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来源:宝玛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作者:滕春玲

来源:《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 要:恰当的挫折教育是合理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幼儿的坚强意志是有益的。 关键词:挫折 挫折教育 疏导 鼓励

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子中长大,生活条件优越,从未受过任何委屈,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日久天长,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自己的动手能力、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帮助”下已消失殆尽。可是当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切都得靠自己,身边的每个小朋友都是家里的宝贝,都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又都不善于进行换位思考。那么发生争执、冲突,甚至会大打出手也就在所难免了。无论结果如何,必有幼儿心情沮丧,也是必然之中的事,但他们却不知如何应对,如何排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进入社会后第一次“人生危机”。怎样帮助幼儿由家庭向幼儿园“小社会”的过度,成为家长教师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 “挫折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口中。那么什么是挫折教育呢?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应对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挫折呢? 一、分析原因,及时疏导

当孩子遭遇挫折,教师应即时的疏导,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帮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遭遇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幼儿情绪的严重受挫。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补偿法:“我唱歌不行,可画画不错,我要努力画,争取书画比赛中得名次。”再如自我鼓励法:“这次虽然没得第一名,但下次我一定行”。教师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如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或幼儿读物,与幼儿共同欣赏,通过故事中角色战胜挫折的经历,来感染熏陶孩子,使他们懂得只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才能进步,才会成功。 二、鼓励教育,增强信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面对新困难。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眼睛,表扬鼓励的话,随时挂在嘴边。如对于一些自理能力稍差的幼儿,哪怕他只是有了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表扬也是要的。“米米,真棒!能自己穿衣服了。”事实上纽扣却扣错了。“壮壮,今天太了不起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虽然饭粒弄得到处都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三、创设情境,提高抗挫能力

1、利用现实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进行教育。《纲要》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生存的能力,能面对挫折,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利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主动创设情境进行挫折教育。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适时适度,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纲要》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乐于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穿衣服比赛;创设过家家中家庭闹矛盾的情景,让孩子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等等;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过摇桥等等。当然,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老师的适度的保护是自始至终的。孩子的性格可塑性极强,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变得坚强,但如果挫折过度了,孩子受到了打击,也可能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应根据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接受能力。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一个从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的人,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有从小就接受恰当的挫折教育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无比强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幼儿从上幼儿园开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性格。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不会爆发“人生危机”,而是积极应对,百折不挠。 参考文献:

1、《挫折教育研究》罗明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