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3期 2013年6月 创新与创业教育 CHIdANGⅪN YU CHUANGYE JIA0YU 、,01.4 No.3 June 2013 创业能力培养: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 柴旭东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201iO0) [摘要]从分析创业能力入手,论述在开放和富于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格局中,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教育 过程的主线。其中,学习创业知识是形成创业能力的基础,形成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是形成创业能力最有效的形式和最终目的,并强调了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大学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创业能力;大学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3—0022—03 有研究证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 总体水平和创业成功率…。所谓创业能力是创业者 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性知识,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智 力资本,它作为高层次的特征,其中包含个性、技 能和知识,被视为创业者能成功履行职责的整体能 是无效的。一般地说,创业能力具有下述作用: 1.激发创业意向 在自我效能感概念引入创业研究后,产生了 “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个新概念,是指个体相信 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创业角色,并完成创业任务的 信念强度L3 J。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会具有更强 力I 。创业能力不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能力,还包 含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是这些要素 的一种综合状态。 创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没有 一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更容易产生创业的激情。研 究表明【4j,是否具有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是 否产生创业意向并采取创业行动的重要变量。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表现为:首 先,它能够影响创业意向的强度。创业自我效能感 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接受挑战性任务,同一个环境 在创业效能感高的人看来是充满了机会,而创业效 能感低的人看到的则是风险。其次,创业效能感能 够影响创业的选择范围。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 愿意努力获取更多的信息,因而他们对可能开展创 业的行业、区域的选择面更大。第三,创业自我效 能感能够影响创业持续进行的可能。创业自我效能 个获得广泛认同的解释。在创业研究中普遍采用 自我效能或自我评估的方法来测度能力。自我效能 感是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 977年首 次提出的概念,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 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个体在创 业过程中需要完成多种任务,承担多种角色,个体 对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这些活动的信念程度就是 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能力就 是创业者对自身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能力的自我感 觉和评价,有较高的创业能力自我评价的个体更容 易产生创业行为。因此,创业教育要激发学生对创 业能力的自信,否则个人能力和素质再高也只能成 感高的人在成功时容易将原因更多归为个人能力 发挥较好,而将失败原因总结为自我努力不足,相 对而言更少寻找失败的客观原因。他们面对困难时 容易积极采取行动,也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提 高他们再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美国的一些风险 投资人的评价体系中,特别看重创业者是否有过创 业的失败经历。 为优秀的职场人士而不是创业者。 一、创业能力的作用 创业能力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评价 创业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衡量大学生在接受创 业教育前后在创业能力上的变化来评价的。如果变化 大提升多,说明创业教育的效果明显,如果学生创业 能力变化很小,则说明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低效率甚至 [收稿日期]2013-04.11;[修回日期]2013-05—10 2.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率的高 低。首先,创业活动的实质是对机会的识别与把握, [作者简介] 柴旭东(1966.),男,山西沁源人,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科技创业与创 新. 理论研究 柴旭东:创业能力培养: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 23 创业能力之一就是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捕捉。具有 较高创业能力的人可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者忽 视的市场机会。其次,创业活动需要有较为完备的 执行能力,创业能力包含有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多种 执行能力,可以帮助创业者顺利进行企业经营。第 三,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还会给创业者带来较高的 创业效能感,使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成功率产生良 好预期,进而确保了创业的稳定进行。 3.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 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对创新行为的发生有重要 影响【5],创业能力强的企业家即使在有较大市场风 险的情况下也敢于创新。Lumpkin和Dess认为,创 业能力强调从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产业的精 神,这往往要通过引入创新来实现。Salavou和 Lioukas通过研究发现,具有创业能力的企业家更 有利于推动开展技术创新。所以说,具有创业能力 不仅有利于基于市场的创新行为产生,同样也会推 动基于技术的创新行为产生。具备创业能力的创业 者更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并对风险有较强的承受 能力,这对于把握市场机会、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 受力及率先创新都具有积极作用。具有创业能力的 创业者还会去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成对于隐性和 显性知识的转移和完善。 二、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开放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方 式,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并与创业实践活动密切 相关。从创业教育的目标看,不同目标层次有不同 要求。第一层次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及其相关的经 营管理知识,成为了解创业活动、理解创业者行为 的人。第二层次是通过创业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 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这一层次目标的重 点是培养创业能力。第三层次是通过学习产生创业 实践,并力争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这一层次目 标的重点是创业行动。随着目标层次的推进,创业 教育的目标指向性越来越明晰,最终指向促成创业 活动的产生,创业能力的形成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学习创业知识是形成创业能力的基础,形成创业能 力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是形成创 业能力最有效的形式和最终的目的。 1.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活动 为了有效开展大学创业教育,我们必须明确这 样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大学创业教育必须形成自 身的理论与模式,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不是简单的 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相加,而是以机会识 别、价值实现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组合。大学创业 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和性质,要形成区别于其他知 识体系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体系,决定了大学创业教 育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独特性。第二,创业教育必 须选择实践导向模式,而不是学术导向模式,这是 由创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在 创业能力体系中,实践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也 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来 自实践,创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创业学习的 有效方式依靠实践,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促成创业 实践,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实践。 因此,把实践作为创业教育体系的逻辑核心, 就是要把实践性渗透到创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按照 有用、有效的原则重构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 式。这样一来,创业教育活动以实践为导向就水到 渠成了。 2.能力提升是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 宿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 境中,具备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怎么定义都不为过。然而我国的大学教育仍是知识 传授占主导地位,大学生人格塑造和整体能力提升 还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予以支撑,具有国际视野、 创新思维、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还比 较欠缺。据调查[6],我国学习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占 学生总数接近1/3,这个比例甚至高过以技术见长 的德国(德国只有20%的大学生学工程技术)。但 问题在于,我国工程技术毕业生中大约只有10%具 备从事这些行业的必备技能,存在知识体系偏重理 论、缺乏团队协作实际经验等问题,适合到公 司工作的工科大学生比例仅占工科毕业生的1/10。 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指出,迅速增长的信息 和知识对各级教育都有影响,在大学最明显的是要 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 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业能 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反映了时代对大学生的最 新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已成为当下 教育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创业要通过建立新的企业或事业来实现价值 的增长,因此创业教育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育 活动,需要大学生积累各种相关知识技能,并最终 体现在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创业活动。所 以,创业教育是典型的实践型教育活动,尽管通晓 创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也是重要任务,但归根到 底创业教育要形成和提升创业能力,促成创业实践 活动的发生。培养能力是所有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年第4卷第3期 发点和归宿,创业教育只有以能力培养作为出发点 和归宿,才能以能力培养为价值标准,引领大学创 业教育在模式、教学方法、教材组织、师资培养、 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有创 意、善创业、能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创业 教育的目标。 3.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和提升大学生的创 业能力 美国是大学创业教育实践最为丰富的国家,创 新和创业的意识已经扎根在美国人心中,成为他们 民族特征的一部分。美国之所以能在两百多年时间 成为世界最强,除了善于利用国际形势、敢于争霸 与夺取外,以创新和创业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思潮为 美国培养出了建国以来最具性的一代即创业 的一代。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一代,勇于打 破常规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改变了美国和世 界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以知识和创新为主体的产业 结构使美国经济在被日本追赶后再次焕发生机与 活力。目前美国许多大学都开展了创业教育,既强 调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就业能力,又要求大学 教育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挑 战,培养大学生以创新和创造为基本内涵的能力, 体现了创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的趋势。美国大学创 业教育的发展,印证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形成和 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作为大学创业教育核心,主要可以从 以下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从创业教育的目的看,创业教育是伴随着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来而兴起的现代教育理念, 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存 与发展的能力。创业能力集中表现为大学生的企业 家精神,即善于抓住机会实现价值、富有创新精神、 敢于冒险又不失理智,要通过“创造性破坏”来实 现价值的增长,具有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识别与把握 机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创 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其次从创业教育的内容看,在创业教育的体系 中,课程是教育思想与理念的集中反映,是创业教 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目前对于创业教育课 程的设置可分为三块: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能力、 创业实践活动,其中创业基础知识是创业得以开展 和培养创业能力的知识性基础,主要回答创业是什 么的问题;创业能力是创业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的 保证,主要回答创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的问题;创 业实践是在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创业 过程的模拟与亲身实践,回答创业应该如何进行的 问题,是对创业能力的具体运用。三者之中创业能 力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创业知识是培养创 业能力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能 力得以产生的现实土壤,而创业能力作为主线把三 部分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创业教 育的主体内容。 再次,从创业教育的手段看,主要应围绕培养 学生创业能力而开展。经过数十年实践,各国行之 有效的创业教育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创业实习、 创业模拟、团队学习、创业竞赛,直至创办真实企 业投身市场的海洋。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与创 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是基础性内容,可以通过课 堂教学等方式高效率地进行传授。但与创业能力直 接相关的沟通、营销、领导、市场判断等能力必须 … 通过在尽可能真实环境下的模拟、演练、执行,在 干中学才能有效形成。基于系统知识传授的方法是 大学擅长的事情,而围绕能力塑造开展的探索活动 正引起更多教师的兴趣,创业教育最难然而最有趣 的部分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1 1-15. Man,TWY,Theresa,ku1.,Chan,K.E The competff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m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2(17):123-142. 龚志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研究进展[J].生产力 研究,2008(4):149—150. 汤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划分及其与创业之关系探 究[J]_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8. 龙勇,常青华.创业能力、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关 系一一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_南开管 理评论,2008(3):65.71. 睦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 [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6-9. [编辑: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