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一、组织方式与题材选择
1、组织方式:社会公益活动以实践小组的方式完成。以8~10名同学组成一个实践小组,在教学班内按自愿与协商相结合的原则产生,每一小组推荐1名组长。将分组情况(各小组人数、组长和组员姓名)和小组选
题交指导教师。分组情况和社会公益活动选题均应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题材选择:本学期社会实践活动侧重社会公益活动。即组织学生参加社区
服务,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知识传播,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等等。
二、活动要求
1、活动计划:在选题确定之后,各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有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
2、活动形式:活动的形式不限。特殊情况,可经任课老师同意,由两个小组共同完成社会公益活动。
3、活动要求:(1)社会公益活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2)活动过程必须实事求是,禁止虚假行为。一经发现弄虚作假行为者,其成绩按不及格记。
4、完成时间:第12周。
5、材料要求:(1)提交的社会公益活动报告应为打印件,A4纸型,单面打印,在封面上标明题目、指导教师姓名、组别、组长和小组成员姓名等;(2)附件材料包括:小组成员分工说明书,包括小组成员在社会公益活动与报告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自承担的任务。(3)活动过程要有照片或录像记录,活动结束后,应制作成PPT,在教学班内进行交流展示。
6、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考核要求
1、《概论》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10%)、实践教学成绩(占1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60%)四部分构成。
2、教师根据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小组成员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分,给出实践教学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概论》课程教研室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题目
指导老师: 组 别: 组 长:
组 员:
年 月 日
社会实践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行距1.5倍) 一、实践对象 二、实践时间 三、实践目的 四、实践内容 五、实践效果与感想
附件:
小组成员分工说明书(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