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牙周病患者行正畸-固定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0T09:33:50.2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 姚翔 宋凡[导读]
12姚翔 宋凡
(1皖北卫生职业学院;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研究因牙周病导致牙列缺失伴牙齿松动,移位的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再行固定修复缺失牙的临床效果,为牙周炎缺失牙修复提供一定临床指导。方法:选取因牙周炎导致牙列缺失的患者34例,在牙周炎症控制后粘接正畸托槽,固定松动患牙,直立倾斜余留牙,待达到效果后,对缺牙区行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后,牙齿稳定性增加,倾斜牙齿直立,牙周袋变浅或者消失,牙龈无明显增生和炎症。后期对缺牙区行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列的美观与功能。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失的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 正畸治疗; 固定修复; 联合治疗
[1]
牙周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牙周病患者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美观和咀嚼功能。通过正畸矫正可以排齐,直立病理性移位的牙齿,有利于菌斑控制和牙周组织健康。固定修复治疗可以修复缺失的牙齿,恢复美观与功能。本研究对选取的病例,均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口腔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牙周病伴发前牙缺失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1±2.53)岁。选取患着均患有牙周病且时间不等。34例患者上前牙均有一颗缺失,其中11缺失5例,12缺失13例,21缺失7例,22缺失9例。口腔全景片显示:缺牙区牙槽骨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无传染病,均同意接受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选取患者治疗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牙周治疗(消除牙周炎症)。第二阶段:正畸治疗(固定松动牙,直立倾斜,伸长牙齿)。第三阶段:固定修复治疗(恢复咀嚼功能)。现将每个阶段具体治疗方法阐述入下:
牙周治疗:所选取的34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均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其中19例患者行龈上洁治术,8例患者行龈下刮治术,7例中度牙周病患者行根面平整术。解除咬合创伤,控制菌斑,消除炎症,必要时可辅助药物治疗。嘱患者按时复诊,随时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待牙周炎症治愈或控制后,转入下一阶段治疗。通常治疗时间为2-3个月。
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情况稳定,牙周炎症好转或处于静止期,牙槽骨吸收稳定时,拍摄口腔全景片,确定正畸方案。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粘接正畸托槽,后牙粘结颊面管,避免对牙龈的刺激,有利于牙龈健康维护。矫正初期采用镍钛圆丝排齐倾斜,扭转的牙齿,而后更换不锈钢丝。本研究采用0.019×0.025英寸不锈钢丝作为稳定弓丝,橡皮链关闭散在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竖直倾斜牙齿,协调上下牙弓。此时要注意采用轻力,避免造成不良效果。嘱患者4周左右复诊一次,达到矫正效果后,佩戴保持器一年半。矫正期间嘱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牙周情况。
修复治疗:检查余留牙松动度,重点检查缺失牙两侧余留牙情况。检查内容包括:牙齿松动度、牙龈情况、牙周情况、牙槽骨是否吸收。本研究选取的34例患者中,28例患者缺牙区邻牙牙周组织良好,无松动。6例患者缺牙区邻牙Ⅰ度松动,需要增加基牙。常规制作固定义齿修复。
1.3典型病例
沈某 ,女,21岁。主诉:上前牙缺失一年余,要求治疗。检查:11缺失,12,21向缺隙侧倾斜,上下牙弓可见散在间隙。覆盖,覆牙合正常。磨牙中性关系。全口牙龈红肿,探诊出血。22-12行牙周探诊,牙周袋深度平均4MM。口腔全景片显示:上下牙槽嵴出现不同程度吸收,牙周间隙变宽。12,21,22牙槽骨吸收均小于根长1/3。治疗:龈洁上治术,牙周局部上药。3个月左右牙周炎症基本好转。采用3M自锁托槽进行正畸矫正。12,21排齐,恢复缺牙区原有间隙,采用0.019×0.025英寸不锈钢丝作为稳定弓丝,3号橡皮链关闭散在间隙,调整咬合关系。经过15个月的治疗,牙齿排齐,咬合关系良好,恢复缺牙区原有间隙。弯制保持器,保持器上安放树脂牙置缺牙区。保持一年半左右。一年之后,复查12,21稳定,牙槽骨吸收稳定。选择12,21作为基牙,行常规固定桥修复。2 结果
34例患者经过系统的正畸治疗之后,牙齿稳定性增加,牙周袋变窄或消失。X线显示牙槽骨无吸收,骨密度增加,牙周状况明显改善。经过一年半左右保持之后,所有患者均行固定桥修复缺失牙,恢复了牙列的完整性。经过1年的随访,患者预后良好,对治疗效果较为满
意。
3 讨论
3.1 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的特点
[2-3]
牙周组织健康是正畸牙齿移动的前提,因此,牙周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之前,必须制定全面,合理的治疗计划。通常正畸矫正之前,需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丧失,牙齿松动,倾斜。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和正畸治疗,移位的牙齿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稳定,牙周组织良好。在牙周炎控制得当的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并不会导致牙周组织的损伤,相反还会增加牙周组织的附着力。牙齿松动是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之一,正畸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牙齿松动能否进行正畸治疗。判断牙周炎两个重要指标是:牙槽骨破坏程度(反应牙周病破坏程度)和牙龈出血(反应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牙齿松动度并不能直接反应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因此也不能将其视为牙周病患者能否接受正畸治疗的指标。
3.2正畸力量的大小
成人牙周病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已经结束,牙槽骨的可塑性差,牙周组织改建缓慢,再生能力弱。牙周膜和牙槽骨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
[4]
吸收和破坏,牙周膜面积减小,移动松动牙齿复位的时候,正畸力应弱而持久。
由于患牙对正畸的承受力较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使用细丝,轻力。有研究指出,牙周炎患者若伴有大量的牙菌斑存在,在正畸力量的影响之下,容易加重附着丧失,牙齿的抗力向根方移动,增加力矩,牙齿发生旋转,倾斜,加重牙周组织的负担。在具体的治疗过
[5-6]
程中,可以适当的延长复诊时间,给牙周组织留有足够的恢复时间,进而全面的保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3.3矫治器的选择
牙周病患牙牙周膜面积变小,正畸力应轻柔,牙齿移动距离不应该过大,加力复诊时间应适当延长,对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尽量选
[7]
择整体移动的方式.固定矫治器可以有效的控制牙齿三维方向移动,产生持久的矫治力,有效的调节牙齿移动。而自锁托槽,体积小,力量轻柔,无需结扎,更加适合于牙周病患者治疗。
现在有学者报道无托槽矫正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疗治器。
[8]
。因此要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矫
综上所述,在牙周病静止期、牙周炎得到控制时,可以进行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必须与牙周专科医生配合治疗。如果伴有牙列缺失,还要与修复科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月兰,时毅等,正畸力大小对牙周健康成人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3):280-282.(2) 杨艳,邓岚等,八珍汤对牙周炎大鼠正畸移动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5):656-659.
(3) 贾英民,李恩等,补肾方剂对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干预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4035-4037.(4) 陈小斌,片段弓技术矫正成人牙周病患者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4)559-561.(5) 王丽霞,牙周炎采用综合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6):116.(6) 路宇,综合疗法治疗牙周炎患者7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9):153.
(7) 陈凤山,杨路一,矫正力作用于不同高度牙槽骨其牙周组织的应力分析[J].口腔正畸学。1999,6(3):106-108.(8) 袁东辉,吴彦伟,李立国.无托槽矫治技术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6):66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