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探讨 通讯意境与美学语言的运用 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 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 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 形成的,足以使欣赏者沉浸其中的想象 世界。 就新闻通讯而言,意境是作者运用 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提炼与升华,在思 想、立意、情感上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 景象达到水融的境地,最终实现精 神层面的享受。一篇好的通讯,必定意境 深远、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无尽 的遐思与联想,从而达到“言已尽,而意 未穷”的艺术效果。 那么,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呢?通常 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 形,达到新闻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艺术 性的高度结合。 穆青曾说,新闻报道要注重文采。也 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是客 观准确健康的,语言的表现形式也要新 颖,要追求美感,其中特别是新闻通讯, 其语言要兼有电影艺术的画面美、小说 艺术美、散文艺术的意境美,它大多以白 描、工笔作画,穿插运用引语、对话、烘 托、渲染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勾画 出真实的场景、感人的气氛、活脱的场 面。 语言优美并不是堆砌辞藻。有的稿 件分解着读,可能每一句都很平常,而前 后贯通,却会给人深深的感动。我们以第 16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人物 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 秀党、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为例, 探讨一下这篇生动传神、感人的人物通 讯精品是如何运用语言美学营造意境 的。 文章是这样开头的:“眼前这位苗族 70 ll}国也市佩/、 口滕岩韩玉江 (绥化日报社,黑龙江绥化152000) 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 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 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 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便透出 一种会心的安宁。”“整整一天,我们一 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 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 蹄之外就是万丈悬崖。”几句生动的描 写和简洁的叙述,把一个乡邮员朴实无 华的形象和甘于奉献的精神铺陈在读者 眼前。篇中还巧妙运用排比句式:“这就 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 里默默行走了2O年的人吗?这就是那 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 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 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 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 年华的人吗?”短短三个句子,把主人公 纯洁无瑕的心灵和乐于奉献青春为大山 深谷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渲染出来,令 我们动容。 这篇通讯还大力运用引语,使文章 真实、丰满、可信。如主人公的话:“我 有3个家,一个在山上,一个在路上, 一个在江边。”主人公老父亲的话:“你 只有为和乡亲们把这件事做好 了,做到底,才是我的好儿子。”主人公 妻子的话:“进门门里没人,出门门外 没人。”这种贴近生活的群众语言,实 实在在,可信、可爱、可敬,烘托出主人 公的形象,读后印象清晰、深刻,散发 着朴实无华的语言美。 淳朴的评议勾勒出人性之美和奉献 者的光辉,而你从中看不到一个类似“无 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评判式 的语言,而是从平实的对话,生动的描述 和真实的内心刻画展示给读者传神的形 象,仿佛有一个镜头带你追随主人公的 身影,一步一步走进他工作和生活的环 境中,一同体验他的人生。 通讯中恰当地运用名言、诗词名 句、名联、歌词的语言精华,也是一种 丰富新闻语言,营造多姿多彩语言意 境的一个好办法,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而增加新闻的可 读性。 黑龙江省著名新闻工作者贾宏图的 大型纪实通讯《辉煌的热土—— E大荒 纪行》,文中就多处运用名言名句,给人 以大气磅礴之势。如,“曾羁绊在这片荒 原上的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发出 这样的谓叹:‘不有天神下界,匠星I临凡, 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 庞!”’叉如“到北大荒访问,我想见的第 一个人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隋凤富,我播通了他的电话,传来彩 铃声:美丽北大荒,寒外鱼米乡/富饶北 大荒,中华大粮仓/啊,北大荒,我的骄 傲/啊,北大荒,我的希望/建设现代化 大农业/光荣的旗帜迎风扬!好,就让我 们踏着这《中华大粮仓》的旋律,一起走 进了令人神往的北大荒吧!”再如,“请记 住这个日子吧,1958年4月13日。于是 就出现了中国建军史上、中国垦荒史上 最雄壮的一幕: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背 着行李,走向没有路没有村落的荒原,他 们边走边唱起了一支自己的歌:一颗红 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不是当 年整装上舰艇,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 儿女离队要北上,响应号召远征北大荒, 用拿的手把起锄头,强迫土地交出粮 食/让血染的军装,受到机油和泥土的 赞赏……”还有,“在离开建三江的路上, 我们的车上一直回旋着这样的歌声:你 荧屏电波 IU视作为新 媒体的重要组成部 分,足党和 的宣传 具,腑负着 把党和吲家的卢爵传人下家万户、让中因 的声膏传 世 各地的重要政治使命,承 担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 生复合效益。以新闻为例,时政新闻和对 外宣传南台里统管,各专业频道只做符 合各自节日定位的专业栏目,在自己分 :[的领域里做专做透,做出特色。各频道 把自己的栏目做专了,就能把这个领域 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地市级电视台只 有靠新 台才能立于不I』玫之地。只有坚 持政治家办台,坚持党性原则,在宣传上 形成合力,在新闻创新』二着力,导向正确, 才能把电视事业,南稚嫩带向成熟、由弱 小; 向强大、由繁荣带向辉煌。 的报道做深入,占据最高点,由此便愈能 体现某项专职的“喉舌”功能,争取并稳 定本领域的目标观众群,结果就从整体 t扩大了新闻涵盖,更好地发挥“喉舌” 功能。这样从上为实现各类资源的 合理配置作出保证。 地市电视台要形成宣传合力 信阳电视台、信阳有线电视台、信 阳教育电视台,作为信阳电视事业发展 过程中的产物,他们都在这个过程中作 出了重大贡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是,随着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原 ● 电视王台的整合,是广播电视事业 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转变,是 地市电视台要强化“新闻立台”,首 实现由理论上的新闻立台向全方位 整合新闻资源谈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创新 提升宣传合力 g-- 广播电视新闻改革非常有益的探索。 先是实现l二个转变,强力推进新闻龙头。 新闻立台的转变。信阳电视台大胆实施 新闻立台的战略,对机构、人员进行了优 阳 有的局限和弊端日趋明显,由于原 无线、有线二台各自为政,频道定位相 口 常 进 王 天 台 化配置,在机构设置上,成立信阳电视台 新闻中心,撤消了有线电视台的“信阳播 对模糊,“小而余”、“低而散”,造成各 频道在节目设置上的雷同或相似,这种 报”,把人员分流到新闻中心做记者,减 信 阳 。、 重复建设造成节日生产中人财物的浪 费十分突出。举个例子来说,原信阳电 视台办有1档新闻,而其他两个电视台 也办了2档相当的新闻,有时一个会议 一少了资源浪费,单独建立了新闻节目非 线编制作网,确定5台越野车为新闻采 华 访车,由新闻中心主任直管。新闻中心的 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比其他栏目工作人员 高出20%,明确的随行记者为 “首席记者”,每月享受100元特殊津贴。 个题材,会 现三个台甚至一个台栏 目与栏日之间记者相互撞车的现象。这 几年经过整合,机构得到了合理设置, 管理进一步规范,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媒 2007年l2月12日,《信阳新闻联播》这 个大容量的新闻节目在信阳一亮相,就 引起强烈反响。此外,信阳新闻联播节目 前后批动的广告创收也由2008年前的 体宣传职能。如办公室、总编室、人事部、 制作部、播控部等综合管理部门,由台里 统领、统管,各频道不冉设此类机构;时 200多万元增加到近500万元。新闻中 心员j二心气顺了,收入提高了,工作积极 性高涨,成功实现了第一个转变。 为强化, 播电视的“喉舌”功能,提供了 组织保障。 实现节目向大众化、人性化、多元 化、多品种、特色化节目方向转变。在机 政新闻归口于新闻中心,其他频道的记 者就可以腾出时间办其他专业新闻或专 栏节目,而新闻中心为综合频道拍摄制 作的新闻,也可以采用重播、转播等方式 在其他频道播出。按照宣传与经营彻底 分开的要求,将经营性、服务性的工作从 电视台剥离 来,使台和频道成为纯粹 i台整合后,对各台的频道、人才、 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在保持有序竞 争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配置、合理凋 ̄ll,fIJ 用,使其减少闲置,谋求规模效益,达到 投入与产 效益的最大化,进而能够产 龙点睛的作用,生动地展示了建设北大 荒历史进程和现实北大荒的丰采,深刻 地提示_,主题,完成了对北大荒形象魅 力的再现和升华。 构、人员、频率资源整合之后,要对各个 频率进行明确划分。比如综合频道担负 着重要的新闻宣传任务,为此把它定位 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引导社会舆 论,反映群众呼声的重要新闻媒体,节目 中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群众语言的平实 美、生动描写的动态美和肩迪性语言哲 理美,正是这些各具形态的语言之美,成 就了一个个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而又丰 的宣传业务机构,即台里把导向,定规 范,各频道负责具体实施等等。这样,就 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绿色的土地/风 给你梳妆,雨给你洗礼,科学给你奇迹/ 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金色的土地/ 绿色水都,金浪连天际,从此天下不缺米 ……”这些名言和歌词的运川起到r 综L所述,语言的美学在新闻通讯 富感人的新闻通讯。■ 和咆市椎人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