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记叙文写作之插叙手法
作者:张小英
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5年第42期
【写作目标】
了解什么是插叙手法,并学会在记叙文中妙用插叙手法行文。 【技法指津】
写文章是为了完成传递信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同时也要创造艺术,创造美感。比如描述一件事情,我们更多的人不喜欢将事件平铺直叙,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所以在写作记叙文时,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就可以打破记叙文常规的叙事结构,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使文章曲折有致呢?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直接插叙法
即作者直接插入文字进行叙述、介绍、说明,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曾经”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的部分。 二、人物语言插叙法
即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以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这种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转述人物语言,一种是直接引用人物的话。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这样写道: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文中两处转述人物的语言进行插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亲情。 三、人物心理插叙法
即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如《羚羊木雕》中:“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这一段由人物的心理活动插叙了作者与万芳上幼儿园时发生的故事,展现了两人间的纯真友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牛刀小试】 师恩难忘 □孙小峰
我小学的启蒙老师是赵老师,她的一言一行都刻在我心中,永不磨灭……
记得刚步入小学的大门时,老师,是您那慈祥的笑容让我不再因为来到陌生环境而恐惧,反而有一种自豪与快乐。那时候,我上课时总不能专心听讲,是您用和蔼的语言、谆谆的教诲让我重新找回了认识那一个个拼音字母的信心。在一次次遭遇困难中,不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您总会在第一时间安慰我。我永远也忘不了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赛场上,已是小学二年级的我,面对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我突然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场上的气氛愈加浓烈,场下的我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终于到我演讲了,我走上演讲台,心“噗通、噗通”地跳个不停。呀!下面怎么有那么多双眼睛一起盯着我看,我慌乱得不知所措了。这时,是老师您那充满鼓励和期待的眼神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定了定神,开始大声地演讲起来,并时不时地做着必要的手势。我的声音和姿态感染了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他们不时地给予我最热烈的掌声。最后,我获得了第三名,面对着这来之不易的奖励,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欢喜和对您的感激。
如今,不到五十岁的您已经头发花白,额头上也布满皱纹。我仿佛看见了您花白的头发中有些是因为我而白的,您额头上的皱纹有些是因为我而滋生的。所以说,如果没有您的教诲,就没有现在的我。
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点评:本文以“在一次演讲比赛中,老师对我的鼓励”作为插叙内容,使整篇作文对老师的叙述有张有弛,同时也使老师美好的形象在读者心里更加丰满,对事件的叙述也更为完整。 【误区警示】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用好“过渡句”,使插叙的片段衔接自然
具体做法,就是在插叙片段的前后,各加上一个恰当的“过渡句”,把文中的主要内容与插叙的片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插入的内容一定要与主要内容承接自然,不要有断裂的痕迹。 二、语言要简洁,插入的文字不要过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插叙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断;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线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三、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也不要把它写成倒叙的分叙。 【延伸训练】
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最”和“欣赏的人”。分析两者的关系,前者是程度副词,限定了写作的素材,“最”指这个人必须在你心里是独一无二的;后者限定了中心人物。“欣赏的人”应该是“我”的长辈、老师、朋友或其他什么人。可以写成日记格式,叙写这个人值得“我”欣赏的几个片段;也可以用“一线串珠式”的写作方法,表现他(她)对“我”的影响。但要注意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让文章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