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 第9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2010年9月 V01.27 No.9 Sept 2010 从母语迁移理论浅析汉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赵兰玉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 10161) 【摘要】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迁移现象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即正迁移,又有 消极的一面,即负迁移。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存在较为牢固的汉语知识,并形成较强的汉语思维定势,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彻底摒弃汉语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科学地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业已存在的汉语知识和汉语思维,发挥汉语 语言知识的正面影响,了解并弱化汉语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02(2010)09一OO66-O2 迁移(transfer)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 待母语迁移,我们要承认它的存在,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学习 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 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要承认它能帮助我 认为在英 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 们学好外语。许多专家提出要重新评价“中国英语”,“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变体之一 nsfer)和负迁移(negafive ̄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 语已成为国际化语言的今天,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 的可接受性值得注意;英语使用者不仅要掌握合乎规范的英 从而沟通中外文 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 语,而且要善于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促进与加强国际问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 扰(in terference)。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是不 化,全世界都在学习英语这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英 可能完全摆脱的。母语的负面迁移也不可否认,它对语音、语 加强的今天,义、句型、语法形成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 语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也给它加入了自己的色 地道的外语;另外,母语的文化迁移也会阻碍外语学习,学习 彩。可以说,如今的英语再也不仅仅是母语为英语的人的语 它已经属于全世界了。放眼全球,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人民、 者可能会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去套用外语的文化习惯,从而产 言,生语用错误。母语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石化现 利用这一国际语言为自己服务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例 象”(fossilization),即一种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地成为一个 如印度就利用英语在自己国内相当普及,人民的英语水 人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一旦一个人的外语学习中出现石 平较高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软件工业上成 化现象,他的外语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各个方面在学习中就 就斐然。不过,这些国家的人们虽然在用英语交流方面没什么 但是他们使用的并非纯而又纯的英语,他们的英语在语 会僵化、停顿,很难再取得进步。所以,理想的外语教学是,使 问题,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学会纯正、地道的语言形式和语言 音、语法及惯用语方面都带着自己的特点。 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直至最后掌握这 于是世界上出现了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非洲英语等等 文化的交流而日益被 门语言。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现象。这些英语的变体随着国际间经济、一定程度上的“中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 广泛接受。所以,由于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下,弃之门外”。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我们要承 式英语”是可以容忍的。我觉得,一旦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调 他们的焦虑感就会减轻,信心会加强, 认它的存在,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教学与学习的一面,也不能 整了心态、不求全责备,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即它能帮我们教好和学好外语。发挥汉 兴趣也会倍增,这将有利地促进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语正迁移的作用,正确认识“中式英语”,增强大学英语教与学 的乐趣。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中文语言与英语语言、 一、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汉语正迁移 迁移理论认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认知结构中原有 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教师 的适当观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必然导致新旧意义的 及学习者认为中文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大于正迁移作用,所以 同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最大 而在于新旧知识的脱节(如学习后 研究者在探究母语影响时,往往侧重于研究中文母语的负面 的问题并不在于能否明白,作用,主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避免母语干扰,提倡在课堂上 面的忘记前面的)和知识死板(如听说读写的灵活运用能力 尽量不用母语,而把外语当作自己的母语来学。似乎这样能摆 差)。一般来说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对有些词汇和语法规则 脱母语的影响。但是,我们知道,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思维是 在一定场合下的用法已经很熟练,但是若置于新的语境中则 语言的基础,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习得母语后,肯定 成为新的难点。分析课堂情境中的学习可知,学生可能仅仅记 会用母语来思维,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 住了某些符号的组合或语句(如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等的机械 【收稿日期】2010-07—10 【作者简介】赵兰玉(1971一),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66・ 识记)。然而只有理解了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 出来加以应用或迁移。为此,教学中应考虑到情境因素在语言 才能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戴维・奥苏伯尔(D.P.Ausbe1)将 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创设并利用各种情境,以使语言迁移达到 后者称为“有意义言语学习”,该学习的实质在于,符号代表的 最好的效果。 新观念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 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同原有的有关 (二)鼓励性原则 个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意味着个体在进行 知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仅保证由符号代表的新知 语言学习与知识迁移活动时,不可避免地受个性特征影响。个 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认 性特征影响整个学习过程,自然也影响迁移过程。在英语教学 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予以积极的同化,从而达到学 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习新知,巩固旧知的教学目的。 努力尝试应用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对于学生主动使 大学生在他们的认知结构中业已形成的有意义的本族语 用英语的意识及其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正 言——汉语。无论是口头言语、书面言语还是内部言语都已经 视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同时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个性问题,教 基本定型。当大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之时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 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外语学习者。 的汉语运用能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思维定势。因此,我们 四、汉语的负迁移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 文化随时问、地点、人物的角色变换而发生变化,因此,作 不能不对这些给予重视。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英语的过 程实质上就是在原先熟悉的本族语的基础上获得另一套符号 为文化中介人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还应包括其他文 系统的过程。正如学习阅读是在新的书面语与已有意义的口 能力为目标,以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为内容,语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一样,英语学习也是在已经有意义的 化,除高雅文化外,还应涉及大众文化习俗、仪式及其他生活 本族语言和新学习的语言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从心理学的 方式、价值观、时空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文化的内容, 角度看,学习本族语和学习外语是大相径庭的。首先,学习外 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如阅读、交流、大众媒体、实 语的人已经掌握了本族语的基本词汇和句法规则;其次,他们 例分析、调查、到目的语国家实践等,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 能阅读本族语并能理解陈述的命题。因此,他们是带着已经固 化背景的人编写的文化材料,并从汉语文化、英语文化及其他 定在自己的思维和言语中的本族语来学习外语的。 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语言文化等多重角度看待英语文化,采用启发式,强调实践, 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参与。教学方式可采用对比法,比如让学生 因为外语学习者是在已具备了一套具体语言规则的基础 就某一方面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突出 上进行学习的,他已完成了依靠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他的社会 强调同汉语文化存在差异的英语文化现象中尝试从多重角度 身份己确定,在学习外语时,他已有的语言知识不可避免地将 特别是本族人的角度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从心理上认可其在 成为学习外语的参照系,他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 英语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以开放的态度从不同视 地发生迁移。因此,许多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其实都是“外语 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以上目的可通过阅读、倾 语法+外语词汇+中国文化背景”,他们把外语镶嵌到自己母 听、交谈、观察、调研等多种方法和老师、其他学习者、亲朋好 语文化背景之中,割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造出了许多Chinese 友、来自英语文化的人以及其他文化的人的交流渐进地,自然 English而不是idiomatic English;造出了许多的discourse in 地来实现。 English而不是English discourse。外语教师应该设法预测学习 过程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对母语和目的语进 【参考文献】 行分析比较,减少或阻碍文化的负迁移,促进文化的正迁移, 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防止汉语负迁移的教学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1]Robert M.W.T ravel's ̄Essen t ials of L earning,P277、385— 386. [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o02.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然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如果脱 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势必会导致最 [3】何自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外语-9外 初学习时的语言情境与将来实际的应用情境相差太大,造成 语教学。1993(2). 迁移受阻。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习 【4]戴维・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 的难度。如果不考虑这一特点,而是脱离实际、孤立地学习语 言知识,则尽管学生在头脑中储存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些知 识有可能仍然处于惰性状态,难以在适当的时候被激活、提取 社,1996. (责任编辑:宁沈生王伟刘向宏雷雯)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