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来源:宝玛科技网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试题预览 南阳市宛城区-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空想/空缺转悠/天旋地转大相径庭/相亲相爱 B.嗔怪/缜密澄澈/南辕北辙怪诞不经/垂涎欲滴 C.相称/称职掺和/随声附和狼吞虎咽/呜咽哭泣 D.滑稽/狡猾粘贴/拈轻怕重嘎嘎地叫/戛然而止 【答案】B 1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每对读音都不同,分别是:chēn/zhěn,chè/zhé,dàn/xián。其他各项读音分别为:A:kōnɡ/kònɡ,zhuàn/zhuàn,xiāng/xiāng。C:chèn/chèn,huo/hè,yàn/yè。D:huá/huá,zhān/niān,gā/ji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详热忱惊惶失错提心吊胆 B.驯养挟隘见异思迁神采翼翼 C.缘故鄙薄不毛之地灵机一动 D.帐篷坍塌刨根问底鬼哭狼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 2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惊惶失错——惊慌失措。B:挟隘——狭隘,神采翼翼——神采奕奕。D:鬼哭狼号——鬼哭狼嚎。 3.古诗文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曹操《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山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李白总是借“月”抒怀。《峨眉山月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与山、与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成了情感的载体,诗人借明月向千里之外的老友遥致思念之忧。月,意蕴十分丰富。 3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答案】(1).⑴铁马冰河入梦来(2).⑵博学而笃志(3).⑶水何澹澹(4).山岛竦峙(5).⑷峨眉山月半轮秋(6).影入平羌江水流(7).我寄愁心与明月(8).随君直到夜郎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 ①发现“水帘洞”②获取“金箍棒”③炼就“火眼金睛” 【答案】①示例:群猴洗澡时,顺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众猴道: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于是他率领群猴进入其中。从此,石猴成为众猴之王,遂称美猴王。 ②示例: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他看中了龙宫的定海神珍铁,便取来 4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做他的兵器。 ③示例: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太上老君将他关到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想到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考查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掌握。 5.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5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⑴绿叶(绿阴)把夏天的门打开了(2).⑵西风(果实)把秋天的门打开了(3).示例:⑶朝霞把白天的门打开了(4).⑷关爱把隔阂的门打开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前后意思要连贯,前两空按四季的顺序仿写,后两句按自然现象仿写。 6.参加“文学部落”活动,组建文学社团,按要求答题。 (1)分析徽标的寓意。下图是某校文学社的徽标,圆环内的深色小圆象征池塘,中间是两片手形叶子捧起一枝荷的花蕾。请用 6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说说图案的寓意。(45字以内) (2)设计社刊的栏目。下面文学社刊物的栏目中,有一个栏目的名称与其他几个栏目名称短语结构类型不一致,请找出来,并修改这个栏目名称,使它和其他栏目名称保持结构一致。 栏目名称:七彩空间点亮心灯作文茶座社会看台教师园地 (3)社刊的“作文茶座”栏目要出一期以“跟作家学写作“为主题的写作指导内容。下面材料是作家琦君关于写作的体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从中提炼出对写作有帮助的三条经验。 材料一:青年人喜欢新奇是好事,但一味追逐新奇,模仿新奇,而不凭自己深切的感受而写,纵然可以取宠于一时,却不是永久的。我国古典文学宝藏无穷,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地读,慢慢地培植起来深厚根基。 材料二:在一篇稿子写完之后,总要来回读好几遍,检讨上下文语气是否贯穿,全文前后是否呼应,是否有矛盾。遇有句中声音太接近的字或重复的字,总要尽量修改,尽量做到“文从字 7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顺”。至于历代大家诗词,选若干篇自己所喜爱的,时时默念背诵,则有陶冶性灵,拓展胸襟之功。 【答案】(1)文学社植根校园;在师生的关爱呵护下成长;文学社成员这枝花蕾终将绽放。 (2)将“点亮心灯”改为“心灵氧吧” (3)①写自己有深切感受的内容;②读古典文学作品,培植深厚根基;③通过来回读来修改作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图文标志题应先明确该标志使用的场合,再分析该标志使用场所的主题,联系桥梁的意义,最后分析得出徽标的寓意。结合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理解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判断短语结构,“点亮心灯”是动宾短语,其他都是偏正短语,定语+名词,应改为:“心灵氧吧”。(3)本题考查材料主题信息的概括能力,要分别从两则材料中加以提炼,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出三条写作经验.注意语言要简练,意思要表达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 8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一) 猫(选段)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9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0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 11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7.简要概括文章节选部分的内容。 8.请从选文前两段提炼出这只猫的两个特点,用文中的形容词加以概括,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9.结合全文来看,这只猫“大家都不大喜欢它”,为什么“我”对于这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10.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答案】7.“我”冤枉这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12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8.不好看(难看)、不活泼(懒惰或忧郁)表现出我们不喜欢这只猫,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 9.这只猫与前两只猫相比是弱者,而“我”对它“妄下断语”,冤枉它、追打它,最终导致它的死亡;“更难过得多”还在于“我”对没能爱护弱小,自身弱点(有局限)反思后的追悔和自省,因而良心受到谴责。 10.这个句子采用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针”,并且反复强调这个“针”,既生动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误会了猫的愧疚、自责的心情,表现了“我”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律己的精神。 【解析】 7.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节选内容为:“我”冤枉这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8.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 13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这只猫不好看、不活泼,表现出我们不喜欢这只猫,为下文冤枉猫作铺垫。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明确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0.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及突出表现的内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的虐待”比作“针”,突出我明白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二) 儿子的同学来吃饭 ⑴儿子打来电话说:“老爸,今天多烧几个菜,我的一个同学要来吃饭。”说罢没等我回话就把电话挂断了。 14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⑵我迅速有了个疑问,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女同学似乎不大可能,他小子不敢。那就是男同学,干嘛来我家吃饭? ⑶儿子打乱了我的计划,我把买好的面条放进冰箱,重新奔向菜市场。一刻钟以后,大葱、青椒等就拎进了厨房,还破天荒地割了五块钱的羊肉。回来的路上碰到熟人,问:“李二块,今天改善生活呀?”我笑吟吟地说:“今天儿子的同学要来吃饭。” ⑷喊我“李二块”是有缘由的。父亲生病到去世花了一大笔钱,雪上加霜的是,我下岗了。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我和老婆只得在牙缝里节省,不必吃的不吃,不必喝的不喝。所有财力都要集中起来,三年后,还要喂大学的校门呢。A想到未来,我们的心里长满了荒草。我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把原来每周一次的面条增加到每周五次。周末儿子回来我才会切两块钱的肉,从不多买。时间长了,我就落下了“李二块”的外号。 ⑸但是,儿子的同学要来吃饭,在儿子的同学面前不能丢份。 ⑹我已经计划好今天的菜谱,葱爆羊肉、香菇青菜、家常豆腐外加一盘青椒胡萝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这应该上得了台面了。摘菜时我本想给妻子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事,但又想一 15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个电话的费用值两棵大葱呢,算了。 ⑺我系上了好久没用过的围裙,心里突然涌上一丝幸福感,我很久都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地做过饭了。豆腐是用豆瓣烧的,汤水在锅里欢快地翻腾,每一个水泡爆裂后都释放出一股奇香。我往锅里滴了几滴白酒,顺便倒了满满一塑料瓶盖,一饮而尽。 ⑻外面房门响起了钥匙声,老婆回来了。我告诉她今天儿子的同学要来家里吃饭,老婆反应极快,说:“那不可能吃面条。”我告诉她,面条已经藏起来了。 ⑼说话间,老婆已经麻利地拖起了地板。只要有客人来,老婆一定会把房间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她一直非常注重维护家庭形象。我们家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客人来吃饭了,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开支,我们总是很小心地回避各种社交活动。 ⑽我搬出了折叠圆桌,这张桌子现在也很少用了,上面落满了灰尘。我用热抹布擦拭后,这张桌子马上就鲜亮起来,桌子鲜亮了,房间也鲜亮起来了。菜全都齐了。尽管只有四个菜,但却显得丰盛诱人。我倒了半杯酒,这次老婆没有斥责我,只是温柔地要我少喝点。酒味菜味混合在一起,凝成了一股喜庆的氛 16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围,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⑾到了儿子放学回家的时间,门锁哗啦响动了一下,儿子傻笑着出现在门口,一个人。“同学呢?”我们问。儿子傻笑几声,回答道:“没有同学!”儿子的话让我们吃了一惊,而且顿时有些失落,这顿饭可是特意为儿子的那个同学准备的呀!正要责问,儿子又说话了:“老爸,今天可是你的生日啊,生日快乐!”B眼前忽地有些模糊了,儿子打开灯,房间显得敞亮敞亮的。 ⑿这一顿饭,我喝得有点多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2.文章中第⑷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试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1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分别赏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A.想到未来,我们的心里长满了荒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B.眼前忽地有些模糊了,儿子打开灯,房间显得敞亮敞亮的。 17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 14.文章中,父亲和儿子,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儿子说他的同学要来吃饭,“我”一改日常的面条,割肉、买菜做了顿丰盛的午饭,儿子回来却告诉“我”没有同学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激动。 12.插叙。交代了“我”被叫做“李二块”的由来;补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况:“我”家境的困难窘迫;和午饭的丰盛形成对比,体现“我”对儿子的关心体谅;在结构上也使文章行文起伏多变。13.AB 14.(一)父亲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父亲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 ②内容主题上,文章写到因为儿子同学要来“破天荒地割了五块钱的羊肉”,为儿子上学省吃俭用,周末儿子回来才吃肉,很明显父亲顾及儿子面子、疼爱儿子,突出了了主题。 18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父亲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④题目上,“儿子的同学来吃饭”也是以父亲的口吻说的,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父亲。 (二)儿子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儿子的描写刻画不多,但儿子懂事、关心父亲、变着法给父亲过生日的形象非常突出。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儿子的电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丰盛的午餐,才有了结尾感人场景。 ③主题上,文章表现父子亲情,儿子是对父亲的爱,正好揭示主题。 ④结构上,儿子引发故事、揭开谜底是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19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②主题上,父疼子、子爱父,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亲情之美的主题。 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④内容上,儿子幕后推动,父亲前台表现,是建立在父子彼此关爱之上的。 【解析】 11.概括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表达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儿子说他的同学要来吃饭,“我”一改日常的面条,割肉、买菜做了顿丰盛的午饭,儿子回来却告诉“我”没有同学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激动。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0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选文的中心事件是“我”接到儿子电话,为儿子的同学来家吃饭而准备饭菜。在“我”接到儿子电话后去菜场买菜和回家准备饭菜的中间,暂时中断了叙述线索,交代了“我”的绰号的来历,这个来历的介绍属于插叙的内容,补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况。 1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注意A句结合比喻的修辞方法,B句结合环境描写来赏析。 14.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可以从形象、内容、主题和结构方面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1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2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夫君子之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B.致: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以致用(成语) C.意: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 D.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甲文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都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18.甲乙两文都谈了共同的话题“志”,乙文(2)(3)两则围绕“志”,侧重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内容与甲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相互印证的。 23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答案】15.B16.(1)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性情。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7.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18.(1).⑴不能因贫贱的生活而改变“志”(或“要坚守”)(2).⑵非淡泊无以明志 【解析】甲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乙文选自:《论语》作者:孔子年代:春秋 甲文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 24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译文: (1)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4)孔子说:“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实词的理解,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 25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都是动词,意思都是“达到”。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名词,操行、操守、品德。/动词,同行。C:意志/这里指神情、态度。D:动词,学习。/名词,学业。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励精:振奋精神。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7.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概括为: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26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18.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乙文意思不能因贫贱的生活而改变“志”,与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意思一致。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 20.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案】19.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 27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20.涨”既写出雨大水多、秋池上涨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不得归之愁苦。“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解析】 19.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和“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 2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涨”字为动词,极富动态美。水注池涨,诗人的羁旅愁思也在慢慢变得浓厚。 四、作文 21.任选一题作文。 28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l)题目:我的动力源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和我想的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我的动力源 母爱,如三月的阳光,温暖我冰冷的心灵,擦亮我迷茫的双眼,指引我前行;父爱,如大海中的灯塔,扬起我自信的风帆,鞭策我前行。 母爱是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一丝甘醇沁人心田。 29 / 30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还记得是月朗星稀的夜晚,依然是挑灯夜战的我,正被一道几何证明题困住,尽管抓破头皮,还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30 /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