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阅读(综合阅读)专题卷三

文言文阅读(综合阅读)专题卷三

来源:宝玛科技网
 文言文阅读(综合阅读)

一、(2016·成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

梁祖受禅,征入,拜翰林学士。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是时,琪之名播于海内。琪重然诺,怜才奖善,家门雍睦。贞明、龙德中,时琪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会琪除吏是试摄名衔,改“摄”为“守”,为顷所奏,梁帝大怒,将投诸荒裔,而为赵岩辈所援,罢相,为太子少保。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累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

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选自《旧五代史·李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B.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C.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D.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解析:选B 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唐代始置进士科目。 B.“封章”,言机密事之奏章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继承旧帝让给的帝位,泛指继位。 D.“萧墙之难”,指由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灾祸,泛指内乱。 解析:选A “进士”科在隋朝时开始设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琪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晋公王铎怀疑少年李琪的文章假手他人,因而派人测试,李琪援笔立成,出语不凡。

B.李琪为文独树一帜,不同于时俗。他写作时不拐弯抹角,善于开宗明义,他的文赋深为文坛名宿李谿所推崇。

C.李琪恪尽职守,正直敢言。他做了谏官后,积极上书,评论时政中的不当之处,却没能直言安重诲的罪责,因此自责请辞。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斥责并被罢相。

解析:选D “诬告”错,李琪擅改试摄名衔是事实,因此萧顷对此事的告发不是“诬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乃相崔协。(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译出大意给2分,“昌”“罔”“宜”各1分。)

(2)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译出大意给2分,“请”“排沮”“相崔协”各1分。)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父亲李縠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十三岁时,李琪所做词赋诗颂,被王铎大加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带着《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则国家昌盛,不是贤士就不要与之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必然的,有一个范增却没能任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谿父子凭借文学才华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后很惊异,匆忙中倒穿着鞋子就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是后生可畏啊!”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李琪被授予武功县尉的职位,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宪职,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梁太祖接受禅让登基,征召李琪进入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太祖谋划天下,李琪以学士身份随军住在军营中,专门掌管文书,写的文书很合皇帝心意,受到的宠爱优待超出同辈。这时,李琪的名声传播于天下。李琪看重承诺,怜惜人才奖赏好人,家庭很和睦。贞明、龙德年间,当时李琪和萧顷同为宰相,萧顷性格戒惕谨慎深沉缜密,李琪倜傥自负,不拘小节,中书省回答皇帝的问话,多按李琪的意志行事,萧顷便专门寻找他的毛病。恰逢李琪委任官吏,本应是试摄的官职名称,李琪改“摄”为“守”,被萧顷上奏告发,梁帝大怒,准备把他流放到荒远之地,李琪被赵岩等人所救,免去宰相职务,任太子少保。

庄宗进入汴京,早就听说李琪的名声,多次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李琪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各地发大水,国家财富不够充足,庄宗下诏要们上奏章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所呈奏有数千言。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等到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获罪,任圜上奏,请求任命李琪为宰相,被孔循、郑珏排斥打压,朝廷便任命崔协为宰相。李琪当时是御史大夫,安重诲在御史台门前擅自杀了殿直马延,李琪虽然曾经过他,但言辞意旨模棱两可,不敢直言安重诲的罪行,因为这件事李琪推托有病,三次上奏章请求退休,朝廷不允许,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从这以后,李琪更受掌权的重臣的猜忌,凡是李琪上奏章说的事,无不听到风声就横加阻止。

长兴年中,李琪死于福善里家中,享年六十岁。

二、(2016·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尽,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

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作答本题,可找出各项差异处,然后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确定正误。如第一处,当断在“还”之后,与“束”构成主谓关系;“父”当为下句主语,不可做“还”的宾语。第二处当断在“卒”之后,“卒”为“父”的谓语;“已前”为“卒”的修饰语。第三处当断在“饮水”之后,与“枕块”同为“束”的谓语。第七处当断在“位”之后,“嗣位”不可分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的的职务,“擢”是对的提拔。

C.“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

D.“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根据古代官职任免制度,“除”不是免除职务,而是授予职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严嵩,严嵩怀疑沈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吏将沈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法律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最终在家去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张冠李戴,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翰。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得分点:“予夺”“捐弃”“何以”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得分点:“比”“系狱”“他适”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尽,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丧葬善后仪式,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说:“周尚文为大将,以忠义称许自己。曹家庄那一场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如董旸、江瀚,极力抗击强敌,随后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祭祀,但应该赐予祭祀,来表彰他们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奏章呈入,严嵩很愤恨,激起皇帝发怒,将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豪放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关进钦犯监狱。之后,刑部以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治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仍旧关在钦犯监狱里。当时沈束进入谏官官署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并为此做阐释。后来他的同乡沈严嵩,严嵩怀疑沈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吏将沈的手脚铐起

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除重刑。等到严嵩离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老病弱,逐渐发展,生命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日积月累,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饭食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思索再三,进退无良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坐牢,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律部门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答应。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流放的手段还不足以阻止他们上言,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吏上奏他们的言语、饮食、休息等情况,这叫作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聒噪,沈束骂道:“哪有喜事降临到罪人身上的?”狱吏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书营救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钦犯监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

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了,穆宗继位。复任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父丧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最终在家去世。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