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教学改革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

关于教学改革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学改革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从第一次教材改革,到两次修订课程标准,再到出台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已十年。回看我十余年来的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改变。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教师也不断新教育思想、新教学方法,但困难比想的要多得多。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不得不静下来思考。因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掌舵人,只有找准方向才能又快又好的达到目标,这就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是不是一味的放弃讲、利用导学案、改变课堂结构就是改革。想让学生动起来,放弃讲利用导学案,学生就动起来了吗?即使学生动起来,那么动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想明白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应该是知识传递方式,把给予知识讲出知识,改变为引领学生发现为题,探究知识的原本,再到获得知识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用是引领是渗透,是帮助学生思考。在初期学生没有达到这种能力时,教师应该还要讲随着学生的成长能力的提高,过度到少讲或不讲。但教师的讲只是引导性的语言强调性的语言,而不是给予知识的结果。我想满堂讲与满堂灌是有区别的。

二、教学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

是原搬硬套某种教学模式还是通过自身的改变一步步实现。模式固然好但需要消化需要理解,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在这种模式中改变。那么理解什么,改变什么,怎样才算结合学生实际?我想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会给我们一个指示。课程标准的修订共

三次,不断的减少知识与技能的条目,降低要求。反复提高与增加的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不断增加与提升也就明示我们要把教学的重心从知识与技能上转移到过程与方法上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还学生以知识的本源。再回看我们所使用的模式,不能只看到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课堂展示等外在形式而要看到知识线索、过程线索、能力线索是如何发展知识的、如何操作的、如何提升能力的。既然要培养学生能力,那么学生的基础水平是关键,这些知识、过程、能力环节的设计就要结合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硬套模式而做不到。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高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讨论或合作探究等过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学生在初期能力水平低,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引导分析,铺设几层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我想改革的过程应是先改教师再改学生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改革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

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讨论、探究、实验操作等能力都是浅层的都是为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问题中来,回到学生的问题中去。例如中考的考察无一不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中考,我们不难看出改革是长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导学案的作用是什么?怎么用?

导学案似乎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标志,没有导学案似乎就不像一节课改课。那么导学案的作用是到底什么,怎么用才合理?结合课堂使用情况,导学案的作用有它积极一面也有它被动的一面。首先积极的一面就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一个方向,也可增

大课堂容量。但它被动的一面是束缚了学生,把课堂的生成性激发性减弱了,甚至变成了填空做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是激发思考在前还是阅读在前,看完了就是找答案也就失去其本质意义。其次就是预知后失去探究问题的神秘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注意思考的问题。

总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能够实现知识能力与中考成绩的双赢是更好的。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必须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到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课改的目的。

201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