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单位 学科名称 覆盖二级学科 (按一级学科制订方案需填写) 适用年级 从 2018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8 年 5 月 齐鲁医学院 妇产科学 培养层次 学科代码 √硕士 √博士 √硕博 □直博 100211 硕士: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4 年 学制 博士: 4 年,最长学习年限: 6 年 硕博: 5 年,最长学习年限: 7 年 普通博士: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要求后,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1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提前毕业要求 及分区情况表)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且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申请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为山东大学,不含综述、摘要),经导师同意最多可以申请提前毕业1年。 硕博连读: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 硕士: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 硕士:总学分≥ 30 学分,必修学分≥ 20 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课程设置要求: 1. 必修课(学位课) 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修读培养方案中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 学位基础课:(2-3门) 学位专业课:(2-3门) 2. 选修课(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不少于2门的专业选修课。 非专业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 3. 补修课 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列表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要求: 1. 必修课(学位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培养方案中有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的,相应专业研究生选修并通过课程考核,可免修专业外语)。 学位专业课(3学分)。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 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 :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2. 选修课(非学位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英)”为必选。 3. 补修课 另附页-附件2) 博士:总学分≥ 15 学分,必修学分≥ 10 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硕博:总学分≥ 40 学分,必修学分≥ 25 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课程设置要求: 1. 必修课(学位课) 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专业外语(博士),2学分(培养方案中有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的,相应专业研究生选修并通过课程考核,可免修专业外语)。 专业课: (其中:学位专业课(3学分)。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 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 :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2. 选修课(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非专业选修课: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第二外国语(英)”为必选。 3. 补修课 跨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培养目标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 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 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1.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2.着床机理研究。 4、计划生育专业: 避孕、绝育、优生技术研究开发。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3. 生殖医学专业:生殖内分泌临床及有关基础研究,配子及胚胎的遗传学诊断,受精及胚胎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硕博连读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学分 内容或要求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 前沿讲座 (硕士) 2 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0.1学分/次 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 1.0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1次。 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3学分/次 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4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报告 0.6学分/次 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 1学分/次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 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0.1学分/次 前沿讲座 (博士) 5 参加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学分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报告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3学分/次 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4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6学分/次 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 1学分/次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前沿讲座 (硕博) 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6 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2学分 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0.1学分/次 备注 参加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学分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报告或科研报告6-8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2次。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获得学分。 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3学分/次 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4学分/次 在省级以上学会做综述或研究报告 0.6学分/次 国际学术会议做研究报告 1学分/次 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一般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讨论班 (硕士) 1 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班同时也是一种学术指导形式,鼓励导师或导师组依托讨论班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学术指导。 硕士研究生自第三学期,应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讨论班。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主持人/组织者签字、参加人员名单、讨论主题,考核成绩) 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一般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讨论班 (博士) 1 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班同时也是一种学术指导形式,鼓励导师或导师组依托讨论班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学术指导。 博士研究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应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讨论班。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主持人/组织者签字、参加人员名单、讨论主题,考核成绩) 临床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必须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实践。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社会实践 (硕士) 负责安排在二级学科内相关科室轮转。 1 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临床医学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型)应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实践。临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 社会实践 (博士) 1 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安排(时间、科室)确定后需提交各培养单位教育处备案。临床实践由轮转科室及导师组负责考核评估(实践课成绩≥70分为合格),医学院负责进行检查。临床实践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中期硕士中期考核 / 筛选在第三学期完成,内容包括: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设计与准备及身体健康状况等。考核合格者进入硕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含硕博 1. 全日制本科毕业(不含专升本)且获学士学位; 2.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且成绩优秀或推荐免试入学的硕士研究生; 转博资格考试 / 3. 硕士学位课程基本完成,专业必修课成绩优良; 4.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低于428分或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考试成绩不低于70分(修读并通过两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课程的视同满足第一外国语课程考试成绩要求);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由5-7名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博士生入学以来的思想表现、科研能力、论文的设计与准备及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合格者进入博士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博士中期考核 / 中期考核优秀比例不超过20%,暂缓通过比例不低于15%,学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中期考核暂缓通过。 ① 两门以上课程不及格; ② 中期考核专业英语或专业知识考试不合格; ③ 存在违规违纪或学术不端行为; ④ 课题研究进度缓慢,无法正常毕业. 科学研究与创新性成果要求 学生类型 1. 2、开题报告:开题时间为第二学期。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3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由导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 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经费预算等。开题委员会专家对上述汇报给予评议,开题报告要求有文字记录备案。 硕士 3、中期检查: 研究生在开题后的论文研究阶段,必须向导师组(含相关专家)进行至少2次以上论文中期报告,考核组在审核原始资料和听取汇报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给予指导。中期检查要求有文字记录备案。 4、预答辩: 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前1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公开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预答辩所有要求(包括程序、时间)与正式答辩相同,有关预答辩工作按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具体要求 备注 含硕博 硕博 1、选题和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完成。 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阅文献资料,博士(含硕博连读) 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 开题前必须完成对不少于6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综述由导师组3位及以上成员进行审核,并给出评定、备案。 博士研究生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前必须先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完善论文思路,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二学期完成。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人)组织3~5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完成后,开题指导小组进行充分讨论评价后,方可确定研究的题目。开题报告及其相关记录存档备案。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 研究生在开题后的论文研究阶段,必须向导师组进行至少2次以上论文中期报告,导师组在听取汇报和原始资料审核的基础上给出评价,并对今后工作给予指导。中期报告要求有文字记录备案。 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3、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1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公开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博士学位论文及相关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有关预答辩工作按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4、实验记录 认真进行原始材料审核(在论文中期报告和预答辩时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原始记录使用统一的实验记录本,按学院制定的统一审核表,由导师及专家进行审核并备案。 5、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按照《山东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析合理恰当、写作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博士创新成果要求另附页(详见附件3)。 学位论文 学生类型 学位论文要求 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山东大学认可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文章已被接受发表或清样;文献综述、荟萃分硕士 析和摘要等不计在内)1篇及以上;或参与发表与学位论文相符的SCIE论文(作者位次需在前三位,且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申请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为山东大学,不含综述、摘要)。 备注 博士:以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收录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大于1篇,且论文影响因子累计3分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论文为JCR2区及以上论文);或 JCR 2区及以上论文1篇,且论文单篇影响因子为3分及以上。备注:①论文影响因子及分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②对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须与本人的学位论文有关,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按并列作者人数平均后计算(JCR分区在医学类为1区的论文,论文篇数和影响因子可以不进行平均计算) 。 备注:1.论文影响因子及分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2.对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须与本人的学位论文有关,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按并列作者人数平均后计算。 博士(含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以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收录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含综述)大于1篇,且论文影响因子累计5分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论文为JCR2区及以上论文);或 JCR 2区及以上论文1篇,且论文单篇影响因子为3分及以上。 备注:①论文影响因子及分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②对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须与本人的学位论文有关,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按并列作者人数平均后计算(JCR分区在医学类为1区的论文,论文篇数和影响因子可以不进行平均计算)。 备注:1.论文影响因子及分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2.对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须与本人的学位论文有关,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按并列作者人数平均后计算。 本学科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期刊目录 1.中华妇产科学 2.实用妇科学 3.实用产科学 4.林巧稚妇科肿瘤学 5.Berek & Novak's Gynecology 6.John Hopkins妇产科手册 7.铁林迪妇科手术学 8.Williams 产科学 9.Current Obstetric & Gynecologic Diagnosis & Treatment 10.中华妇产科杂志 11.现代妇产科杂志 12.AM J OBSTET GYNECOL 13. CURR OPIN OBSTET GYN 14.FERTIL STERIL 15.GYNECOL ONCOL 16.HUM REPROD 17.OBSTET GYNECOL 审核意见 学科、专业负责人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 分委员会(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1
妇产科学申请提前毕业要求
普通博士生: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要求后,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1区,参见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表)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且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及申请学位研究生所在单位为山东大学,不含综述、摘要),经导师同意最多可以申请提前毕业1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 硕士研究生:不允许申请提前毕业。
附件2
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课程号 G910001 课程名 第一外国语(英) 课程性质 公共学位课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四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四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二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二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第一学期 1 持续学期数 2 1 2 2 2 2 3 2 1 2 4 1 2 4 2 1 1 1 1 1 2.5 2 2 2 学分 3 3 备注 G090002 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 公共学位课 0600297 专业外语 0600053 盆会阴应用解剖学 0600063 分子影像学进展 0600039 医学细胞遗传学 0600233 妇产科学 0600046 医学分子免疫学 0600049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0600067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新进展 学位专业课 学位基础课 非学位课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G0001 医学统计学 0600171 细胞生物学技术 0600012 肿瘤病理学 New 0600032 0600169 断层影像解剖学 分子病理生理学与实验技术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0600173 基因工程学实验技术 0600174 分子遗传学技术 New 肿瘤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0600025 人体胚胎学 0600027 干细胞研究进展 0600021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0600048 免疫学相关研究技术 0600047 基因工程学 26 27 28 0600250 人体解剖学 0600248 遗传学 New 基因组学 补修课 补修课 非学位课 第一学期 1 2 妇产科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序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课程号 课程名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持续学期数 1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5 2 2 2 2 1 2 2 2 2 2 4 2 2 2 2 1 学分 2 2 备注 G09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0600297 专业外语 0600194 妇产科学研究进展 盆会阴应用解剖学 0600053 人体胚胎学 0600025 肿瘤病理学 0600012 分子影像学进展 0600063 医学分子免疫学 0600046 免疫学相关研究技术 0600048 细胞生物学技术 0600171 0600172 形态学实验技术及应用 0600067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新进展 肿瘤病理学 0600012 0600169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基因工程学实验技术 0600173 分子遗传学技术 0600174 医学统计学 G0001 医学细胞遗传学 0600039 断层影像解剖学 New 分子病理生理学与实验技0600032 术 生物信息学 0600296 干细胞研究进展 0600027 基因组学 New 肿瘤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New 胞移植 公共学位课 第一学期 学位专业课 第三学期 学位专业课 第三学期 1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补修课 补修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妇产科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序号 1 2 3 5 6 7 8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课程号 G090002 G910001 G090003 0600053 0600063 0600039 0600297 0600233 0600194 0600046 0600067 New G0001 0600032 0600296 0600012 0600021 0600047 0600048 0600027 0600171 0600172 New New 0600169 0600173 0600174 课程名 课程性质 开课学期 持续学期数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学分 3 3 2 2 2 2 2 3 3 2 2 4 4 2 2 2 2 2.5 2 2 2 2 2 1 1 1 2 备注 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 公共学位课 第一学期 第一外国语(英)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盆会阴应用解剖学 分子影像学进展 医学细胞遗传学 专业外语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研究进展 医学分子免疫学 分子与细胞免疫学新进展 断层影像解剖学 医学统计学 分子病理生理学与实验技术 生物信息学 肿瘤病理学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学 免疫学相关研究技术 干细胞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技术 形态学实验技术及应用 基因组学 肿瘤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基因工程学实验技术 分子遗传学技术 公共学位课 第一学期 公共学位课 第一学期 学位基础课 第一学期 非学位课 第一学期 学位基础课 第一学期 学位专业课 第四学期 学位专业课 第四学期 学位专业课 第五学期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非学位课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 30 31 0600039 0600250 医学细胞遗传学 人体解剖学 补修课 补修课
附件3
妇产科学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一、 基本要求与原则按照《关于明确山东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基本要求的通知》(山大研字〔2010〕63号)执行。
二、 人文社科类
1. 人文社科权威期刊以《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准。人文社科相关学科可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学科权威期刊要求。
2. 两篇CSSCI收录集刊论文可以折抵一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但不允许以四篇集刊论文申请学位。
三、理工医类
理工医类研究生在SCIE二区以上收录期刊发表论文不受论文篇数要求。SCIE收录期刊等级认定原则上采纳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使用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SCIE分区标准;若采纳其他标准,请予以明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