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学校发展的三点思考
作者:徐春光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5期
摘 要:当学校物质的东西应有尽有的时候,我们突然悲哀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空洞苍白,通俗一点说就是“有大楼无文化”。这也是普通学校与优质学校的差别。仅靠钱和权,学校是很难把教师凝聚在一起的,有一个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反而可以凝聚更多的人心。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校管理;价值观;队伍管理;目标管理 思考之一:价值观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一所学校追求什么样的文化,用什么样的方式,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发展什么样的教师就是学校的文化内涵所在,目标、方法、理念越清晰,学校发展的速度就越快。研判校情,合理定位,寻找一个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倡导一种价值追求,弘扬一种精神可以引领教师、学校走出发展困境,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虽然我校还没达到物质的东西应有尽有的阶段,但是学校文化管理也已经是迫在眉睫。笨鸟先飞是一种可行的发展理念,为了追赶兄弟学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需要,给学校发展提供思想和文化支撑,结合校情,在征求全校师生意见基础上,我校重新定位了学校的核心文化为“容和、雅行”,倡导“打造一所让别人瞧得起的学校”的价值追求,在学生中弘扬“不比父母比明天、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分数比进步、不比品牌比品位、不比傲气比志气”的精神追求,在教师中弘扬“不比财富比健康、不比外表比修养、不比学历比能力、不比资历比态度、不比所得比奉献”的精神追求。这些文化内涵的确立,使我校发展从外力推动转向主动发展,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
思考之二:队伍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充满活力、阳光向上、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离开了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规划都是空中楼阁。学校竞争就是教师资源的竞争,特别是薄弱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更是举足轻重。基层的众多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流动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优秀的教师留不住的问题。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到兄弟学校,更是让一些校长百般滋味在心头。因此,要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校稳定、和谐、持续地发展,就需要校长加强教师管理,建设一支稳定、进取、高效的教师团队。
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如果学校发现一件物品损坏了,校长会煞费苦心地调查和解决,而作为学校发展核心资源的一位优秀教师被调转到别的学校,就不会细致调查其调离的原因。吸引教师与留住教师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一些潜在的、急需改进的问题。教师流动是人才市场化的必然,也是人才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作为校长,不可能违背
人才市场化的规律,利用手中的公权力阻止教师的流动。相反,适度的教师流动能够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新的生机。但是,教师流动超过适当比例,学校没有稳定的教师资源支撑,特别是在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教师流失,学校就会面临办学质量下滑的风险。能聚人者以一当十,能留人者以一当百。是千方百计以教育均衡发展为由到主管部门频繁要人,还是从情感角度关心教师、从心理角度关注教师、建立校长和教师之间除权力范围之外的感情纽带呢?用公权力阻止教师流动是违背人才市场化规律的,用感情留人、用心留人是校长的必然选择。薄弱学校必须建立教师流失的危机管理机制,把留住优秀师资力量上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安排谋划,弱化公权力管理,强化情感管理。 思考之三:目标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没有目的的长跑会让运动员丧失斗志,同理,没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学校会让教师倦怠。愿景激励、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往哪个方向发展,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师生心中清晰了就不会困惑。学校要想得到来自社会各界和教师的认可,就必须要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的载体。一所有明确办学目标、有被师生认可的价值追求取向、有可以张扬个性的学校精神的学校才会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学校一定要有特色,有特色就有品味,有品位就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发展空间。当然,学校特色发展的确定,一定不要人云亦云。要结合校情,结合本校的师资力量,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要接地气。我所在的学校抓住学校办学楼新建办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有利契机,提出了打造“礼仪美、书香美、音乐美、环境美、健康美”五美校园的办学三年发展目标,引领师生共同发展。“五美校园”既是学校发展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载体。“五美校园”建设分解为多个小目标,分阶段实施,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小目标都成为一个灯塔,指引我校师生工作和学习。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学校管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李斌主编的《做最好的校长》一书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几年来,到洋思中学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不计其数,但真正把洋思经验学到手并成为‘洋思第二’的学校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参观者学习的是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但很少考虑这些理念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管理要么是一流,要么是一塌糊涂,根本没有什么差不多。”这是原洋思中学校长、现河南永威中学校长蔡林森的管理观点,我想让这句话激励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