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与『 床2011年3月第11卷第3期Chinese Remedies&clinits.March 2011,V01.11,No_3 335· 入量、控制血容量,使血钠恢复正常为目的。 2.4预防: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 [3]姚太俊,黄先梅,王向宇,等.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病因诊断 与治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10):1058—1059. [4]Maach T.The broad homeostatic role of natriuretic peptides.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2006,50(2):198-207. 应定期检测血钠,每日补钠120 mmol左右,并注意出入量平 衡。对于病情突然加重而用颅内疾病不能解释时.需及时检 测血钠及尿钠,争取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苏青,张达青.垂体疾病// ̄JJ新民,潘长玉.实用内分泌学.3版.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3—164. [5]孙志扬,唐伦先,徐涛,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 67例诊治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4):327—329. [6]沈励,方旭晨,徐春莲,等.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 断和治疗.1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1O—l2. [2]Zafonte RD,Mann NR.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 in brain injury patients:a potential cause of hyponatraemia.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5):540—542. (收稿日期:2010一l】一20) 剖宫产术中两种止血方式临床分析 赵金凤翟继芳 我院分别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 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碘伏浸透,并拧干,分别于子宫切口上下两端填塞,若子宫下 段出血明显,则先塞下段,否则先塞上段,自纱条一端开始, 用手从子宫切口放置宫底部,来回折叠,不留死腔.填塞至子 宫切口处(大约用去宫腔纱条2/3),用卵圆钳夹纱条另一端, 自宫颈管送人阴道2 ̄3 cm,以便术后取出,然后将剩余纱条 填塞至子宫切口,检查无出血后,缝合子宫切口。注意:①填 塞子宫切口时,可适当留有空隙,缝合完毕后,再按压子宫, 使纱条填塞均匀,防止缝合切口时缝住纱条,造成取出困难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剖宫产 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55例,随机分为子宫背带式缝合 术治疗组28例: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组27例。两组在年龄、 孕周及孕产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开腹取宫腔纱条。②宫腔纱条最好用塑封,可以保存灭菌 3~6个月,否则一般高压灭菌宫腔纱条,只能重复灭菌3次, 超过3次。取出宫腔纱条时就会断裂,造成宫腔纱条无法取 出,以致感染的可能。 所有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 产,无子宫、附件合并症,剖宫产指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双 胎妊娠、巨大儿、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头盆不称、产程延长或 停滞,2组剖宫产指征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2.3产后出血量计算:采用容积法及目测法。 1.3统计学处理 1.2.1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组:将子宫取出腹腔,清理宫 腔,用1号可吸收线在子宫切口距左侧3 cm,距左下缘3 cnl (前置胎盘缝合点的位置下移1-2 era)处进针,穿过宫腔至切 口上缘3 CII1.距侧方4 cm处出针,在距宫底6 cm和距宫角3 数据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临床疗效及随访: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组28例,成功 28例,无子宫切除病例,1例术后出血较多,给予缩宫止血、 输血后,病情平稳。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组27例,成功23 例,4例失败,行子宫切除术。2组产后42 d复查,体检及B超 检查未发现异常,随访6~l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月经复 潮时间平均112(88~179)d,经量中等,无痛经。 2.2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1。 表1 2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 蜘) am处,穿过浆肌层和不穿过蜕膜层,垂直褥式缝合一针,出针 后将缝线绕过宫底达子宫后壁,在左侧宫底下方与前壁相对 应的部位,同法缝合一针,出针后,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进针 入宫腔.再水平进针至右侧后壁,距边缘3 cnl,距切口缘3 cln 处出针,同法进行右半部后壁向前缝合,但缝合方向相反,最 后在子宫切口右侧的上下缘进出针。在助手再次挤压子宫同 时.缓慢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血止后缝合子宫切口。观察 5~15 min.子宫颜色正常,收缩变硬,阴道流血止,生命体征平 稳,方可关腹。 1.2.2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组:将子宫放入腹腔,清理宫腔 后,取高压灭菌宫腔纱条(长10 Ill,宽4~6 cm四层纱布),用 作者单位:037003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妇产科 336· 中国药物 临床2011年3月第11卷第3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March 2011,Vo1.11,No.3 2.3产褥病例、成功病例比较:见表2。 表2 2组产妇产褥痫率成功率比较 宫前后壁各缝合一针,防止缝线脱落,避免发生肠梗阻的可 能。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 复快、不良反应小及保留子宫等优点。临床实践中经验总结,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越早,止血效果越好,特别是对遇到 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越早越好。2组术后常规使用宫 缩剂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组产褥病率 2例;宫腔纱条填塞术组产褥病率9例,其中3例体温/>39.0 ℃。2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Ⅱ愈合。2组产后42 d复查。体检及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随访6-12个月无远期 3讨 论 产后出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导致产妇死亡的五 大原因之一.而寓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 因.其发生率为75%一90%c 。国内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一般 并发症发生,月经复潮时间88~179 d,平均1 12 d,经量中等, 无痛经。 总之,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一种有效治疗产后出血的方 法.具有应用简单和飞速发展的优点,是传统治疗产后出血 无效、保留子宫的首选,适合在产科推,、 。 参考文献 [1]Allam MS,B~Lynch C.The B—Lynch and other uterine eompres- sion suture techniques.Int J Gynaecol Obstet,2005,89(3):236— 241. 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布垫压迫出血 部位.宫体、静脉应用缩宫素,静脉应用止血药物,出血部位 “8”字缝合,按传统术式行宫腔填塞纱条。B—Lynch子宫缝扎 法[2]是Christopher B—Lynch医生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控制产 后出血的缝合方法。其后, 外将B—Lynch子宫缝扎法作为 r产科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首选l 3l。 从我院妇产科对55例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 的分组治疗卜可以看H|,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组,在手术 时问、产后 血量方面少于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组(P<0.【)1); [2]B—Lynch C,Coker A,Lawal AH, a1. Fhe B—Lynch 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aemorrhage: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five eases reported).Br j Obstet Gy— naecol,1997,104(3):372-375. 在产褥病率及成功率的比较上,2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在治疗方面,官腔纱条填塞术有手术时问长、产褥病率 高、有再出血的可能,术后必须使用抗生素,且宫腔纱条取出 [3]Allahdin S,Aird C,Danielian P.13一Lynch sutures for majol pti— 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t caesat ̄an section.J Obstet Gy— naeeo],2006,26(7):639—642 时.产妇痛苦等缺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缝线不穿透官 腔,不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病的可能,缝合时在子 (收稿日期:2010—1 1—14) 膝关节鹅足肌滑囊炎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王强状王保勤 鹅足肌滑囊是位于膝盖内侧的一个浅层滑囊,它位于膝 关节内侧韧带之J ,而在大腿半腱肌、缝匠肌以及股薄肌合 并的肌腱之下。鹅足肌滑囊炎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以及合并 有退化性膝关 炎,及有粗厚大腿的患者。疼痛不适感常在 f 楼梯时加剧.以及弯曲,伸直膝盖时最为明显,而短暂休息 后也会改善。返点和膝关节退化症患者的下楼梯时膝盖疼痛 是最大的不 ,临床L也常因病患没有明显提到,加}二诊断 者未多询问病史而遗漏,而导致错误的诊断与无效的治疗。 2007--2010年就诊于找院的膝关节鹅足肌滑囊炎的180例 患者给予复厅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加罗哌卡闪局部封 闭治疗,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l资料和方法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门诊病例180例,其中男性102例, 女性78例,年龄43~82岁,平均53岁。病程1~18个月。本组 180例患者单侧患病153例,双侧27例。患者均以膝关节疼 痛就诊,膝关节下方前内侧压痛明显,X线片显示常有不问程 度退行性改变。排除糖尿病患者。 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膝稍外旋外展,术者在患膝 内侧前下方找到压痛点并标记,局部常规消毒,将复方倍他 米松注射液1 ml和O.5%罗哌卡冈2 ml配成混悬液,在事先 标记好的痛点垂直进针,将注射针头轻柔地刺人组织,以便 充分感觉各层组织的阻力,直至达到病变组织,此时患者局 部组织应有憋胀感,回抽无血后,将药液缓慢匀速注人病变 部位,同时可将注射器针头向四周放射注入,注射完毕贴盖 无菌敷料贴。并嘱患者3 d内患膝勿着水,以免感染。同时每 F{热敷2次,每次0.5 h。封闭原则 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