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基础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法 2、调

查法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7、叙事研究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组成。

直观教具分两类:(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

直观手段分三类:(1)实物直观(2)言语直观(3)图片直观 名词解释

体育广义: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狭义:指身体锻炼或体育运动的教育。 美音: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潜能,注重形成

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学校教育机制: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壬戌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育实践情景中的教师基于实际问题的

需要,与专家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课程类型:学科内容和特点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

动。它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指科学要有科学性,即科学合理并准确无误地教给学生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及相应的方法,又有思想性,亦即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道德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具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

狭义的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集中体现在对教育性质的决定上。

教育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成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人的身 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实际出发。

2、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育的制约,抓住关键期的教育。

4、人的身心发展的

统一性对教育的制约,

(1)学校确保施加给学生的各种教育影响;

(2)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教育法》关于教育的根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义务教育依照法律的规定,适龄儿童和

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简答

完整的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 (1)要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2)要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

掌握教育理

论,指导教育实践; 2、

使师范生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3、

使师范生巩

固专业思想,热爱

教育事业。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性原则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外部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

了解和研究

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

提高教师素

养,树立教师威信 3、

关心理解学

生,善于同学生交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爱国守法 2、

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

教书育人5、

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

忠于教育事

业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方法,手段)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

遗传素质2、

环境3、教育 4、个体实践活动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2、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手段

4、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目的的教育发展功能: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调整和评价作用(4)价值选择作用

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具有个性。 四个要义: (1)面向全体学生 (2)面向学生的全体发展

(3)让学生主动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1)改变教育观念(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4)提高教师队伍的素

质(5)营造良好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1)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 (2)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

a幼儿教育b初中c中等d高等 义务教育的特征: (1)强制性;(2)普及性;(3)免费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具体方面:

(1)教好学生功课;(2)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4)协调好各

方面的关系; (5)研究教育科学。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

(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动性和示范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和群体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2008年修订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范: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4)教书人

(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2)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 (1)了解和研究想的能力;(2)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

(5)自我和自我反思的能力;(6)运用教育机智的能力;(7)自学能力和科

研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发展;

(3)专业只是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勤于反思;(3)勇于实践。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了解和研究学

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素养,树立教师威信; (3)关爱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往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立课题(2)制定计划(3)实施课题(4)总结课题。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性原则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7)叙事研究法 课程基本结构: (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 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的作用: (1)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在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

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3)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2)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基本要求: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根据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3)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思想教育

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启发学生积极

思维,引导学生“自求自得”(3)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尊师爱生关系

案例分析

1、“铁块、木块”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活动中要成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求自

得”(3)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尊师爱生关系。 2、“坏孩子”“ 三毛” 违背了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基本要求: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B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爱要得体,严而有格。C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发扬优点克

服缺点;要善于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3、“扔纸团”怎么处理?为什么? (1)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鼓励。 (2)对其进行批评指正

(3)捡纸团,做榜样。

原因:保护学生兴趣;让学生指导什么是对的;保护学生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威信。

4、“互扇耳光” 这是一种体罚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听力下降是因为学生再老师的逼迫

下打另一名学生耳光造成的。但学生未满16岁,不用承担民事责任,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老师应当负主要责任,这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校也应当承担责任。 5、“不让小芳上学” 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