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来源:宝玛科技网
【长廊】很长的走廊。本课特指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

【阁】风景区或庭院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以凭高远望。

【栏杆】桥两侧的凉台、看台等边上起阻拦作用的东西。 【横槛】横梁上方的栏板,上边画着各种各样的画。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掩映】彼此遮掩又互相衬托。

【琉璃瓦】与普通瓦相似,略长,外呈绿色或金黄色,鲜艳有光,多用来修盖宫殿或庙宇。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舫,小船。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很清楚。 【小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水的陆地。 【葱郁】青翠茂密。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一、第二自然段

1、此段通过“先整体看”、再“看廊内”、再“看廊外”的顺序,写出了长廊长和美的特点。

2、从“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一句可以看出,写长廊的长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从“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等词句可以看出,长廊横槛上的画数量多、样式多,由此体会到长廊的美,我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二、第三、四自然段

1、此段写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抬头看”“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等词语提示我们,作者的观察顺序。

2、向下望,看到了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及琉璃瓦屋顶和宫墙。其中,“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体现出万寿山之高。

3、正前面,看到了昆明湖水、游船、画舫。

4、“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想一块碧玉。”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水比作镜子,突出湖水静的特点,将湖水比作碧玉,突出湖水绿的特点。

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滑”字并不是错别字,是在说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游走,就像在冰面上滑过一样,这是动态描写,却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此为以动衬静的写法。 6、向东远眺,看到了城楼和白塔。 四、第五自然段

1、此段写昆明湖上的景色,写了“堤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等几处景物 2、十七孔桥特点:桥洞多、柱子多、狮子多

3、桥栏杆上的小狮子特点:“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可以看出,小狮子形态多、数量多,我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五、第六自然段

因为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所以说也说不尽;因为说也说不尽,所以请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六、课文全篇分析、

课文采用首尾呼应的结构,运用移步换景(游览)的顺序,写出了颐和园大和美的特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是全文的中心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这些词句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我们,课文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