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19岁的盐商之子张爰因未婚妻病逝离家出走,投身松江禅定寺,禅寺住持为他起法名“大千”,临到剃度受戒他动摇了,离开了禅定寺,却带走了“大千”的名号。1937年,北京沦陷,张大千被日本人扣留,表面为表现“东亚共荣”,实则为谋夺他珍藏的古书画。当时张大千有24向历代书画尚在北平,其中有他最喜欢的石涛、山人等的作品。日本人诱骗他,说要在颐和园为他建捐献名画的陈列馆,后想尽办法在朋友的帮助下,将古画移往上海。
20年前他留学日本,后在青城山隐居二年,勤奋升华了天分,两年间他画了一千余幅山水、花卉,为了去敦煌研究古代的中国绘画艺术,他不惜卖字画、跟银行贷款筹措路费。
敦煌莫高窟始创于公元4世纪,营建历时千年,现保留下彩塑二千多身、不画五万多平米,20世纪初部分文物被英、法、俄、日探险队盗运至海外而引起轰动,产生了研究其历史、社会、艺术的“敦煌学”。相对于宋元以后水墨山水为中心的绘画,敦煌则是以隋唐文化为中心的综合绘画体系,有完整的东方色彩结构。但当时的中国并不认识敦煌壁画的价值,不少人认为它只是色彩艳俗的工匠之作,不屑一顾。更有人说,画家沾此气息便是走入魔道,是毁灭自己。当时,中国绘画主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自明清以来已经趋于颓势,张大千认为,我们所见到的绘画,除了宋元的卷轴画以外,还应该找到更远的一些源流,用这种中国绘画强大的艺术精神去拯救这种颓势。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以画虎闻名,抗战时曾画18猛虎,寓意中国十八省全力抗日,并题写“怒吼吧,中国”,激励国人。是二哥领他进入绘画的世界。
张大千在日本留学期间,游遍了日本的京都的大小博物馆,主要是二哥给他的赞助。
张大千初期的画主要是学习、模仿石涛。石涛是明朝皇室后裔,国破家亡当了和尚,和山人一样,反对清初花坛的守旧习气,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张大千是从临摹石涛下手开始了他的传奇。有些画他不只临摹一边,而是三四遍,甚至是十几遍。然后还要背临,即把原作拿开,靠记忆来摹画,竟然可以达到分毫不差。张大千反对“三分人事,七分天事”的说法,认为应该反过来说,即“七分人事,三分天事”才对。他是一年365天天天作画,一天不做画、不看书就不睡觉,白天出去做事了,晚上回来也要补上。
石涛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这是石涛研究传统,总结个人创作心迹的结晶,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步重要的理论经典。他走入石涛的心迹,模仿他的画不仅以假乱真,简直就是“石涛再世”。年少张狂的张大千年轻时曾用它卖钱,骗过不少名家,如罗振玉是当时金石书画界的名人,买了八件石涛作品,并大摆宴会庆贺,宴会后,张大千拿出印章证明画是假的,是他画的,罗振玉目瞪口呆。张学良也花了一万块钱买了张大千模仿的石涛的画。时至今日,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石涛作品,谁也不敢断言其中没有张大千的伪作。齐白石还因此对他“闭门不见”。假石涛是这位艺术大师抹不掉的少年丑陋。
张大千收集名家的画,尤其是石涛的画,因而变得贫“无立锥之地”,收藏却“富可敌国”。他不满足于只模仿石涛,他要上溯宋元,遍览百家,也想象着那承载了隋唐神韵的敦煌。1941年6月,他去了莫高窟并立即被震惊了。他看到敦煌壁画中间菩萨半透明状的飘带和衣裙的时候,他后来告诉他的学生,他终于懂得了什么叫“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张大千在敦煌一待就三年,临摹了276
1 / 2
幅壁画。
敦煌石窟开凿在山崖上,洞口狭窄,光线昏暗,空气窒闷,待一会儿就会头昏脑胀,还阴冷潮湿,夏天要穿棉衣,冬天滴水成冰。敦煌十里以外荒无人烟,条件艰难,生活清苦,光是观音的手他就勾勒了整整一本,他甚至于可以根据一只手的手相,可以分析出这个佛像是初唐、中唐还是晚唐。他为每一个洞窟编了号,这在中国人是第一次。几百个洞窟,一个一个地研究。张大千是第一个有系统地临摹敦煌壁画,以中国文化意识读懂敦煌的画家,他在盛唐艺术里找回了千年前的雍容自信,也提升了人物表现的韵律,他晤对了一个完整的东方色彩体系。大学者陈寅恪评价到:“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辟一新境界,其为敦煌学领域中不朽之盛举,更无论矣。”至此,张大千已经全面解读了中国古典绘画系统,他的画风已走出石涛,走出明清,经宋元而登入隋唐五代,他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延脉了中国文化,这时他年仅50岁。
张大千常用的两枚衔章:“别时容易”、“一生江海客”。他活了80多岁,也漂泊了半生。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大千赠与一幅《墨荷图》。他曾为作画,却不愿留在。画家徐悲鸿将张大千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1949年12月张大千去了、印度办画展,并且,新政权提出“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观点让他难以认同,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他是一个靠卖画为生的画家。
当时对实行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让他倍感煎熬,他与故乡的联系彻底断绝。
1972年,他73岁,客居美国,他画了一幅自画像《乞食图》,画中的老人拖杖持钵,沿街乞食,他是世界驰名的大画家,每年都有画展在世界各地隆重举行,但《乞食图》自嘲的意味却流露出一个漂泊者真实的心境。他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着古装,讲四川话,保持一个纯正中国人的形象。
他让在的家人将他临摹的敦煌壁画献给新中国,成为今天弥足珍贵的研究资料。
中张大千被批判,儿子不堪折磨卧轨自杀。张大千已无法回到。他如一叶飘萍,不敢回,不愿去,他后来去了巴西,在一个叫摩诘的小镇上建造了一座地道的中国园林“八德园”。
1956年,张大千的画在巴黎卢浮宫东画廊展出,而西画廊展出则是西方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遗作展“,张大千获好评如潮,并认为只有西方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毕加索可与之相比。
1958年,张大千以作品《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协会“授予“当代第一画家”的称号。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