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宁夏省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发展现状

宁夏省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发展现状

来源:宝玛科技网


宁夏省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发展现状

何海蔚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产化工13-1 130534119

摘要:宁夏位于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接合部位,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加之地貌类型多,地形起伏大,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绿化也不算高,许多天然生态问题制约了宁夏各城市的优化发展,城市生态的建设取决于地区的基础环境,而宁夏一面努力克服自身的条件差异一面全力建设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 宁夏 绿化 测评

前言:宁夏省银川市是我的家乡,生长在大西北的我也曾羡慕南方城市的小家碧玉,然而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地区差异所决定的,宁夏的生态环境虽然不是一碧万顷,虽然总是漫天黄沙,但是却也有着浓浓的历史韵味。宁夏的建设者们发动自己的才能让它扬长避短,努力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并发扬它的地区特色,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不足,让这里的城市越来越适宜人们居住。

1. 城市生态

1.1城市生态的定义

城市生态(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

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城市生态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

1.2.3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宁夏省各城市多方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

宁夏多数地区处在我国北方的环境脆弱带,对气候波动反应敏感、环境变化频率高,幅度大,多灾易灾,水资源贫乏,干旱多风,植被稀少、水蚀风蚀活跃,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抗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薄弱。

按中国气候区划,宁夏自南向北分跨三个气候带:

固原以南属南温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600~800mm,面积占全区的3%。 固原市大部分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400~600 mm,面积占全区的20%。

海原北部至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年降水量180~400 mm,面积占全区的77%,其中有13%的面积年降水量不足200 mm。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增,南部固原地区为5~6℃,中部盐池、同心为7~8℃,北部引黄灌区8~9℃。

按植被区划,宁夏自南向北植被分布为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四个植被带,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为8.7%。

按土壤区划,自南向北分布有黑垆土,灰钙土、灰漠土等。河套灌区受长期引黄灌溉影响,分布有潮土、灌淤土、龟裂碱土、盐土、沼泽土等。

2.1监测现状

2.1.1森林状况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8.4%(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折合面积之和与全区国土总面积之比);有林地占全区国土总面积2.83%。全区林分年均总生长量28.97万m3 ,生长率为6.75%。全区林分年均总消耗量为.35万m3,其中“天牛木”采伐量42.58万m3,消耗率为12.76。林木年均消耗量78.72万m3,其中“天牛木”采伐量78.72万m3,消耗率为13.37。

2.1.2草原状况

2003年全区草原面积3665万亩,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占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位于东部盐池、中部和西部生态脆弱区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面积占三类主要组成类型总面积的90%以上。

2.1.3湿地状况

全区湿地共划分2大类8种类型31个湿地分类单元。湿地总面积达25574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9%。

2.1.4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全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面积53.39万hm,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40.25万hm,省级7个,面积13.14万hm,自然保护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

2.1.5水土流失状况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3.69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1.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占39.3%,中度侵蚀面积占34.7%,强度侵蚀面种占20.6%,极强度侵蚀面积占4.3%,剧烈侵蚀面积占1.1%。

2.2存在问题

2.2.1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样

宁夏国土面积5.18万km2,因处于中温带内陆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区内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错综交织,构成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包括草原、森林、荒漠、水域、农田、城市等各类生态系统。在水平方向上,自南向北为中温带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干旱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在垂直方向上(如六盘山)自下而上为低山草甸草原带、阔叶混交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阔叶矮林带、高山草甸带。还有非地带性、半人工和人工的各种生态类型。

在干早、半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下,生态类型以草地比重最大,占全区总面积的50.2%。农田的25.6%是开垦草地而成。在草地中,以旱生、覆盖度较低的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主,分别占天然草地的55.1%和24.0%。

2.2.2主要环境因素组合不够协调,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偏低

宁夏雨量稀少,全区平均年降水量2mm,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47%。全区水资源量10.91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0.042%,水资源模数2.11万m3/km2,仅为全国平均值的7.0%,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的末位。水分条件与光热的组合不够协调,北中部光热多而水分少,南部相反;水土资源严重不平衡,耕地亩均水量仅50m3,为全国平均值的4.2%,在水分条件不足的制约下,大部分地区土壤微生物活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了物质能量循环的速度和强度。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单一,外部输入少,导致系统整体功能偏低。本区草原、森林天然系统,水域、早作农田等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天然林林木生长量每公頃1.53m3,全国平均值为1.84m3;湖泊年产鱼量亩均13kg,全国为36kg;旱作农田以谷子计,亩产39kg,全国为124kg;草原群落数量特征偏低,如覆盖度大多为20~70%,草层高度4~30cm,荒漠草原、干草原亩产草量分别为53kg和79kg,远低于全国同类型的平均水平(67~134,100~300kg)。

2.2.3环境容量较小,生态平衡脆弱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荒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地带),是我国北方的环境脆弱带,是对气候波动反应最敏感,环境变化频率高,幅度大,多灾易灾的地带,宁夏多数地区正处在这个地带上。水资源贫乏、干旱多风(中部地区风速≥17m/s的年大风日数平均24~30天)、植被稀少、水蚀风蚀活跃等特点,决定了其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差,大气、水、土壤的自然净化功能低,部分地区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污染负载能力。稀疏的自然植被对降尘、工业废气的净化作用很小,环境极易受到污染和破坏,抗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薄弱,多数地区如一旦遭受污染破坏,要恢复到原有水平十分困难。

3关于宁夏城市园林建设

引黄灌区是宁夏农业的精华地带,中部干旱带属荒漠半荒漠生态类型区,南部山区属黄河丘陵沟壑区,这些自然环境制约了宁夏城市园林的建设。

3.1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广大群众对绿化工作认识不够 没有真正调动市民“人人种绿,人人护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无法维护城市绿化的完好,无法维护绿化规划的权威性。

3.1.2 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绿化结构和环境气候因素,比如大面积种植草坪造成园林空间的层次单调,并且加大日后管理难度和成本,同时也不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此外,绿化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为了快速成景,移植大树,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

3.1.3 一味追求美观的园林绿化,地域特色不突出 忽视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比如为营造江南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象,北方大量种植移栽南方的林木,而不重视地方的特色和适合种植的林木,让人觉得没有城市特有的风景,没有个性,失去了地域特色。而且,移植南方树木,对北方环境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存活率降低,成本升高,也

有悖于节约型社会的宗旨。

3.2 园林绿地建设的对策

3.2.1 采取适地、实用、美观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

树种挑选要立足于适地适种的原则,优先考虑乡土树种,重点考虑具有外形美观、寿命长、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等特点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皆较好的乡土树种。宁夏自治区通过组织专家对60多种乡土树种进行评审,已将中宁圆枣、沙枣、刺槐、柠条等30多种适应性强、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乡土树种审(认)定为林木良种,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栽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适宜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乡土树。

3.2.2 城市园林绿化模式的选择

地方树种为主的原则;适地适种;物种多样性原则;速生与慢生、针阔叶树搭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原则;风景美学原则。特别要与城市整治、旧城改造、城市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 “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园林城市目标。

宁夏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盐渍化程度较重,土壤的酸碱度也超标,树根很难扎下去,城市绿化一直以来都是一项艰难的课题。为了创建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打造湖城银川、魅力宁夏,自治区园林部门根据园林绿化原则,结合宁夏自然地理条件,制定并实施了“三北四期”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黄河金岸生态绿化改造工程、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银西造林工程和艾依河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最终一定能帮助宁夏实现“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园林城市目标。

4.结语

经过研究讨论,我对家乡的了解又深入了许多,家乡的确面临了许多生态问题,尤其因为临近沙漠,导致了许多绿化方面的问题,甚至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园林建设社。在许多城市的功能性上失衡。的确,一个优秀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绿化,离不开好的环境质量,只有首先让人安居才有可能达到乐居,但是,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总会找到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不利的问题,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参考文献:

[1]仲利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2005,(18).

[2]鲁敏,李英杰.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特征标准.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规划研究,1997,(6):17-20.

[4]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 新建筑,2001,(5).

[5]吴海鹰,陶源,马学恕.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银川:宁夏人民 出版社,2008.

[6]蒋建,杜琼.浅论西部开发中的环境道德建设[J].四川党校学报,2 000,

(03).

[7]赫丽萍.我国环境问题的道德思考[Z].理论界,2004,(01).

[8]裴广川.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浅谈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生态与环境工程,2010,5,200. [2]谈我国北方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与环境,2009,3,126. [3]乔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4),2133-2135.

[10]对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青海农林科技,2002增刊,15.

作者简介:高杉(1974-),男(汉族),宁夏永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校园林绿化工程的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