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3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1.26 No.3 May,2013 2013年5月 环境学概共选修课有效教学的探究 李振亮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环境学概论是实现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公共选修课。通过简明实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 学模式——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研究性教学,以及综合考核方式等,可以促进环境学概共选修课 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3)03一Ol10—02 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严峻,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时代要求。全国环境 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方法,以及人与自 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教材选用上,宜选择相对简 明且新颖实用的教材,如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主编 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明确指出:“师 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 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 或必修课。”环境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 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J。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前导性、概论 性、基础性课程,偏重自然科学,又融合社会科学,涉 及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以及经济 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环境学概论能够帮 助学生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 伦理道德观,具备保护、改善环境和参与人类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已被国内多数高等院校选为全校 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区别于基础类和专业类的 必修课,课程内容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 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环境学》。该教材通常被 作为环境类专业基础必修课,因此教学内容必须进 行取舍和更改。教材中的第一篇环境问题属于教学 重点,每章可合理选取1~2个相对集中且容易引发 学生兴趣和探究的专题,如水环境的“水体富营养 化”和“工业水污染”,大气环境的“大气污染”和 “清洁能源”,土壤环境的“土壤污染和修复”,物理 环境的“核辐射”,生物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等。第二篇环境学原理可选取“环境社会规则”和 “五律协同”专题,第三篇环境可选取“环境规 划”和“可持续发展”专题。 环境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学内 容还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还应基于各专题进行相 当的拓展延伸,引入广受关注的专题,如“PM2.5的 来源及危害”,“滇池、圆明园水环境治理”、“南水北 调的环境问题”,“农田的重金属污染”,“水电站对 江河生态系统的影响”,“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产 业的环境影响评价”等。 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 会人文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J。同时,公共选修课 的学生专业、年级不同,学习背景差异很大。探究环 境学概共选修课的有效性教学,增强教学内容 的适用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环境教育目的。 2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 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学 科较多。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过于单 一1 选取简明实用的教学内容 环境学概共选修课区别于环境类专业的必 修课,其教学目的要求中不需要学生非常系统地掌 握环境学理论和方法,教学重点应突出人类活动对 收稿日期:2013—02—18 ,激发不了学生对环境学概论的学习兴趣。因此, 需要创新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从而调 作者简介:李振亮(1981一),男,山西大同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110・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与学的协调 一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第四,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指通过问题 驱动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观念形成,教学过程由 致,保证教学质量。 首先,典型的实证案例教学。每个专题内容都 要结合实证案例,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讲授。案例 教学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的性和时效性。选择案例时,案例一定要生动、深 刻、典型,能够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 社会责任感。如可以选择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 问题,如物种灭绝、全球变暖、核泄露事故、世界荒漠 传统的五段式教学转变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则 变成了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 J。可以精心 设计几个普遍存在、公众比较关心的课题(如前文 所述的教学内容拓展专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分组 完成,在3—4周的时间内,通过查询文献、社会调 化趋势等;也可以选择就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事 查、专家咨询等手段获取课题的有关资料,小组成员 共同分形、讨论,并形成对该课题的研究结论,最后 以小组的名义上交研究性小论文。通过这样的研究 性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科研 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件,如PM2.5,毒大米,长江水质,电子洋垃圾,保护 中华鲟等。以学生关注的环境事件为切入点,引入 相关的环境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往往可以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师生互动教学。采用启发诱导方式,通过 课堂提问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也可以利用经典案 3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职能:全 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 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监控教学质量 J。因此,单 一例,设计若干讨论议题然后分组讨论;改变学生以往 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讨 论是学生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 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方式。讨论议题应有一定 的理论铺垫,在相关教学背景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如 的考核方式很难满足这三个职能。可以根据学生 的考试成绩、研究性小论文和课堂讨论等情况综合 汽车尾气如何防治,工业废水能否实现零排放,盐碱 地的恢复途径与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伪生态”问题 评价学生的成绩,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学生成绩的构成及 评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开卷考试成绩占50%;小 组研究性小论文占总成绩的30%;课堂讨论租课堂 出勤占20%。小组研究性小论文成绩评定的评判 标准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的质量,还应该综合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完成过程中体 现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等。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查阅文 献,撰写读书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研讨课不 仅能使学生直接与教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同时对 于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 造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第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也称现场体 验式教学,是指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以现场教学点为 载体,将学生引人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实地调查、 多边互动和研讨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场教学具 有目标多元、内容直观、方法实践、过程互动等特点, [1]苟帅,徐吉侠,蓝增全.普通高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 建设的重要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SI): 43_45. 使课堂角色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使 学生在实地调查中获得真切体验,在互动交流中提升 认识,从而实现理论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j。 现场教学适合于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水 体富营养化和消落带的作用”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实 地调查长江沿岸的污染现象和消落带特征,引导学生 了解污染物在河岸、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发现身 边可以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讲授“城市生活废 水处理”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时,就可以带 来学生实地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和固体废弃物的 [2]李耀威.高等师范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教学探讨 [J].高教论坛,2008,(3):65-67. [3]柳叶青.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的思考[J].科教文 汇,2009,(1):53—55. [4]李胜利.环境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高 等理科教育,2010,(6):102—105. [5]傅卫民.探索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职业教育研 究,2007,(12):15l一152. [6]王艳霞.研究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2,(2): 8—10 焚烧处理及填埋处置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生活废 水、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责任编辑王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