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玩美”
作者:沈晶晶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第11期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幼儿美术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其中还倾注了幼儿的悲伤、快乐和喜悦等情感。然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水平与教育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始终不能做到让幼儿愉快地学习美术,真正实现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玩美”。这极大地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幼儿美术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爱玩、好动等天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玩美”,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幼儿美术教学顺应新课标要求改进教学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一、选择易于开展“玩美”的内容
要让幼儿愉快地学习美术,真正做到有效“玩美”,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幼儿自主动手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在自主动手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美术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在愉快的“玩美”活动中获得美术知识和情感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教学时,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可改变传统教育中强调对幼儿注入相关知识经验的做法,转而采取为幼儿提供各种他们喜欢的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以及瓶盖、易拉罐和火柴等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力选择材料,对材料进行拼搭和粘贴,对物品进行摆放,进而创作出美术作品。这样将原本设置各种规则的活动转变为幼儿自主创造的创意性美术活动,变“知识注入”教育为“思维启发”教育,提高了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又如,在组织幼儿画汽车这一活动中,针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可先不教给幼儿汽车的具体画法,而是先引导他们用积木拼出汽车,在拼接组装汽车的过程中,幼儿对汽车的特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汽车的兴趣,而且还让幼儿在绘画前对汽车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有利于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有效地把握汽车的特征。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个操作空间较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在愉快的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提升。因此,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易于开展各种愉快学习的美术教学内容,为幼儿“玩美”提供基础条件。
二、创设易于进行“玩美”的环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健康趣味和丰富多彩的美术艺术生活环境。而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为幼儿提供的是专业化极强的美术学习环境,导致幼儿的天性和兴趣爱好被扼制在这种专业化的美术环境中。要想真正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美术创新能力,教师就有必要为幼儿美术学习创造一个易于“玩美”的环境,在满足幼儿天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美术知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例如,教师可在班级区角中创设一个美术角,在这个美术角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在自己所喜欢的材料上绘画,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进行创作。又如,为了让幼儿可以欣赏不同风格类型的美术绘画作品,教师可在教室和校园的走廊等地方挂上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欣赏学习。此外,教师还可对幼儿的绘画工具进行创新,让幼儿利用毛笔、纸团、海绵、粉笔甚至扫帚等绘画。
传统幼儿美术活动中,通常是画纸、画笔以及各种颜料等专业性的活动环境物件,所提供的美术活动环境虽然从专业角度来讲无可挑剔,但是也正是这种专业化极强的美术活动环境,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产生,幼儿美术活动的“愉快”学习难以真正实现。而在幼儿美术活动“玩美”教学理念中,教师对美术活动环境进行创新,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幼儿愉快进行美术学习的活动环境,这是开展幼儿美术“玩美”教学,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预设趣味性“玩美”教学过程
幼儿阶段的教学,如果要满足幼儿天性的成长,就要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只有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参与美术学习的原动力,才能让整个幼儿美术活动在“玩美”中愉快地进行,而预设趣味性的“玩美”教学过程则是实现这一活动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
例如,在开展《生日蛋糕》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就可巧用游戏激发幼儿的美术活动兴趣。教师可设计关于蛋糕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扮演做蛋糕的师傅、买蛋糕的顾客、蛋糕店的销售员等角色,在充满乐趣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美术活动。又如,在小班教学中,教幼儿画“线条”是为了让幼儿对线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妈妈的头发、爸爸的头发以及居住的小区中的树木进行回忆并将其画出来,从而让他们感受线条的长短粗细。再如,在进行以“秋天的落叶”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中班幼儿对树叶的轮廓难以有效掌握,于是,在开展这一活动前,教师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让幼儿身临其境,观察大自然中不同树木树叶的外形轮廓特征。在自然体验之后,教师再组织开展主题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树叶的外部特征,教师还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采用拓印树叶、描树叶轮廓以及描树叶轮廓后填充树叶的叶脉等,让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掌握树叶的轮廓特征,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直接教幼儿用笔画树叶有趣且效果明显。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对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层层深入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加。同时,幼儿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自我实践成功的快乐,激发了他们通过自身实践创作更加富有创意性美术作品的意识。
过程是教学效果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保证。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幼儿美术兴趣激发的关键,也是渗透美术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预设趣味性“玩美”教学过程,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提升,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动手,获得美术学习的有效体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玩美”,强调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达到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玩美”实现了幼儿美术的愉快教学,是突破幼儿美术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而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玩美”实质就是将美术活动以愉快、有趣的方式开展,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提供有利的自主动手实践机会,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获得美术知识和情感的有效提升。同时,“玩美”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美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开发,对于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幼儿园)
(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