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5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5——2016学年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

集体备课教案

第 一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1 9.2 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各种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我的创新点: 四粒黄豆、一粒花生米、两粒玉米粒一个大药片的质量大约是一克。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 2. 课堂检测 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克、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了天平的简单用法, 教学的得与失:学生对教具和课件的应用很感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质量的感觉的教学,让他们充分感知,克、千克、吨的大小。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教材6——9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2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2 9.3 教学总目标: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 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秤、生活实物 教学设计: 一、导课复习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我的创新点: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并学会了基本的单位换算。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能更加熟练的进行单位换算,对所学的质量单位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 教学的得与失:对于单位的换算不但是练习就能行的,要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3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3 9.4 教学总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情境图、实物 教学设计: 一、引导复习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 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我的创新点: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充分认识了质量单位,并能够熟练进行单位换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更加巩固了知识,对单位的换算更加熟练。 教学的得与失: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在分部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布解决“求比一个 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分部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4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4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1 9.5 教学总目标:结合具体情境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忆大课间的情景,谈谈大课间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信息。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第一红点 三(一)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学具操作 2.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 3.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 是40。 三、第二红点 1.借助学具,动手操作 2.将12分成10和2 3.用竖式计算 注意引导学生将竖式的生成过程与摆小方块及口算过程相结合,使学生理解竖式计算每部分表示的意思,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竖式的理解,再实现由“原始竖式”到“简便竖式”即一般竖式的过渡生成。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20×2=40 1 2 × 3 3 6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理解其竖式计算的各部分的意义,掌握了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目标基本达成。 教学的得与失:学生开始接触竖式计算,一定要仔细的把舒适的计算含义和方法与以前的摆小棒的方法紧密的结合好。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5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2 9.9 教学总目标: 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看视频,提出数学问题 二、第一红点 表演扇子舞的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29×2= (人) 可先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当遇到需要进位的难题时,老师演示摆小棒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没一部的含义,然后表现在竖式乘法的每一步中来。在引导学生简化竖式,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重点探讨“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5”,使学生明晰: 我的创新点: “个位上2乘9所得积18,在个位上写8,向十位进1,十位上2乘2得4加上进位的1等于5”。 三、小电脑 你会计算59×7和8×25吗? 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说说为什么进位/怎样进位,尽量让学生能够复述计算的过程,明晰算理。 说说;计算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9×2= (人) 59×7= 8×25=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明确了算理。 学生学习情况:能够掌握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其算理。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对进位的算理不是很理解。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呼啦圈表演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6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3 9.10 教学总目标: 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件出示 1.找出数学信息 一年级18人, 二年级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三年级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2.提出问题 二年级有多少人? 三年级有多筛入? 二、解决问题 1.先解决二年级有多少人, 我的创新点: 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弄清一年级和二年级人数之间的关系。 再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见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启发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求一年级的2倍是多少,再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初步学会了绘制线段图帮助自己理解题意,并能够利用线段图找出联系。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绘制线段图感到陌生,对图上的一些要求,掌握的不全面。 教学的得与失: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但是,占用一定的时间。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呼啦圈表演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7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3 9.10 教学总目标: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二、新课 第二个红点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在教师指导下画线段图,并表明各个部分, 3.列式计算 4.与第一个红点的解题方法比较 三、课堂练习P19页 3、4题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能够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多少人是啥意思,能够利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感到比上一节课轻松些 教学的得与失: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8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4 9.11 教学总目标: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比较“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比较“求比一个数的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复习 二、总结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三、课堂练习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这类问题的解法。 学生学习情况:个别学生对于画线段图还是有点困难。 教学的得与失:

1.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智慧广场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9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5 9.12 教学总目标: 1.学习简单的搭配,了解和掌握解决简单搭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尝试用搭配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数学活动中养成善于思考、合作、倾听、表达的好习惯。 4.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搭配,了解和掌握解决简单搭配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尝试用搭配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引入 二、学生自主探索问题:2件上衣、3条裙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四、努力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的得与失:

第 三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时安排: 8课时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P23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笔算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0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1 9.16 教学总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购买2筐螃蟹需要多少元? 引入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放手让学生去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4.课堂练习 5.第二红点 买扇贝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以放手让学生先做,当孩子提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时,可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教师班内总结、提升。 6.练习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富饶的大海 2筐螃蟹需要多少钱? 买扇贝一个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基本按照预期目标完成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组内讨论热烈,思想活跃 教学的得与失:学生印象很深,要适当掌握好学生讨论的度。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P23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1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2 9.17 教学总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我的创新点: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审题 3.自主练习7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的得与失: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p26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2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3 9.18 教学总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我的创新点: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21笼装多少只螃蟹 121×8= (只) 先让学生自己试做,当遇到问题时老师再集体指导, 具体指导积得十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4.7笼装多少只扇贝 125×7= (只) 具体指导:积的十位和百位上应该写几? 5.小结: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21笼装多少只螃蟹 121×8= (只) 7笼装多少只扇贝 125×7= (只)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进位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进位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进位时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练习课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3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4 9.19 教学总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自主练习P27第三题 学生自主练习,集体订正 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指名说算式,个人计算 7题 看图,弄清题意,图上的主要信息是“票价9元” 学生自主列式并计算,集体订正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票价9元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对应用题感到有难度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P29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4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5 9.23 教学总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我的创新点: 102×= (千克) 先让学生自己试做,做到乘以十位的0时,问:积的十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学生讨论,最后订正。 4.第二红点 2各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820×2= (千克) 先让学生试做,肯定学生的结果的正确性, 启发: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我们以前学过的整十、整百的数乘以一位数的时候是怎么乘的,(只乘0前面的数字),我们能不能也只乘前面的82呢? 学生再做 5.比较 6.课堂练习自主练习P30 1 2 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还是习惯于老的计算方法。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应用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5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6 9.24 教学总目标: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估算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方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出示课题 一箱带鱼398元,如果买7箱,3000元够吗? 首先,让学生明确: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需要精确地计算结果,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讨论:把398元看作多少呢?(400) 398≈400 400×7=2800(元) 2800<3000 回顾:这是按照每箱400元算的,钱数是够的,实际每箱不到400元,那就更够了。 自主练习 P32 8题 9题 提示:把715看作多少呢?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398≈400 400×7=2800(元) 2800<3000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适当应用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对估算问题不是很习惯,还是习惯于计算出精确结果后再比较。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练习课P31 32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6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7 9.25 教学总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复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P33 一题 口算 二题 运石榴 每车大约能装67箱,6车大约能装多少箱?学生完成。 三题 通过计算得出: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大的那个乘得的积大。不用计算就能比较出积得大小。 四题 估算应用题,提醒学生运用估算格式完成 五题 估算应用题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没车能装67箱,6车大约能装多少箱 26×7 与206×7 比较大小 通过练习,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得与失: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7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8 9.26 教学总目标:复习本单元内容,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上 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基本练习 P35第一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二、解决问题 1.每张火车票106元,一家三口需要多少钱? 2.每张汽车票115元,两人需要多少钱? 3.选择交通工具 我的创新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三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基本完成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题目,个别学生对解决问题感到有难度。 教学的得与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单元测试 总课时数 授课人 . 18 单元课时数 授课日期 9 9.30 教学总目标:通过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教学重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试卷 教学设计: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30×8= 50×3= 24×2= 5×40= 25×4= 600×3= 210×2= 8×700= 88+12= 62-14= 90-35= 81÷9= 28÷4= 100×5= 121×4= 900×7= 47+54= 99-19= 90-8= 36÷9= 6×0×3= 16+7×2= 4×(5+25)= 97-5×7= 我的创新点: 2、估算下面各题 99×6≈ 224×2≈ 5×503≈ 798×9≈ 3、用竖式计算 ×5 340×3 423×8 6×708 二、我会填 1、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 2千克 100千克 160克 55克 2、填空 7千克=( )克 3吨=( )千克 2000克=( )千克 ( )吨=6000千克 3、在“〇”里填上,“>” “<”或“=”。 300克〇3千克 5000千克〇5吨 8米〇80厘米 65×4〇4×65 812×2〇1600 4×115〇218×2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49 8×( )<63 ( )×5<44 5、 我踢的比你的4倍多一些. 张红 小乐 文佳 张红踢了( )下 文佳踢了( )下。 ①100下 ② 68下 ③ 78下 ④110下 三、争当小包公(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身高130厘米,体重52克 。 ( ) 2、袋鼠每小时跑50吨。 ( ) 3、推拉抽屉的现象是旋转。 ( ) 4、 303×7的积是三位数。 ( ) 5、如果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绕地球9周要用多少分钟? 2、菜市场运来西红柿315千克,运来萝卜的重量是西红柿的4倍,西红柿比萝卜少多少千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做题,且计算正确, 教学的得与失:个别学生对有些题目感到困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