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九月份月考试题
命题人:杜梅
一、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A.梯田景观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B.瀑布景观
C.沙滩景观
2.若该地区发展旅游业,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3.今后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当
D.丘陵景观
( )( ) ( )
D.自西南向东北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建设商品粮基地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可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据此回答4~5题。
4.该学校可能位于( )
A.黑龙江 B.湖南 C.云南 D.广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雕像柱附近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方向 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6~7题。
6.A点的地方时是( )
A.6点 B.10点 C.14点 D.22点 7.此时,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
A.我国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C.地中海沿岸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9.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我国甲地中学生与南半球乙地中学生相约在同一天观测太阳高度的变化,并将观测结果分别绘制成图(右),并且甲地学生发现此日测得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前一天小。据此回答10--11题。
10.判断观测的这一天最有可能的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日前后
B.东南方向
A.西北方向 11.乙地位于甲地的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 ) ( )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该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15~17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天气状况 多云 阴雨 晴 日平均气温 11℃ 8℃ 3℃ 最大风力 5级 8级 4级 空气首要污染物 悬浮颗粒 悬浮颗粒 NO2 15.该城市最不可能出现此天气变化状况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17.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气温日较差较小
图11为世界两区域图。据图回答18—19题。
图11
18.图示两区域
A.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19.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
读图,完成20—22题。
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 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20. 图示海域属于(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北冰洋 D. 印度洋 21 洋流L属于( )
A. 盛行西风形成的暖流 B. 盛行西风形成的寒流 C. 自东向西流的暖流 D. 自东向西流的寒流 22. 该洋流转向后,气候受其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A. 圣保罗 B. 悉尼 C. 利马 D. 伦敦 图2为等值线图,值aB. B处常出现降水天气 C .A处4级风,B处5级风 D.A吹偏南风,C吹偏西风 24.下列因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山地等温线,则A比C海拔高 B.若为海水等温线,则B处有暖流经过 C.若为等降水量线,则C比A降水多
D.若为同纬度海区的等盐度线,则D处有径流注入
25.若为等高线,则所示地形区的哪种地理特征的分布也如图所示( )
A.气温分布 B.气压分布 C.太阳能分布 D.岩层年龄分布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2010年2月12日当地时间晚上6点,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49°13′N, 123°06′W)开幕,历时16天,于2月28日闭幕。
材料2:下面甲图为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A地为温哥华。
(1)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2分) (2)若乙图为甲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相交位置图,且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则O点所在地是________。(2分)
A.晨线—热带—西半球 B.昏线—寒带—东半球 C.昏线—温带—西半球 D.晨线—热带—东半球
(3)弧线ac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若从甲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到c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_______。(2分)
A.5 000 千米 C.10 000 千米 况。(2分)
(5)此时,甲图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________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2分)
27.图1是“我国东部某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2是“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
意图”,读图回答:(每空1分,共8分)
B.6 371 千米
D.20 000 千米
(4)写出第21届冬奥会开幕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冬奥会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
图1
图2
(1)该河补给类型以 为主,该河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月。除冬季枯水期外,最低水位出现在 月。根据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判断该河流位于右图中①、②、③三个区域中的 。(4分)
(2)当雨带位于C地区时,B地区常出现 天气,此现象是由于受图3中 天气系
图3
统控制的结果。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近、远)日点附近。(6分) (3)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进到c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出现的灾害是(2分)(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4分)
(2)A、B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是什么?(2分)
(4)与该地区纬度相同的西岸均为荒漠,而该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试分析其成因。(4分)
地 理 答 卷 页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综合题
26.(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27.(每空1分,共8分) (1) (2) (3)
28.(14分)
(1) (4分)
(2) (4分) (3 (2分) (4) (4分)
21 11 22 1 12 23 2 3 13 24 4 14 25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答案
1—5ABBDA 6—10 BADBC 11—15 DCADA 16—20 CBBDB 21—25 CBBBC 26.(,每题2分,共10分)
(1)13 10 (2)D (3)晨昏 C (4)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5)a、b 43°08′~90°
27.. (每空1分,共8分) (1) 降水补给 6 7 ② (2) 伏旱 B 远日点
(3)A
28.(14分) (1)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4分)
(2)A河比B河流量大,水量稳定。原因:A河流域面积大,且有湖泊调节。(4分) (3)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海岸的地区。(2分)
(4)因为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纬度的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4分) 29(每空1分,共8分)
答案: 北 B C 水源 寒流ACE C
30(1)①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②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初具规模;③与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④旅游消费市场广阔;⑤交通通达度高。(8分)
(2)①设立安全警示牌;②在陡崖等危险地段设置护栏,进行除险加固;③成立专业救护队;④建立和完善应急绿色通道。(2分)
31 (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