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作业建设规划
一、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精心设计,新颖多样。注重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二、作业设计的遵循原则
1.数量。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如果一味追求数量,易使学生丧失对作业应有的良好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虽然迫于压力,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采取消极应付方法,最终会导致效能低下。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也达不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每天作业用时不超过1.5小时为宜。
2.时间跨度。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既有刚学到的“新知”,也有已学过,需进一步巩固的“旧知”;二是对学生完成作业要有时限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马虎应付,也不能把时间拉得太长,使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点拨。
3.难易程度。作业留得太深,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下
降,自信心丧失。反之,作业太容易,降低了教学的要求,就会成为无效作业。 三、作业设计的形式
1.重视双基——巩固性作业
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堂上把本课涉及的基础知识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巩固性作业本上,或写或默,形式不拘一格,并要让98%的学生掌握这些内容。 2.开阔思维——拓展性作业
可以把作文和读书笔记视为拓展性作业,由学生把平时阅读积累的好材料、心得等也写在读书笔记上。最后根据这一个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内心需求布置一篇或两篇作文。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读书笔记每周不少于800字。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 3.提高能力——实践性作业
针对课本每一单元给出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材料,既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成果,也可以让他们写成书面汇报材料。理想的形式是设计编辑成手抄报。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将优秀作品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以便在赏析中整体提高。 四、作业的检查与评价
1.切实改变以往那种简简单单批阅、讲评的做法,深入研究和积极改进作业的评价办法,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训练、检测、导向等功能。
2.教师要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3.要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不只是课堂上统一讲评,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激励性、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体现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4.有些作业可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先让小组评价,教师再进行二次批阅,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教师再抓住典型讲评。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点评练习、分析问题,以及交流自己的作业练习的经验和问题。
5.建立多样化的作业检查交流记录。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性作业可以汇集成册,作为成果展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