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创”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创新驱动视角

“双创”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创新驱动视角

来源:宝玛科技网
产业经济

双创”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创新驱动视角

王浩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追求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党的以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推进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在科技文化、制度管理、商业模式和业态等方面的创新为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提供了根本动力。以“双创”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出发点,分析、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要 素主体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各要素间协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 革,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的转变。

关键词:创新驱动;双创;新动能;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 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_3157(2019)01 _0104 — 04

一、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分析

从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拉动情况看,2014年起最 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逐年增加;从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

的增长拉动情况看,2015年起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长拉动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且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从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看,从2015年起进入上 升通道,说明实体经济出现复苏和好转,以“三去、一降、一 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日益显现。

1. 由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进人新世纪

以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特别是2003年〜2007年间GDP 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均值达到11. 7%。这一时期在经济快 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对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保护不力的 代价,同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情况。面对这 一局面,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 归纳为致力于三个方向上的转变:第一,强调“三驾马车”协 同拉动经济增长,突出以消费拉动内需,转变以往主要依靠 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第二,强调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 发展。通过培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摆脱以往过分依靠 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情况。第三,强调通过科技进步、 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摆脱以往 通过过分物质消耗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通过三个方向上 的努力,经济发展的日趋平衡,发展质量得到初步改善。

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阶段党的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改 革发展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建设发展。 从国际上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西方国家贸易 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出现抬头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 保护主义倾向变得日益严重;同时国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 需求持续低迷,这就要求从供给侧寻找新的突破口。从国内 看,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等多重压 力,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存在不 同程度的下降,而经济潜在风险上升,单方向刺激内需的发 展模式难以为继,需在关注需求的同时将调整重心聚焦在供 给上。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要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总体思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供给侧与 需求侧的有效对接,实现了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 ■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

图1 2012年〜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对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长拉动(单位:%)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驱动发展1. 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增

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能力能够 更好满足市场需要。通过创新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髙端水平的“双目 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了新时期下创新 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创新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 力。通过科技与文化、制度与管理、商业模式与业态等方面 的协同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 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

2. 以科技和文化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

104全国流通经济

图2 2012年〜2017年我国

GDP、PPI、CPI变化趋势(上年= 10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环节是科技和文化创新,以科技和 文化创新为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提供源动力。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 在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突出作用。加强 企业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横向融合机 制,形成“产、教、学、研、用”高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文化 创新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动力,以文化创新激发创新精

神、推动创新实践,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我国高等 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文化育 人的职能和作用,在广大青年中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加强创 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科技创新孕育人才的摇篮。

3. 以制度和管理创新为抓手激发创新活力

制度和管理创新是实现科技文化创新的基础,其改革与 创新的方向一定是以为科技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大前提。以制度和管理创新为抓手激发创新活力,就是要 打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壁垒,充分激发创新效能。 首先要抓好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找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 发展道路,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发挥好财政逆周期宏观 的作用的同时,引导和改善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 金融服务。同时,抓好管理创新的任务落实。加强地方 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对企业实施科技创 新的优惠,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强创新投入,加速创 新成果转化。4. 以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为载体营造创新环境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业态面临着 巨大的冲击。与制度和管理创新完全由主导不同, 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 新经济现象,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到的影响,但其本 质上具有内生变量属性。各微观经济主体应结合自身特点, 积极调整自身发展结构,主动适应和融入新业态、新模式。 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应积极发展与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 相适应的现代服务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业态创新 的有机融合。

三、以“双创”为核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创新 要素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 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亦是培育新

产业经济

动能的有力支撑。分析以“双创”为核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 能应把握好、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这五个 要素。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由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2015年“双创”作为经济提质 增效的“双引擎”之一首次出现在工作报告之中。 2015年至今出台的有关“双创”的意见有35项之 多,从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监管意见,再到最新出台的推动

双创髙质量发展的升级版意见,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 广体现了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之决心。目前,我国 的“双创”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各级地方应发挥政 策辅导员的功能将制宣传好执行到位。作为的制 定者、执行者和监管者,各级应通过做好“放、管、服”的 协调统一促进创新创业环境升级,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简政放 权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通过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通 过优化服务便利创新创业。同时,各级财政应发挥好财政逆 周期宏观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转方向、调结构、去杠杆的 大背景下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各级地方财政应提供 提髙财政支出效率、合理安排财政预算,科学、合理的制定扶 持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措施,认真落实相关减税、优 惠,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发 展空间。

2.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下应充分发挥信用中介、 融资中介的职能。一是做好精准对接服务。紧紧围绕创新 驱动的要素体系,为技术创新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产品 创新对接市场挖掘创新环节、全要素创新对接经济发展方式 转型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二是提高有效服务企业创 新驱动融资需求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 的融资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充分 发挥金融机构中介职能,支持科小和创投企业发债融资,规 范发展互联网股权融资,拓宽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融资 渠道。三是加强风险管控。各金融机构在提高金融创新效 率的同时,提升对金融创新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完善内部风 险识别、防范和管控机制,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3. 企业

企业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应将科技创新作为自身可持续 发展的最强动力。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高强度的研发 投入是企业实现原始创新积累的必要过程。2017年全国共 投入R&D经费17606. 1亿元,其中企业经费投入占全部 R&D经费投入的77. 59%。2017年企业R&D经费增长 12. 5%,R&D经费支出与GDP比达到2. 13%,投入强度已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 技创新能否最终实现由技术向产品、服务等终端领域的转 化,是判断企业创新效果的最佳试金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 程中应重点加强核心技术转化能力,提高技术开发效率与产 品服务应用推广。三是突出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 充分发挥其在行业、产业中的资源禀赋构建产业创新链;同

全国流通经济105

产业经济

时小微企业应主动融人产业创新链,充分利用创新链中的集 聚资源,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点,参与关键通用技术研

发,与大型企业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

4. 科研机构

一是加强原始创新效能。瞄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聚焦 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和性技 术的创新,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始创新资源。二是优化科 研人才成长环境。通过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建立合理有效的 人才绩效激励机制优化科研人才成长环境,健全科技成果转 化收益激励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加强与 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科研机构在实现科技创新过程中通 过连横合纵,发挥自身粘合剂的作用,一方面与高校、企业开 展横向联合,发挥高校在人才储备、智力保障、创新活力上的 优势激发科技研发效能;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根本是培育发 展新动能服务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其最终输出端口在企业, 其根本落脚点在创新成果转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创新成 果在行业纵向领域得到应用。

5. 高校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校的最大优势正是人才 红利。以何种新思维、新方法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将考验高 校的智慧选择。

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可通过人才引进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继续教育优化师资知识结构,通过 “双栖制”教师培养优化师资能力结构。二是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突出创新能力本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现代学徒制和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应用。加强不同层次教育的有效融合, 探索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高——

本——

硕——

留相贯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要素

的立体融合。三是加强双创竞赛的成果转化。依托现有双 创竞赛体系,完善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递进的竞赛体 系,重点加强双创竞赛的成果转化,依托众创空间和孵化器 实现双创作品从案头到实践的转化,把双创竞赛建设成为学 生技术技能学习成果的交流平台、产教学研用融合的交流平 台,创新驱动成果的展示平台。

6. 五要素间的协同驱动

在以“双创”为核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应理 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其中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核 心,金融机构是中介,企业是市场主体,科研机构是创新主 体,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五要素间协同联动是实现 创新驱动的根本保障。以“鲁班工坊”为例,*在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 出,将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 能培训。“鲁班工坊”是多要素间协同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 展新动能的典型示范。

第一,以推动项目实施实现“建设模式创新”。“鲁 班工坊”是在天津市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的大背景下由天津市教委启动实施的一种创新型职业教育 国际化服务项目。目前已先后建成泰国、英国、印度、印尼4 个“鲁班工坊”。

第二,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核心实现“教学模式创

106全国流通经济

新”。EPIP是“鲁班工坊”的核心内涵和灵魂,该教学模式以实 际工程项目为导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 标,以项目实践为统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

第三,精准聚焦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服务模式创新”。 “鲁班工坊”模式是通过培养当地合作国家熟悉中国技术、了 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我国职业 教育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通过配合国际产能合作创造发展新动能。

第四,以、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五方携手”, 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行业发展 同步实施,与科技、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以泰国“鲁班工坊” 为例,先后在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中泰职业教育 研究中心”,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成立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 教学研究中心”,双向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推动中泰两国职 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通过双方共同开发的“机电一体化专 业”教学标准批成为泰国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教学标 准。以“鲁班工坊”为桥梁,多家企业与中泰两国职业院校达 成了校企合作意向。首批泰国“鲁班工坊”留学毕业生已人 职驻泰中资企业,我国职业教育借助“鲁班工坊”参与国际产 能合作创造发展新动能取得了质的突破。

四、“双创”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发力点

“双创”培育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 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各创新 要素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相互融合实现协同创新,推动经 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 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改进供给体系的保 障。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墨 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但我们应清楚的看到 我国多数行业的创新能力还处在跟踪创新为主的阶段,各行 业应将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作为创新驱动的发力点,逐步向领 跑创新转变,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是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目标,其核心就是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效 率的根本变革。实现创新链上各主体在引导落实、金融体 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方面 有效融合,形成开放、包容、共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保障,其核心就是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以适应需求变 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的转变。要重点聚焦产 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资源配置和 扩大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精准施策,形成科学、 合理、可持续的创新治理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参考文献:

[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 〜34.

金融在线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

高明宇

(江苏银行常州分行,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大量互联网公司特别是一线互联网公司,借助自身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力积累,利用网络平台进入传统金 融领域,逐渐拿到国家的各种金融牌照,催生出许多新产品新业态,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市场冲击和市场占有 率分割越来越强。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数据表现,分析传统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具体方法,并对商业银行零 售业务具体转型实践进行思考,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零售业务的出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 — 3157(2019)01 —0107 — 03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代科技的不断深 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不断发展,大数据、 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 互联网金融。金融行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百花齐 放局面,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推进科 技创新,金融模式和产品发生性改变。互联网金融业的 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份额占金融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 商业银行尤其是零售市场的份额迅速被占据。互联网金融 逐渐改变了金融用户的习惯和粘性。商业银行在经历十年 的高速增长后局面不容乐观,运营模式需要从“外延式”发展

向“精细化”发展转变[1]。

“新零售”这一概念随着马云在云栖大会的提出迅速火 爆,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互联 网巨头和零售巨头纷纷布局新零售。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 消费者是零售业的精髓。新零售强调在线和物流必须结合 在一起创造新的零售。“新零售”强调了通过大数据优势去 融合线下渠道,突破线上渠道在流量、客户粘性、营运效率上

的,进而提升零售系统的效率。在新的零售背景下,金 融业,尤其是传统的银行业,应该重视自身零售业务的转 型[2]。在转型过程中,应注重顾客体验,在顾客为中心的前 提下,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体验。让拥 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能够更好的享受到银行零售金融服 务带来的极致便利服务。传统银行需要更好的去结合线上 线下的活动产品运营,使银行零售产品更受欢迎。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特征1.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而来的产物,是现 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依然是金融[3]。互联网

企业特别是传统IT行业公司向金融方向融合,主动拥抱金 融,为开拓金融场景做可能,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的 分界点已经越来越不清晰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互联 网众筹,互联网理财四种形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较为成 熟的模块。

[2 ]刘宁静,孙玉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导向的逻辑关系

[J].人民论坛,2017,(13):120〜1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3/0乙].11卜

tp : //data, stats, gov. cn/ks. htm? cn = C〇l, 2018 — 11

一30.

[4] 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

版的意见[EB/OL]. http: //www. gov. cn/zhengce/con-

tent/2018 — 09/26/content _ 5325472. htm, 2018 — 11 —30.

[5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解读我国经济

发展新动能指数• [EB/OL]. http://www. stats, gov. cn/tjsi/sjjd/201811/t20181123_ 1635446. html, 2018- 11 — 30.[6]刘世锦.推动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J].现代国 企研究,2018, (Z1) : 52〜54.

[7 ]吕景泉.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的新作为——“鲁班

工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1) :3〜8.

[8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经济

结构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17 —04—19(003).[注]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

校企合作重点攻关横向课题“基于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 众创空间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X 201701)的主要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浩宇,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金融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全国流通经济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