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旗袍在《色.戒》的小说与电影之间

旗袍在《色.戒》的小说与电影之间

来源:宝玛科技网
旗袍在《色.戒》的小说与电影之间

【摘要】 《色?戒》中的旗袍隐藏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活跃在李安的镜头下。从作为形象的基本层面到符号代言,最后升华为一种思想艺术,旗袍的这段艺术之旅为小说和电影搭起了桥梁,同时也在各自的舞台上留下了不一样的风景。【关键词】 旗袍 形象 符号 艺术

从小说到电影,是文字艺术向视觉、听觉艺术的转变,两种不同的艺术要产生联系,这就要求改编者要擅于发现契机。张爱玲喜爱旗袍,她小说中的女主角都能将旗袍演绎得很漂亮,《色?戒)冲的王佳芝更不例外。李安的镜头抓住了这个细微的契机,为旗袍演绎了一段从小说到电影的艺术旅程。

一、形象――外壳的基本存在

小说和电影各自与读者或观众交流的媒介不同,前者主要依赖文字,刺激读者的主观想象力。而后者则是直接给予视觉和听觉定位,带动观众的想象力,主动与被动之间,各自产生的效应有很大的区别。

1 联想形象

旗袍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联想形象,文字描写只有一句话:“电蓝水滴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简洁的文字叙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出不同样式的旗袍。男人或许会想到性感,女人则更偏向于美丽。男人想象女人,性感全等同于高挑、丰满、线条。而女人都有一种爱照镜子式的自恋心理,会潜意识地

把小说中的女人当作自己,所以那一身旗袍一定是属于自己的那种美丽。张爱玲笔下的一句话通过读者的想象完成为各式各样的美丽。

2 固定形象

在李安的镜头下,旗袍的样式、颜色以及它的主人都被固定,导演眼中的美丽,给予观众直接的视觉刺激。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导演的镜头并不能满足所有的想象力的喜好。从形象能否经得起咀嚼这一基本层面来看,文字所描写的旗袍要比镜头所拍摄的旗袍更有韵味。但是,李安的镜头与旗袍,就如同伯乐与千里马,有了这个伯乐,旗袍才得以开始艺术的旅程。

二、符号――标签的意义演绎

旗袍作为一个事物,在文字间和镜头下存在,都有它所代表的意义和要完成的任务。

1 时代和身体的印记

在小说文本中,旗袍的任务很简单――一方面,它是时代的标签。旗袍是属于中国的,同时旗袍也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小说以一桌麻将开始,并未交代时间,但通过麻将桌上人物的穿着,尤其是王佳芝的旗袍,“齐膝”、“象洋服一样”,读者可以确定时代的界限。另一方面,它是王佳芝性感的体验者。它温柔地包裹着“王佳芝的胸前丘壑”,也暗示了故事可以开始和继续的原因。

2 隐藏的演员

在李安的镜头下,旗袍是李安从小说中挖出来的另一个女主角,被赋予了很多任务。

首先,它线条分明,开又至臀,是诱惑的代言:王佳芝为了色诱易先生,自然要穿紧身性感的款式,尤其是她带易先生做西装时,自己让裁缝改小的那身旗袍,更是精致玲珑,勒得她不敢喘气。一旁的易先生在她准备脱下旗袍时终于发号施令“穿着!”简洁的两个字已将诱惑道尽。其次,它是身份的标志;学堂里的王佳芝、易公馆里的王佳芝,与易先生独处时的王佳芝……各个场合都有适当的旗袍,透过旗袍的样式与质料,点出了女主角所面对环境的改变。最后,它见证着剧情的变化。三次床戏,旗袍在王佳芝身上从在位到半离位,最后全离位,暗示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虐待到半坦诚,最后完全融合,李安所疼惜的爱情产生了。旗袍在这里已不仅仅是衣

物和美丽,它是与女主人公息息相关的角色,它的出色表演也成就了汤唯的成功。

三、艺术――人生的矛盾启示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旗袍,爬满了蚤子。 华美和虱子是对立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不得不的感伤。同时,旗袍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事物,它产生于思想保守的年代,但它开又至臀,线条分明,凹凸有致,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完全相背。在现今开放的社会,旗袍却又被大多衣橱遗忘。旗袍从产生到兴盛到隐退,一直都缠绕着矛盾。李安抓住这种张爱玲式的感伤,将它与剧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 破碎的英雄梦

邝裕民一伙年轻人有着昂扬的英雄梦,要杀奸救国。小说文本中,张爱玲只是交代了有这么一群人,并未对他们的行为做任何评价。而电影中,通过对几场戏的扩充――易先生第一次送王佳芝回家,对屋内人的紧张表情的抓拍:当他们的计划被发现时,邝裕民的那段血腥戏:王佳芝与梁闰生尴尬的床戏:以及王佳芝与老吴的心酸的对白。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群年轻人行动的稚嫩和仓促。

同时,这个计划的主力是邝裕民。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王佳芝这样一个弱女子担当了重任。而美人计却又是对女性的一个岐视。美人计的依据就是把女人当作毁灭男人的手段,这本身就是以女人不是好事物为前提的。王佳芝既是英雄,又是祸水,身份的矛盾与旗袍遥相呼应,也质疑了邝裕民这群人的英雄

行为的终极意义。在电影的最后,易先生身边的心腹告诉他,其实他们早已经知道了这个阴谋,一句话就否定了所有的努力和付出,英雄梦既可笑又可怜。

2 尴尬的爱情

王佳芝的爱情堪比旗袍的华美――邝裕民英俊帅气,易先生男人味十足,令人妒忌。然而,爱情画不出结局。

邝裕民与王佳芝互相倾慕。搭档起来也很默契,小说文本中。两人的交集很少,没有交代爱情。电影中,李安增添了感情戏:在马车上、在公交车上、在舞台上,王佳芝爱上了邝裕民。可是,爱情最终让位所谓的爱国之情。在刑场上,他们终于站在了一起,朝着同一个归宿。镜头给了邝裕民一个特写,他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王佳芝,他一生的感情,都在那一眼

里――无法言清的那一眼,就如同一袭爬满虱子的华美的旗袍,忧伤似有似无,却始终萦绕着。

王佳芝与易先生的爱情一直备受争议,张爱玲把爱情藏在文字里――“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每次跟老易在一起,她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精辟的话语将王佳芝的心残酷地解剖开来,她注定爱上他,但虎与伥的关系,他征服她,她又怎能征服他?

李安的中庸之心成全了爱情一三场大胆的床戏,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有的人坚决执行删减的任务,有的人又千方百计地想找来看,他们都不懂。两个孤独的人,用自己的身体直接去温暖对方,身体是世界上最温暖的物质,也是永远不会说谎的物质,心在,身体在,温暖在。在日本酒馆的那场戏,王佳芝轻轻吟唱:“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

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她懂他,他懂她,可是他们就是注定不能在一起。泪落下,是王佳芝的,是易先生的,也是我们的。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情的路上,试图去分清孰对孰错的人是自私的人,是愚蠢的人。王佳芝不是!女也离去的时候是微笑的,车夫的一句“回家吗?”让心落定。爱过了,心就回家了。心被暖过了,就不再抱怨了。而结局的那一个难以磨灭的镜头――淡淡的一束光,空荡荡的床,微微的褶皱,黯然回首的男人,谁更孤独?

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似乎都注定成为男人的傀儡,然而,李安的镜头却让我们就看到了女人的伟大,压过男人的伟大《色?戒》的剧照刚好暗合了这一思想――王佳芝处于镜头的前方,身材高大、丰满,坐在椅子里的易先生离镜头较远,更显得弱小。虽然女人

处于男人的审视之下,然而,是那一袭鲜艳的、性感的旗袍把男人的眼光拉了过来,被动与主动瞬息转换,就如同色与戒,没有根本的界线,也无需一定要分个界线,海报上的这两个字,刚好也了我们的视觉认字方向的习惯。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刻意地分清黑白,人是不快乐的。旗袍从一开始就不拒绝做一个矛盾体,规矩也罢,妇道也罢,它依旧曲线玲珑,风情万种。妖娆飘过,留下了一路的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