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孙卫国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网罗一批明史专家在两年时间内所编成的清初最早一部明史著作,
长期以来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史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卷六二《援朝鮮》为 具体考察对象,其对万历朝鮮之役的历史书写采取贬斥、否定、反讽的手法,否定明朝的战绩,这 符合清初政治的需要,并为王鸿绪《明史稿》所抄录、继承,并最终被清官修殿本《明史》所沿袭,构成了 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认识。因此,只有深入全面考察此书对清官修《明史》等史书的学术影响,方 能更进一步认识其学术价值。
关键词!《明史纪事本末》;万历朝鮮之役;殿本《明史》;清官方意识
谷应泰(1620 -1690)的《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官修《明史》之前,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 其对于明史许多问题的历史书写,对清官修《明史》 使读者较易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甚
颇为人关注。明史学 对于
过
影响。此书按专题对明史进行叙述,
,对于此书的
,
明史初学者的人门书籍。唯其
,逐
由徐泓教授等组织明代典
,!影响很大。他们
《明史纪事本末》,
史源进行细致探讨,刊了一系列 《明史纪事本末》各
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史实 、史料剪裁粗疏、故意曲解、论评价与史实叙述矛盾等等问题,不
一而足,加深了对此书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神话,其学术价值受到了很大挑战。笔完 全认同前人的研究,对于其史源的探讨及所取得的成就,深表敬佩。
再考察其对后世的学术影
响,也就会更为全面。笔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历史书写的角度,借助卷六二《援朝鲜》的分析,试
剖这个文本形成的各种 史纪事本末》 的
。
,并就其对清官修《明史》的影响,
探讨,希望
丰富对《明
_、《明史纪事本末》之成书
《明史纪事本末》共10卷,60多万字,起自元至正十二年(1352),止于崇祯十七年(14),乃
收稿日期:2018-10-12
作者简介: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中朝关系史与史学史。
①参见徐泓:《〈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校读:兼论其史源运用与选材标准》,《台大历史学报》第20期,1996年;徐泓: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校读:兼论其史源运用于选材标准》,《暨大学报》,1997年第1期;徐泓:《〈明史纪事本末8的史源、 作者及其编纂水平》,《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林丽月!《读〈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8!兼论明末清初几种张居正传中的 史论》,《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96年第24期;吴智和!《〈明史纪事本末•王振用事8校读》,《华冈文科学报》第23期, 1999年;邱炫煜!《〈明史纪事本末8史论出自蒋棻代作说》,《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论文》,1996年;邱炫煜!《〈明史纪事本 末•开设贵州8校读!兼论作者的史识与全书评价》,《明代研究通讯》第2期,1999年;邱炫煜!《〈明史纪事本末•郑芝龙受抚8校 读》,《侨生大学先修班学报》第9期,2001年;邱炫煜!《〈明史纪事本末•平徐鸿儒•附王好贤、于弘志8校读》,《侨生大学先修 班学报》第11期,2003年;陈怡行!《〈明史纪事本末8卷四十五〈平河北盗8校读》,《明代研究通讯》第6期,2003年;唐立宗: 《读〈明史纪事本末•平南赣盗8》,《明史研究》,2005年等等。近年来,徐泓教授继续推进此项工作,还有不少论文陆续刊出。
Gollected Papersof History Studies
16 --------------------------------------------------------------------------------------------------------
有明一代重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署名谷应泰撰。顺治十五年(1658)傅以渐序:“谷子霖苍夙有网 罗百代之志,既膺简书,督学于浙,以其 为论断,次于后。”® 乃依$
之暇,搜明世全史,分纪其事,得八篇,复列
前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多是据现存史书改编而成,如《通鉴纪事本末》,
鉴》改编成书,因而史料价值不高,此书则不同,乃是创制。在之前,无论是纪传体
,
的官修明史,还是编年体的明史,都尚未问世,故而无论从体裁体例上,还是史料上,都属 因而自从刊行以来,就
颇受重视;同时,亦颇受质疑,首先被质疑的就是作
是谁。
《郑天挺明史讲义》指出!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撰。成于 本。朱彝尊谓出于徐倬,姚际恒谓出于谈迁,后论出于陆圻。”②可见,何而来,清代就 原因在于此书从开 几乎是不
完成的。
学人关注的问题,而 书,仅仅
(1658),用张岱稿
关《明史纪事本末》稿本从
这些不同的说法,
之内
了几种不同说法。之所以
即告完工。此书八 ,数十万字,以人之力,
(1656)谷应泰任浙江提学佥事,遂于间召集学者,如张岱、陆《明史纪事本末》,
(1658),全书即
之间,作
部
万字的
刊印。郑天挺指
裁断的历
圻、徐倬、张坛等等,
! “谷未尝经过长期资料积累,而然在 史巨著,而这两三(年)中,他
全省十一府去按试,不住在杭州。”®这不合常理,其被质疑自
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有关《明史纪事本末》作问题,林丽月指出一直有两种说法! “请人代作”与 “攘人之善以
”,而人以为是“请人代作*,“因而谷书是在谷氏主持之下,由人协力完
这样的论断
学林共识。
,最后由谷氏一人署名*,$《明史纪事本末》系谷 体与纪传体,自然有优势。谷
的明史著作。纪事本末体首尾完整,史实发展脉络清楚,较之编年
官僚,此书仍系私修,《四库全书总目》论之曰!
迹$
其书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当应泰成此书时,
《明史》尚未刊定,无所折衷。故纪靖难时事,深信《从亡》《致身》诸录,以惠帝逊国为实,于滇黔游
载之极详。又不知懿安皇后死节,而称其青衣蒙头,步入成国公第,俱不免沿野史传闻之误。然其排比 纂次,详略得中,首尾秩然,于一代事实,极为淹贯。每篇后各附论断,皆仿《晋书》之体。以駢偶行文,而遣词抑扬,隶事亲切,尤为曲折详尽。考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称山阴张岱尝辑明一代遗 事,为《石匮藏书》。应泰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岱慨然予之。又称明季稗史,虽多体裁未备,罕见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据此,则应泰是编,取材颇备,集众长以成完本,其用力亦可谓勤矣。⑤
,《四库全书总目》对书评价甚高,尽管对其于建文逊国等,采野史遗闻,表示批评,但
总体而言大加称颂:一赞其体例“详略得中,首尾秩然”;二称其史料“取材颇备”; 可谓勤”矣。在以考证学为学术大势的乾嘉时期,
四库
谷氏“用
的评价,实属不易。书,其刊行之初,作者即受到
余年,虽有史料搜求方面
管如此,但因为此书属于私修,且是在官修《明史》之前就
过威胁。
崇武所言,《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官修《明史》前
的困难,但是“时无钦定之正史为准则,故在记事方面可不受拘束”,©因而对于史实的铺排,写什 么,
写,
很大自主性。书刊
后,曾经受人指摘,说其“语涉讥讪*,'
皇
阅读后,感觉并无讥刺,故而未禁,所之人则是董文骥,王崇武在《董文骥与明史纪事
① 傅以渐:《明史纪事本末序》,(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页。
② 郑天挺著,孙卫国等整理:《郑天挺明史讲义》,中华书局2017 ,第1140页。③ 郑天挺:《对〈明史纪事本末.前言8之意见(1963)》,《及时学人谈丛》,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92页。④ 林丽月:《读〈明史纪事本末•江 8! 论明末清初几种张居正传中的史论》,《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96年第24期,第56 -57页。
⑤ (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九《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7页。⑥ 崇武!《董骥与明史纪事本末》,《“中 ”历史 刊》第20本上册,1948年,第265 -273页。⑦ 徐世昌!《清畿辅先哲传》卷一九《谷应泰传》,北 1993 ,第595 。
17
2019年3月 第2期
明清史研究
本末》一文中,对于此间缘由,进行过细致考证,故不再赘述。可见,谷应泰编纂此书时,并未获 官方首肯, 使得后来
人故意作难。谷应泰混迹于官场甚久,深知朝中
,故修史时极力避免,才清官修《明史》大肆参考、甚
”稳过关。或许正因为经过了顺治皇帝御览,后来
抄袭的缘由。
考察《明史纪事本末》的编纂原则,在一篇文章中很难做到全面而深人,下面我们以《援朝鲜》 这篇
,考察
谷应泰是 被官方
揣摩官方意识,
与其保持一致,其所构建的万历朝鲜之役
来源,从中
书之学术影响力。
的历史图景, ,竟然 清官修《明史》的
二、《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建构
《援朝鲜》是为卷六二,乃谷应泰所作有关万历朝鲜之役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是清初史家对万历 朝鲜之役
构的
个完整的版本。尽管《明神宗实录》中有丰富的史料,后来清官修《明史》中,
,因而这是探究清初史家对于这场战争认
行过探究,并写
在本本为
其所构建的图景,但都不如《明史纪事本末》
识的最好材料。东吴大学历史系数名学生在 出了一篇 报告中逐条
告,全
万
先生指导下,对《援朝鲜》的史
余字,较之原
条文的
。!其具体做法是,“本组人 与简析”。其以1977
中华书
《援朝鲜》的文本,列
本,主要参考史料是谈迁《国榷》、张岱《石匮书》和《明实录》,给们呈现了《援朝鲜》的主要史 源。
是如果在这三种著作中找不到相应史料,大未做更深人探讨,也就留下了许多尚不知出处
书与《朝鲜王朝实录》,以及随后的清官修《明史》进行对照的深对于此书的了解。
东
的一场重要战争,史源之外,考察《援朝鲜》
态与动机的钥匙,同时
助于
的史料,略显憾。 话,就
评断此篇的价值,
万历朝鲜之役(1592 -1598)作 篇对这场战争历史书写的基调与
置的状况,更是视
评价此篇的学术价值。在《明史纪事本末》一书中,在考察其对具体战事的建构之前,至少以从两 个维度来考察其地位与影响。
一方面,万历朝鲜之役作为“万历三大征”之一,谷应泰给予了较高的地位。《明史纪事本末》 对“万历三大征”,
予以
,分别是
《援朝鲜》、
《”哮拜》、
四《”杨应
龙》。从时间上来说,”哮拜在前,”杨应龙在后,援朝鲜居中,本书并非完全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援朝鲜》放在位,表明他对这场战争 《猷
》,
许这是一个原因,但也不
视。尽管有人说《明史纪事本末》的篇目完全效仿谷应泰采取这种排序的意义。毕竟在这三场战争中,
这场战争是唯一国际性的战争,而且持续时间最长,对明朝的影响也最大,几乎可以说是伤筋动 骨,给明朝埋下了衰亡的祸根。
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发生在藩国朝鲜,而朝鲜号称是明朝最为恭顺的藩国,跟明朝的关系最为 密切,进贡甚勤,执礼甚恭。《明史纪事本末》一书中,有关周边藩国的篇章并不多, 服》《
乱》《援朝鲜》
涉及。
。与朝鲜相关的,只有《援朝鲜》一卷。\",检视役的书写,
《
叛
在《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中,
。
《毛东江》 明朝与朝鲜王朝宗藩关系的
的是,书中对于这场战争历程铺排、战事
整体的评价等等,仔细分析,方能体察作者细密的 《援朝鲜》,全不
、人物选择与评价,以及对于这场战争
、建构的原则,以及背后深层的思想动机。
的战争,完整呈现出来。某
万字,将1) 纪末这场搅动东亚三国
① 此报告并未刊行,承蒙徐泓先生惠赐,笔者得以看到。此报告由徐泓教授指导,东吴大学历史系五位本科同学在2010年) 月完成。报告题为“明史专题•东吴大学历史学系期末报告”,副标题为“《明史纪事本末》 《援朝鲜》校读”,全文两万两千余字。
② 有关《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的研究,参见张二刚!《〈明史纪事本末8中外关系史料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 学,2015 )。论文探讨了《安南叛服》《 乱》《援朝鲜》 的史料情况, 与《明史•外国传》史料方面进行了比较。
Gollected Papersof History Studies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意义上,可谓言简意赅。从下面几个方面,可以探究出其建构的特色及编纂动机。
首先,战事之初,日军主动进攻,势如破竹,朝鲜 手无策,被动应对,从而开启书写的基调。
《援朝鲜》开篇即曰!
应对,君臣上下 .明朝也是束
吉者,萨摩州人仆也。始以鱼贩卧树下,有山城州倭渠名信长,居
之主动,
战事的起因,以及搅动东亚变局的始作俑者。于酒,
……时朝鲜B”久,怯不谙战,
。已,复走义州,愿内属。
,
关白职位。出猎吉,欲杀之。吉辨,信长收令养马,名曰木下人。”®首先介8”秀吉(即丰臣 秀吉)的身世及其 皆望风溃。朝鲜 江,绕出”面, 至。 朝方
,是
史,显示日本
,令次
朝鲜则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曰! “时朝鲜
国事,奔”
界。是时,
,毁坟墓,
大同
,
- 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
。朝鲜完全是
。”®字里行间,对于朝鲜国 采取贬抑的 被动挨打的局
援。
万,E
承训先
手之力。在朝鲜八道几尽,请援之使络绎于道之时,明朝却还在争论是
藩
,必争之地,遣行人
“廷议以朝鲜属国, 其王以匡复大义,扬言大
,明朝方派
”,朝鲜君臣势益急,出避爱(义)州*。# 史儒、副总 连
后率兵数 援, 战,大而归。史战死,祖承训仅以身免。 ,“朝议震动”,明
视。但兵部尚书石星“计无所出,议遣人探之”,④方以宋应昌为经略,进行筹划。可 被动应对的局面。所以,《援朝鲜》开篇就
,仓促应对,
了这样的画面:日本
,兵部尚书石星
朝鲜,-, ,5
獗,攻人朝鲜,势如破竹;朝鲜国 解;明朝则是事出意外,议论 人,方写
“
”沈惟敬。这样开篇,就
,面对日本侵略束手无策, 瓦
病急乱
明朝是一种被动应对的消极画面,也为全篇的历史书
了基调。
其次,考察其对几次关键性战役的书写,可见编者对整个战事的把握。在整个朝鲜之役中,有
前期明军胜利的基础;碧蹄馆之役则是战争的转战役;明四路进攻与南海之役,关涉战争的
•
,
几次大战役影响整个战事进程。”壤之役, 折;稷山之役与蔚山之役,乃丁酉再乱前期的
。这几次战争乃明军在朝鲜战场上
关键性的几场大战。《援朝鲜》篇对此书写的
是考察其书写心态的关
在
。
战役之中,”壤大捷写得最为积极乐观,对李如松的形象刻画也最为逼真。战事之初,大军之进击,更记军刘黄裳“此汝曹
”的豪迈之言,显示出一种慷慨之气。战前
准备,也予以较多笔墨,沈惟敬 ”壤,与倭约谈。而战事具体情形,更以十分形象的笔调加以
方战时,吴惟忠中铅洞胸,犹奋呼督战。而如松坐骑毙于炮,易马驰,堕堑,鼻出火,麾兵愈进。我师无不一当百。前队贸首,后劲已踵,突舞于堞,倭退保风月楼。夜半,行长提兵渡大同江,遁还龙山。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余死于火,及从城东跳溺无算。裨将李宁、查大受等率精兵三千,潜伏江东僻路,获级三百六十二,生擒三倭,乘胜追袭。⑤
,
来大快人心,热而欢快,积极而乐观,没有一点悲观消极的感觉。可见,编者对和 碧
的,但对其他战役的书写,再 殊死战,自已至午,弇中
这样乐观的情绪,这
……而我精锐
,过
此役是
接着 至,围之数里。
了绝唱。
。天
之役,战前即曰“援师既连胜,有轻敌心”;对于具体战事经过,其曰! “倭猝
① ②③④⑤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第-63页。
-63页。
-63页。-页。-66页。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
19
2019年3月 第2期
明清史研究
雨,近王京¥地俱稻畦,冰解泥深,骑不得骋。倭背山面水,连珠布营,城中广树飞楼,鸟铳自穴 中出,应时毙。”®明军被动挨打,惨不忍睹!
山之役未
法。蔚山之役经过, 海上
人 万”。®
,不过
酉再乱之时,
役写的基调。
之危说成邢玢的功劳,由此奠定《明史》的说
的大
。“朝鲜 逐北,军
而逃!
德
:报万余,说来,
详细。但将其说成是一场几乎被
。镐、
星州, 的 四
了,损甚
扬帆而来,镐不及下令,
在此书的
西奔。诸军无统御,皆溃。清正
,会同邢玢露布,言尉山大捷。诸营上簿书,
万,
过碧
之役!
中,蔚山之役是明军的滑铁卢,
几乎是朝鲜之役中明军
战争最后阶段,
,四路皆溃。“陈璘舟师协堵,击毁倭船百余。行长潜山千余
骑扼之,铤不利退,璘亦弃舟走.麻贵至尉山,据险割其粮稻,颇有斩获.倭伪退诱之,贵人其空 垒,伏兵起,旗帜蔽空,遂败'另一路董一元先破敌三寨,最后攻新寨时,“忽营中槓破,火药 发,烟涨天倭乘势冲杀,固城援倭亦至,郝三聘、马呈文率骑兵先走,遂大溃,奔还晋州”,
。③
这样,在整个朝鲜之役中,在《援朝鲜》的书写之中,明军似乎只有¥壤之役一场胜利,其余皆 是败仗!如斯叙述万历朝鲜之役,其意何在? 问题。朝鲜之役
,
明军只是一场
朝鲜国王宣祖及其后人也不 客观的历史,确实有许多背后
再次,对于明朝 文臣运筹帷幄, 相比较而言,
这样一种书写的基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日军早就吞并朝鲜了,根本不会等到1910年。
正
“再造藩邦”之言念念不忘,其如斯书写明军战事,意不在 ,下文再细论。
,
以提督
的评价,大是负面和批评的态度,也是值得考察的问题。朝鲜战场上,锋陷阵。壬辰倭乱时期,文臣以经略宋应昌
斥的态度。战争之初,兵部尚书石星“计
松为首。
¥壤大捷,对李如松的评价较为正面积极。而对兵部尚书石星、宋应昌、沈惟
”,沈惟敬被招聘,他
敬,打探消息,与日方沟通信息。
,于是惟敬之款始用”。和谈过程之中,“应昌
敬复
,促谢表,
竣
敬这一系列人物,大采 碧 师老 役”。®
却是“市井无赖”。朝鲜战争多年,石星别无他策,
后,开始封贡和5, “经略宋应昌
快了结、不 使封贡和谈 ,如斯论曰:
,亦愿弛责。然策倭多诈,恐兵撤变。己而命
,战事再起,石星与
责的态度。可是和谈过程中,作为使臣的沈惟敬“益舞智揣摩,玩大
敬都被下狱,石星瘐死狱中,沈惟
司马股掌矣*, 敬坐大辟。对于
方李如松平壤大捷,李如柏进拓开城,四道复平,三倭生絷,廓清之功,可旦夕竣。而乃碧蹄轻进,兵气破伤,功亏一篑,良足悼也。又若麻贵尉山之捷,三协度师,势相犄角,政栅拔寨,锋锐莫当。而 割级之令,解散军威,佥都之肉,岂足食乎!况于沈惟敬以市井而衔皇命,李宗城以淫贪而充正使,以至风月侯节之绐,壶殇好会之诈,邢价飞捷之书,杨镐冒功之举,罔上行私,损威失重。煌煌天朝,举 动如此,毋怪荒裔之不宾也。⑤
所论之人 不被批评,
!
人受到称颂。全篇采取一种贬抑、批评、反讽的态度,诸多文臣武
之徒,就是贪赃枉法之辈,如斯说来,所谓
将,在谷应泰的笔下,都显得黯然失色,不是偷 的援朝鲜之役,
后,对于封贡和谈的叙述,在谷应泰笔下成了一场闹剧;他进而对整个战争的评价极为负
①
②③④⑤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第(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966页。
975页。977页。967页。
979 -910页。
Gollected Papersof History Studies
20 --------------------------------------------------------------------------------------------------------
面,在最后所作评论中,没有一丝一毫肯定,对整场战争的书写,采取的是否定与抹杀的态度。
万历朝鲜之役
(1592 -1598),其中
是中日之间的封贡和谈。“东师议款。初,
丨 ,
。
而贡之议起”®但是
我师捷¥壤,锋甚锐。转战开城,势如破竹。及碧蹄之败,久顿师绝域,气益索。经略宋应昌 成功,于是惟敬之款始用。而倭刍粮并烬,行长亦惩¥壤之败, 瞒天过海,以致和谈 杀,只得落而逃,
,太守仪(义)
破灭。
个千古笑话。其女
人,
! “李宗城纨绔子,经行之营,所在索货无厌。次对行帷中,宗城安之。倭酋数请渡海,不允。仪(义)
之,
州。”®
明日之间的使臣却互相欺瞒,彼此要求对方都不如实禀告,却对双方的要求满口答应,极不
在谷应泰笔下,明朝所派册封使臣李宗诚,乃是一个纨绔子弟,出使途中,淫欲乱事,几乎被
妻,行长女也。宗闻其美,并欲淫之。智怒,不许。适谢周梓侄隆与宗城争道,宗城欲杀之。 隆]术其左右,以倭将行刺,宗 这样的
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朝鲜宣祖修正实录》曰! “封倭正使李宗诚逃归。宗诚久留釜营,待沈惟敬未回,方疑虑中, 有倭人自日本来,密言于宗诚云:‘关实无受封意,将诱致诏使,拘 成,徒辱君命也。’宗诚大惧,夜半扮作拨报差人状,面 出, 《乱中
、冠服、辎
3
、仆从人等, ,李宗
,从
》《再造藩邦志》《壬辰录》
锣, 人、
辱,要索贿赂,和终不 楸乘马,出票开门,疾跳 官而已。*#朝鲜其他史书如
的细节及真迟撤退,小西行条款。当时,
传
,弃玺书夜遁。比明失路,自缢于树,追
本被清官修《明史》、夏變《明鉴》等史书广
。可是,查朝鲜王朝史书,则是
皆类似。综合诸家朝鲜史料,还原李宗 宴款待宗义智、松
信,责问日军
正原因! 1596年4
长为何迟迟不归,是否丰 吉和谈有其他条款。宗义 实告知其秀吉关于的要求:要
朝鲜往日本派人质、与明通商、割朝鲜 ,
以后,
、明公主下嫁给日本天皇等
北辙,又担
。
闻丰臣秀吉并不想要明朝册封,但要拘辱渡海到日本的册封使。李宗对于日本和谈条款完全不
震惊,这和明朝册封条款完全是
、冠服、辎重,改装从釜山
之后被拘辱,极其恐与《明史纪事本末》所载
惧,当日半夜,他 本不 同 而 。
相对照,《明史纪事本末》所载有关李宗诚逃亡的原因相当荒诞,几不可信;而朝鲜史书的叙
述合
理,应是
事实的。从中可以看出《明史纪事本末》有意丑化。对于战事的结果,
《援朝鲜》的
根本不觉得是因为明军与朝鲜共同抵抗的结果,而归之于丰臣秀吉之死,战事
侥幸结朿。其曰!
向非关白贯恶病亡,诸倭扬帆解散,则七年之间,丧师十余万,糜金数千镒,善后之策,茫无津涯,律之国宪,其何以辞!而乃贪天之功,倖邀爵赏,衣绯横玉,任子赠官,不亦恧乎!乃马栋、丁应泰之 疏能直伸于关白未死之前,而李免民之章反见抵于关白已死之后者,盖以用兵之e,神宗怒白甚锐,怒 则望其速济,故必欲核其真。用兵之久,神宗忧白渐深,忧则幸其成功,故不欲明其伪。卒之忠言者落 职,欺君者封爵,而所遭逢异矣。④
对于这场 军,
了 的战争,明朝出兵数十万,可是最终结束则是因为丰臣秀吉之死,《援朝鲜》的
吉病死,“善后之策,茫 ,几是不
涯”,也就是说如果完全靠明朝
-的。如斯论调,实在是让人难以赞同!但这就是谷应泰
形成这样一种论调?其后
由?值得
不是碰上丰 战争的
的结论!或许这正是清初学人的一般论调,但
①
②③④(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第967页。(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971页。 《朝鲜宣祖修正实录》卷三〇,宣 四 酉条,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刊1961 - 1965年版,第25册第657页。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二《援朝鲜》,第980 。
21
探究。
2019年3月 第2期
明清史研究
可见,《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开篇即奠定消极的书写基调,对于战事叙述大多是负面的,对 于人物评价基本上是贬斥和反讽的,对于战事
结果则以为是侥幸的。将明军八年的战事、几十
的情景。
万人的牺牲视若无睹,给人呈现的是一种消极、悲观、被动、徒
三、影响《援朝鲜》书写模式的原因及其后果
诚如前面所论,《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对万历朝鲜之役,采取否定、贬斥与抹杀的态度,否 定明朝在朝鲜之役中的战功,对在战场上 书写的原因,笔
几
视。
方,并非一名纯粹史家,迎合当朝政治需要,是其编修史书的
的明朝
以贬斥和批评。形成这种历史
首先,谷应泰是清初 前提条件。
教指出:“清初至康熙中是私家明史学兴盛而官方刚刚起步的时期,其中包含
的冲突;康熙中至嘉庆末是私家明史学由冷清
,而官方
着私家明史学中反清意识与官方
明史学兴盛发达的时期,其中包括着官方对私家明史学的主动 替,背后关键就是 时,
。”®诚哉斯言!官私史学的兴
,在编史之
。像谷应泰这样的,并非专业史家,但又有编史
官方的意志,是他需 考虑的事。从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来看,他很好地适
对被 ,而是
中
与
的单方面压制,而是双方在冲突、
之间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官方的意识形态。
应了当朝的需要。“ 霸的确立,并非来自
协商和妥协下的结果;它亦不是一种单向的 衡*。\"谷应泰自觉适应了这种官方霸权,在史书
以
少数民族人主中原,
明朝。黄云眉言! “清帝以异族人主中国,满汉之见,横
其彀,则深恐予
之间受镑书之实害,而以
这样的原则。他作为
敏感
亘胸际,其标榜史事,本以安遗臣之反侧,
钳制之。”®他所指的是清官方修《明史》的形,谷应泰私人修史,亦自觉 地方上一位
,对于当朝
极为了解。许多明史问题,书中未曾涉猎,体现他的
度。即如明清之际的史实,就基本上没有涉及,也是为了防止触犯忌讳。后来 补遗》,用
篇幅专门
明清间的战争。
撰,
贻(1615 - 1673)再作《补
》
《明史纪事本末 ,亦是补充此
书。作为此书总编,谷应泰 准,乃是以适应当朝的 ,为当朝
意
带来的风险,因而他对书中内容评价的标
、评论。适应其所在的时
:
准则,而并非按照个人喜好去
,正是他书写的一个重要准则。
朝的合法性,这样凡是胜朝与当朝相关的
其次,清承明制,易代修史,最关键的问题是 历史问题,一般都是采 此后逐渐与明朝
斥的写法,以为当朝服务。建州女真正是在万历朝鲜之役期间崛起的,
。对于明朝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事,尽管与清朝并无直接关系,但随后不久正是
后金在辽东战场上的对手,故而清朝官方对于万历朝鲜之役明军
在朝鲜战场上这支明朝,
先天上就有一种贬斥的心态。谷应泰对于明军负面的评价,对于此战事消极的书写,正是清朝官方 意识的 对
。
再次,《明神宗实录》作为《明史纪事本末》 在朝鲜之役中的表现, 会其他人的辩解,
的史源,也影响了此书的叙述。对于杨镐
和体现,此书
皇帝的首肯,
清官修殿本《明史》
效的
山之役、蔚山之役等等,《明神宗实录》完全采纳丁应泰的说法,却不理
承。杨
应泰诬告,罢职归来。$《明神宗
《明史纪事本末》
① 乔治忠:《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26页。② 陈永明!《清代前期的 同与历史书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③ 云眉:《〈明史>编纂考略》,《金陵学报》第1卷第2期,1931年。
④ 有关丁应泰杨镐事件,参 !《应泰与杨镐:朝鲜壬辰倭祸论丛之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1分,1982 ; 国!《应泰事件与明清史籍之建构》,《南开学报》,2012 3期。
Gollected Papersof History Studies
22 --------------------------------------------------------------------------------------------------------
实录》如斯说!
是役也,陈寅乘胜登蔚城,援抱鼓之,可灭此朝食,忽鸣金而退,镐不欲寅功在李如梅上也,故功 垂成而复败。镐罢后二十年,酋奴难作,复起镐为经略,仍用李如梅(柏)为大帅,而有三路丧师之事,盖镐与李氏兄弟比,以辽事首尾数十年,卒以破坏,故致恨。亡辽者,以镐为罪魁云。①
在 山之战时,却 许之战 来,这在《明实录》的书写中极
之战补叙于此,
。萨尔浒之败,杨
说明《明神宗
《明史纪
镐作为辽东经略, 。但在叙述岛山之战时,却
实录》的编撰者们,对杨镐深恶痛绝,才影响了他们对于岛山之战的判断。这史料 事本末》所继承,用同样的笔调书写岛山之战的情形。与同时,在 一,显 基调。
《明史纪事本末》对万历朝鲜之役的 《明史》
矛盾。这样的
被《明史纪事本末》所采,
山之役时,战事主要指了明清史书
整个战争的
挥者本该是杨镐,《明实录》叙述时却变成了邢玢。但后战败的责任却又归因于杨镐。这样责权不
,开创了这样一种贬斥与反讽的书写方式,也为清官修
指出,“占之‘援朝鲜’几
承和发扬。对于清官修《明史》与《明史纪事本末》的关系,韩国学
《明史朝鲜传》三分之一强的壬辰、丁酉乱的关联记载和《明史纪事本末》 完全相同
《明书》、《明史纪事本末》及其他诸书对照的过程中,也是
*。\"
,实在令人疑惑。这点在不久前译注《明史朝鲜传》,并其和《明史》、《明史稿》、
他以为《明史外国传》的作者是
万 ,
侗(1618-17〇4),所以尤侗自然是《明史朝鲜传》的作者,并推定其完成时间为康熙十八:二
之间,他以为! “仅以壬辰、丁酉倭乱的计较看来,它的顺位应该是《明史纪事本末》一
斯同《明史稿》一
《明史》,或者是《明史纪事本末》《明史》一
,
下
、
等
万斯同《明史稿》。
在
试图说明《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与《明史•朝鲜传》中关万历朝鲜之役记载的异同及关 但由于只用不同的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与《明史•朝鲜传》,几完全相同的看法,让人 史纪事本末》、万斯同《明史稿》与殿本《明史》
关的推论,两说皆不正确,
中,他
,并不十分清楚,让人看不明白。不过,他指
深刻。他对于《明
万斯同《明史
绪
稿•朝鲜传》与殿本《明史•朝鲜传》完全不同,尽管其他的篇章,万斯同《明史稿》对于后来 《明史稿》和殿本《明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朝鲜传》则几 是来自于王鸿绪的《明史稿•朝鲜传》, 鲜传》看不到丝毫的相似,而 稿》很多传记,进行了 初刊于
绪《明史稿》于雍正元年(1:23)
受过万斯同《明史稿》的影响,而
万斯同《明史稿•朝鲜传》十分简,与殿本《明史•朝。
管署名张廷玉撰的殿本《明史》对于王鸿绪《明史
绪《明史稿•朝鲜传》与殿本,几完全相同。④
,但是对《朝鲜传》几乎是原封不动承接下来。所谓殿本《明史•朝鲜传》
绪《明史稿•朝鲜传》。《明史纪事本末》
其颇受参修《明史》史官们的重
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
与《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的内容相同,始作俑者是
(1658),其是官修《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不仅《朝鲜传》基本抄自此书,《李
松传》与《杨传》中,凡是与此役相关的史实,皆抄自此篇, 视,毕竟《明史纪事本末》经过了顺治皇帝的
斥、反讽的态度,在殿本《明史》中 。
承和弘扬,
,其顺应了当朝编史的目的,它对万历朝鲜之役采
① 《明神宗实录》卷三一七,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丁亥条,“中研院*1-62年版,第5-11 -5912页。
②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辨证:明史稿、明史关系纪事的底本问题》,(台北)《韩国学报》第5期,1985年,第 449 -460 页。
③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辨证:明史稿、明史关系纪事的底本问题》,(台北)《韩国学报》第5期,1985年,第 453 页。
④ 参见孙卫国!《清官修〈明史8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历史研究》,2018年第5期。
23
结语
2019年3月 第2期
明清史研究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的史源研究意义重大,为重新认识此书的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而此书 对清官修《明史》及其他史书的影响,也是视此书价值的另一视角。 消极、反讽的手法,书写万历朝鲜之役,符合清初 先为王鸿绪《明史稿》所抄录、效的话,或许可以
,
认识,体 了《明史纪事本末》在清初的地位与影响。 应泰的作用,当然此书的价
是应当予以重视的。
责任编辑:孙久龙
被殿本《明史》
,
《援朝鲜》,采用贬斥、
来源。首
清朝官方对这场战争的基本
完全
谷
的需要,成为清官修《明史》的
对于这样的影响,再做全面的梳理与对照
这部书的意义,即便谷应泰并不是此书的真正作者,
The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Korean War( 1592 -1598) in
Authored by Gu yingtai(谷应泰)
SUN Wei - guo
(School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
,300350, China)Abstract: TTie
years, and it
is
the
(《明史纪事本末》)to which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signifi
earliest work
on
Ming
history in
early
Qing.
However,its
cance for a long time was compiled by Gu yingtai(谷应泰)and a group of experts on Ming history within two by the academia recent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Yol. 62 of the book and finds that the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Korean War adopted derogatory, negative and ironic methods to deny the military achievements of the Ming dynasty,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political needs of the early Qing. It was copied and inherited by Wang hongxu(王鸿绪)in his :an.cn( of
H)ory (《明史稿》),and was eventually followed by Hs-ty of :(<( edition of Wuying Hall,殿本),thus constituted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Qing government of this war. Only through a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stiudy of tli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 Major Events of
=yna)y on Hiory of :(<(明史)compiled officially in Qing Dynasty and other historical books can we know more of its academic valiue.
academ
Key words: The Ma/f Evn* of M(< =yna)y(《明史纪事本末》);the Korean War( 1592 - 1598 ); Hs-
tory of Min^g( edition of Wuying Hall,殿本);official consciousness of Qing Dynas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