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三项活动” 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净化心灵,张扬个性,提高素养,促进和谐
——白石镇明德小学三项活动汇报材料
白石镇明德小学
2012年12月
净化心灵,张扬个性,提高素养,促进和谐
——白石镇明德小学三项活动汇报材料
白石镇明德小学有着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曾创造过明德小学教育的辉煌,为白石镇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广大社区群众的充分认可,先后被授予 “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济宁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济宁市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济宁市后勤管理示范校”、“济宁市中华经典教育示范校”,“济宁市绿色学校”,“济宁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汶上县文明单位”、“汶上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带领老师们从端正思想入手,统一认识,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明白素质教育与三位一体的“三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转变了观念,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制定了可行的活动实施措施;其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余负担,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避免老师走极端。第三,尊重学生差异,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为了将 “三项活动”全面推开,在县教体局、关工委、团县委领导下,我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感恩教育春风化雨。
我们开展了感恩祖国主题读书活动、感恩祖国”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歌唱祖国,赞颂祖国。我们开展了“五爱”教育活动,其中包括“为班级增色,为学校添彩”活动,“爱在重阳”感恩系列活动及“今天我当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另外,我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活动,激发学生们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意识。
1、唱响《感恩的心》。近年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唱响感恩歌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专题歌咏比赛。每天课间操,播放感恩歌曲。全体教师、学生听着感恩歌曲,感悟感恩的心情,感受心灵的熏陶净化。
2、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学校把“感恩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各班级结合实际,开展《母爱在我心中》、《感谢我的父母》、《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家庭感恩活动,《老师的爱》、《同学
2
的情》学校感恩活动,《红领巾心向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举行了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的评选活动。一节节班会课,创设情景,巧妙设计,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现身说法,经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3、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自己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简单的5项活动,折射出了学生对家长的关心和感激。
4、开展“今日我当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假日当一天家长,通过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来体会家长的辛苦,写出当家的感受,在班上交流;同时利用班会,让学生估算自己的一笔养育帐,讲述一件关爱事,会上学生们都积极发言,畅谈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和爱心,也畅谈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生几乎能够时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恩,使家庭充满和谐、充满爱心、充满希望。
5、开展“五爱”教育活动。为了把爱具体化,把爱融汇到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在全校开展了“爱学校、爱班级、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的五爱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板报进行五爱宣传,举行“五爱”演讲比赛,评选五爱活动明星活动让学生学会爱、实践爱,创造了一个个和谐班级。
为使感恩活动更深入,我们还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争当小交警、爱绿护绿、到敬老院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们的心田盛开一朵朵感恩之花,让我们的校园掀起了一股股感恩之风,形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中华诗文诵读魅力无限。 1.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
我们在每个年级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学校把《中华经典诵读》列为校本
3
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师有备课,有学习计划,有评价办法,有检查记录。每周五晨读定为经典诵读课时。为经典诵读提供可靠保障。
3.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为提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定期举行《与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朗诵会,学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组织了《起舞歌盛世,和乐诵中华》经典诵读展示。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4. 打造经典校园文化墙,呈现浓厚经典教育氛围。学校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仁义礼智信”等为主要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墙二百多米,使学生处处感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三、才艺培养有声有色。
为了让老师们,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始终坚持对老师的考核不仅看考试成绩,更要看班里有多少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有多少特长学生;要看在艺术节上有多少幅画获奖,多少个文艺节目获奖,各个兴趣小组中的骨干你班有多少,对各班的艺术考核中班级的成绩怎样。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保证了艺体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1 开展艺术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适应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艺术才能,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特色书法、绘画、体育、电脑制作等多个兴趣小组。注重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果的实效性,长年不懈。特别是“五小活动”中,小记者、小广播员、小导游,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省市县领导及社会的好评。电脑制作作品多次荣获市、县级一等奖。
2开展大课间特色体育、艺术活动。每天上午半小时,学校统一组织小学生做广播操,然后各特色兴趣小组开展踢毽子、跳绳等活动。
3举办大型艺术教育活动,展示每个学生的艺术才华。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人人参与,班班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艺术节” 活动,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和“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艺术展演。积极参加社区、广场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向社会、学生和家长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极大地鼓
4
舞和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基本形成
一是以“三项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重视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倡导老师、学生、家长同读书、同进步、同提高,形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学校大力倡导家庭教育在“三项活动”中的辅助作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动员家长这一孩子最亲密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的“三项活动”。开展了“书香诗文好家庭”评选活动,亲子同背诵共读书,使孩子沐浴在经典文化的家庭氛围中;通过父母在家庭中敬老孝亲、互敬互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在和谐家庭中能主动践行感恩,将传统美德落实在日常行动中,注重知行统一;号召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才艺展示活动,同时发挥自身业务专长兼作各类辅导老师,提高各类活动的开展质量。
二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三项活动”。学校重视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到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让青少年增强感恩奉献意识。积极邀请老红军、服役和退伍军人到学校讲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三项活动”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青少年受到了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诗词写作知识和规律。目前,全校学生平均每人都能熟练背诵古诗词50首以上。
二是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目前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融洽,尊师爱生蔚然成风,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学生讲文明、守纪律、重礼仪、守诚信的风尚已开始形成,学生违纪事件极少发生。
虽然“三项活动”的开展己初见成效。但我们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白石镇明德小学只是汶上县素质教育百花齐放中的一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目标要求,优化活动管理措施,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打造白石镇明德小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