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才实例

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才实例

来源:宝玛科技网
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才” 在中国,最好的大学莫过于清华北大,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一项“2004年世界大学前100名”的排名显示(根据“校友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人数”、“员工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人数”、“高引用率研究人员人数”、“《自然》和《科学》论文数”、“SCI论文数”、“教职人员平均学术表现”等指标排名),中国大学无一入选。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却有5所大学入选,排名最高的为东京大学,排在第14名。2005年来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一项“2005世界前50名大学排名及分数总汇”的调查中,中国大学仍然是榜上无名,而日本却有两所大学入选。根据多种言论显示,清华北大在世界上只能算是二流,甚至是三流大学。难道我们首屈一指的大学在世界上就这么没有地位? 北大闵维方曾说:“我从始至终都坚信北大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在品质。”但他又说:“资金、人才是我们的困难……”。可以看出,我们的一流大学也在感叹人才的欠缺。但我们每年不都有那么多的高分考生吗?难道他们不是人才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事哪种“人才”。我们的高考要考数学,语文,外语,和文综理综,必须要保证每课分数都很高才有可能上清华北大,换言之,我们培养的是“全才”。我们从世界大学排名的依据来看,它评的是你的专业成就,也就是“专才”的多少。那么我们的社会是否需要这么多“全才”呢?当然不。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要“精通专业,而不是了解一切”。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不会让一个人去造一辆汽车,而是让一群人分工合作造汽车。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适应社会要求向培养学生专长的方向发展,否则我们就是在扼杀我们的学生,扼杀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不重视并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分,而是让他过分的去追求全面的“大丰收”,花大量的精力去弥补他的不足,那么等到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天分很可能已经被扼杀殆尽。要知道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所能付出的只有100%,没有我们常说的120%。例如,我们把每一个学科看成一个战士,在前线冲锋时,如果每个战士都停下来等待落后的和帮助负伤的战士,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我们只有让那些能冲上去的战士冲上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存在这样两个学生,一个就像我校的陈景润那样,其他方面不是很好,自理能力又差,但数学非常突出,而且很有个人见解,另一个是一个高分学生,每科都很平均,但没有任何突出表现,如果让北大数学系自由挑选的话,第一个学生一定会入选的,因为北大数学系不期待它会在英语或者语文方面有多么突出的表现。我想我们正是缺少像前几年秦伯涛那样的能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而这也正是中国从来没有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根本所在,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培养过这样的人。 我们要以科教兴国,教育是重头戏,我们就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出改变,培养更多的“专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独挡一面,而不是独挡一片。这就要求我们大到,教育家,小到每个老师都要改变思想,更多的去发现学生的天分和专长,更多的去培养其天分,使其能够有所成就,而我们做老师的职责也正是要让其成“人”,什么是“人”,就是要明事理,实现自我,造福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