多边形内角和说课稿
教材: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9章19.1多边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我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序列,使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等转化思想方法、类比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第19章的第一节。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至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同时,对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镶嵌,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的联系性比较强。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从本节的教学理念看,我欲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从三角形知识入手,蕴含了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类比学习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新课程标准精神。
二、教学目标
(制定依据:依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转化思想方法、类比的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而制定) 1、 探究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水平;3、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使用公式实行相关计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协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分析:
㈠、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㈡、由教师播放课件,并出示多组由多边形组合成的美丽图案,并让学生回答从中发现的多边形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多边形的定义 ㈢、提出疑问,探究新知
活动1:多边形的内角慨念形成
问题1:既然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三条边,六个外角,那么四边形有几个内角?几个外角呢?
问题2:多边形有几个内角?几个外角?
活动2:多边形对角线以及对角线与顶点的关系
问题1:四边形有几个顶点?从一个顶点能引多少条对角线?有几条对角线? 问题2:五边形有几个顶点?从一个顶点能引多少条对角线?有几条对角线? 问题3:六边形有几个顶点?从一个顶点能引多少条对角线?有几条对角线? 问题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3: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问题1: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实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个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让学生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
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还有没有其他的分割方法? 归纳填表: 多边形的边数 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多边形的内角和 3 4 5 6 7 ……… ……… ……… n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用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吗?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
n变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设计意图:形成公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归纳水平)
㈣、巩固强化 1、抢答环节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2个)即使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计算。 2、例题讲解:
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340°,求它的边数。
3、学生练习 1.填空:
(1)一个n边形有____个顶点,____条边,____个内 角,从一个顶点出发,能引____条对角线。
(2) 多边形的边数每多一条,它的内角和就增加 _____。
2.如图:
(1)作多边形所有过顶点A的对角线,并分别用字母表达出来。 (2)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A
F
E
D
B
C
3.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0,那么这是 _____边形。
4.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56°,则它的边数为_____。
5. 在四边形ABCD中,∠A=1200,∠B:∠C:∠D = 3:4:5,求∠B, ∠C,∠D的度数。
通多学生练习,检测一下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