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Vol17No27卷第2期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un.20182018年6月JOURNALOFHUAIYIN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EDITION)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施 旋
摘 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良好机遇与全新挑战.理想源.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探索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两者的辩证关系,将弘扬中国
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拓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关键词:新媒体;文化认同;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G8444201802G0157G04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与«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
[1]
”力.高校如何贯彻落实习总重要讲话精
念,促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大学生正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能使大学生坚定民族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人而不懈奋斗.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大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搜索与选择,可以便捷地查阅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等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地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方针,也可以广泛地摄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其他不同学科门类的知识.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宽眼界,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与专业文化水平.
其次,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教方法,以课堂教学、交流报告、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工作.新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融
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这已成为各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教育,能使大学生在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增强文化认同,从而确立崇高的理想信
收稿日期:2018G04G2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南通大学高等 基金项目:2017SJBFDY54917FYHLX022)),:施旋(女,江苏海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E 通讯作者:1986GGmail274894140@q.comq
)教育研究课题(2016GJ012
158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7卷
合于一体,使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走向了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更形象直观.新媒体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创业、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网络视频、在线调查、线上互动等更为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再者,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党校、学生处、团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部门、其他程作业;部分学生通宵达旦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睡眠不足,久而久之影响了身体与学习;部分学生沉迷于网聊与网恋,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老师同学进行交往,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都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2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辩证关系
2.1文化认同能促进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文化认同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单位、一些教师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比如校园网、官方微博、公众号、微视频、育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QQ、
微信群、论坛等,这些平台在思想政治教[
2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与理念.这些平台传播,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媒体拥有海量信息,但信息良莠不齐.由于大学生的身心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网络各种不良信息与虚假信息的干扰,上当受骗甚至做出错误决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媒体大肆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抨击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和路线、方针、,灌输他们所谓的自由与民主,大学生容易受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西方思想影响,导致理想信念迷失,形成错误价值观.
其次,新媒体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凭借信息优势,容易取得受教育者的信任与拥护,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主动接受新鲜事物,有时能比教育者更快地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教育者失去了信息优势,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大学生也不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而是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灵活平等的互动方式QQ、微博、微信,与教育者进、论坛等行沟通交流.
再者,新媒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不能合理分配好时间,甚至上课期间都在刷手机,忙着网络聊天、看小说、听音乐;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不乐意动脑思考,直接复制网络现成品,应付完成课
的资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大学生通过全面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与内容构造,能够认识到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会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自发产生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这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
其次,文化认同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能接触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在多元而又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使自己坚定方向、站稳立场,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与学风,这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再者,文化认同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厚德载物,道济天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从井冈山、长征精神,到雷锋、大庆精神,再到航天、奥运精神,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大学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等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精神动力.
2.2理想信念教育能强化文化认同首先,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文化认同的有利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坚持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
1第2期施 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理想信念教育
159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性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西方国家间存在的差距,正确看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助于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其次,理想信念教育是增强文化认同的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及,学习党和国家的发展历中.改变一元主导的独白,通过师生多元的对话,引导学生们积极展开思考,产生同频共振,坚定远大理想信念,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通过网络监控与管理,创建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再者,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外,还应具备创新思维,灵活使用新媒史,了解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这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再者,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文化认同的有力保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3
]贯彻十九大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引导习
大学生将追求个人理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觉悟,坚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运用新媒体,
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首先,高校应掌握好新媒体具有广泛性、互动性、时效性、丰富性与虚拟性的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围绕理想信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资源,形成“横向融通”和“纵向丰富”的创新思路,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横向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注重新媒体的推广,充分运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向层面,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丰富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高校应把握好“时、度、效”,在官网官微等网络阵地,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将党和国家的新闻信息、理念思想战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输到大学生
体工具,备理论、备热点、备学生、备方法,贴近大学生特点,使大学生喜欢上课堂学习,养成勤于发现、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外,教师应努力做好国家方针的宣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知学生所思解学生所惑的知心人,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热点话题,利用好
Q互动与交流Q、
微信、微,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博等新媒体,在线上与大学生,展用主开流声音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
.2创新文化传承,
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首先,高校应以主旋律引领校园文化,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浓厚育人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元素融于学校景观、人物塑像、走廊教室的布局中.通过校园电台、校园广播、校园杂志、校园官网等各类平台,在校园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追寻红色历史与印记,领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其次,高校应结合学校特色,重点打造经典诵读、国学讲堂、诗词大会、书画展览等多形式的校园文化品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增强校园活动的精神内涵.通过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感悟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再者,高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333160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7卷
址,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群众,更加深刻地了解民生国情,发扬开拓创新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组织沟通与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3.3坚定理想信念,
性教育有机整合,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化最新成果—
理解与认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根植于思想深处.
再者,高校应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与新闻宣传工作,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合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首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4
]论课程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政治理原理概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每门课各有侧重,但都有涉»及理想信念的相关内容.高校应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于思想政治理论的每一门课,加强理想信念的课堂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其次,高校应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汇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不断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论灌输、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方式,将显性教育与隐
理论课向大学生第二课堂延伸,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实践锻炼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结合,把个人梦、青春梦同、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参考文献:
[1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展新局面[人民 开创[2]1贺军生2G09.N].日报,2016G.[3
]媒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2017(运5)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80G82.
J].
传章程(修正案)»的决议[0E/(«中国党[110G2240/c]4.143ht0t5pG2:/9/BOL].2016c0p6c63p7eohp
tlemlc.
omcn/71G91t0hG/2n41)/22001178/G[4
]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Z].中发[2017]16号.
[责任编辑:孙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