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 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图像 等效平衡原理 题 号 1、2、3、4 5、6 2、3、7 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8、9、10、用 11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
解析 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
Y
W+Z,
变化如图所集状态可能是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可以得出:X、Y都是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选项。 答案 C
2.在100 ℃时,将0。40 mol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 L密闭容器中,
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0.26 60 80 n(NO2)/m0.4ol 0 n1 n3 n4 n(N2O4)0.00.0/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0 5 0。0。n2 08 08
A.反应开始20 s内以二氧化氮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 25
mol·L-1·s-1
B.80 s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与60 s时相同,比40 s时的颜色深 C.80 s时向容器中加入0。32 mol氦气,同时将容器扩大为4 L,
则平衡将不移动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D.若起始投料为0。20 mol N2O4,相同条件下达平衡,则各组分
含量与原平衡体系对应相等 解析 发生反应2NO2(g)
N2O4(g),前20 s内v(N2O4)=错误!=
0.001 25 mol·L-1·s-1,v(NO2)=0.002 5 mol·L-1·s-1,A错误.60 s、80 s时n(NO2)=0.24 mol,比40 s时的浓度小,颜色浅,B错误。容器体积增大,对原平衡体系相当于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答案 D
3.某温度下的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2 1 1 0。0 1.5 n(起始状态)/mol n(平衡状态)/mol 5 c2X·cY
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3W
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达到平衡时,n(X)=2 mol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析 根据提供数据,平衡建立过程中X、Y减少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0.5 mol,W增加的物质的量为1。5 mol,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
3W(g),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为K=错误!,A错误;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错误;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不移动,C错误;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等效于起始时充入4 mol X、2 mol Y,所达平衡与原平衡等效,X的百分含量不变,因此,达平衡时n(X)=2 mol,D正确。 答案 D
4.H2和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CO2(g)+H2(g)错误!CO(g)+H2O(g)。下表是986 ℃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的四组数据: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编号 c0(H2) c0c0c0c(H2 cc(CO2 (c(CH2(CO2(H2(C) O) O) O) ))O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 1 1.0 1。0 0 0 0.44 0.44 0。56 0.56 0。2 1.0 2。0 0 0 0.27 1.27 0.73 73 3 0 0 2。0 2。0 0.88 0.88 1。12 1.12 0。4 0。2 0.4 0.6 0。8 34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0。544 0。40.6556 6 ( )。
①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1.62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反应的起始浓度无关 ③增大CO2的起始浓度,可使CO2的转化率增大 ④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没有发生改变
A.②③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①③
cCO·cH2O
解析 此温度下K==错误!=1。62,平衡常
cCO2·cH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数K只是温度的函数,与起始浓度无关,故①②正确;增大CO2起始浓度,CO2转化率降低,③错误;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且容积不变,故从始至终密度不变,④正确. 答案 C
5.(2013·杭州联考)某恒温密闭容器应:
Z(?)+W(?)===X(g)+Y(?)
Δ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发生可逆反
A.Z和W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个是为气态
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
尔质量不可能相等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
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0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 从图中看出v(正)不随反应时间和压强改变而改变,说明反应物为固态或液体,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也是一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定值。所以A、B均不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温度下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是一定值;C不正确;该反应只能在温度为T0以上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正确。 答案 D
6.(2012·长春调研)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反应Ⅰ:ΔH>0,p2>p1 B.反应Ⅱ:ΔH<0,T1<T2
C.反应Ⅲ:ΔH>0,T2>T1或ΔH<0,T2<T1 D.反应Ⅳ:ΔH<0,T2>T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析 反应Ⅰ中温度降低,A的平衡转化率升高,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升高,故p2>p1,A错;反应Ⅱ中T1温度下反应先达平衡,说明T1>T2,温度降低,n(C)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B错;反应Ⅳ中,若T2>T1,则温度高,A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D错. 答案 C
7.在容积为2 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xC
(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到达平衡的时间/min A的浓度甲 乙 丙 2 mol C 8 3 mol A、2 6 mol A、 mol B 5 4 mol B /(mol·L-1) c1 c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C的体积分数 混合气体密度/(g·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4,则2c1<c2 B.若w3=w1,可断定x=4
w1 ρ1 ρ2 w3 ( )。
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D.容器甲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平均速率为v(A)=0。3 mol·L
-1
·min-1
解析 A项,若甲、乙建立等效平衡,则2c1=c2,但乙对于甲而言,相当于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由于x<4,则平衡正向移动,所以2c1>c2,错误;B项,起始甲中投入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比不等,故w3不可能等于w1,x的值也不能确定,错;C项,起始乙投入的量是甲的2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而容积体积又相等,故有2ρ1=ρ2,正确;D项,v(A)=错误!,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8.(15分)(2013·邯郸二模)在T ℃条件下,向1 L固定体积的密闭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容器M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2X(g)+Y(g)
a Z(g)+W(g) ΔH=-Q kJ·mol-1(Q>0,a为正整数)。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 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一定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定 C.容器内Z分子数一定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一定
(3)温度维持T ℃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________(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2 mol X、1 mol Y、1 mol Ar B.a mol Z、1 mol W
C.1 mol X、0。5 mol Y、0.5a mol Z、0.5 mol W D.2 mol X、1 mol Y、1 mol Z
(4)温度维持T ℃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4 mol X和6 mol Y,若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了10%,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5)温度维持T ℃不变,若在一个和原容器体积相等的恒压容器N 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上反应并达平衡,则________(选填M或N)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X的质量分数M________N(选填>、<、=符号)。 (6)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200 250 1 300 350 0。5 平衡常9.95。数K 4 2 若在某温度下,2 mol X和1 mol Y在容器M中反应达平衡, 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________℃.
解析 (1)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a等于1。(2)恒容,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故压强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A正确;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气体的总质量固定,容器体积固定,所以密度一定,B、D错误;C项中Z分子数一定,说明平衡不移动,正确。(3)A项,充入“惰性气体”,不影响平衡的移动,符合,正确;B项,从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需要吸收能量,错误;C项,不能确定平衡建立的方向,若逆向建立平衡,则吸热,若正向建立平衡,则Q2<Q1,错误;D项,增加Z的量,相当于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热量少,错误。(4)压强减少10%,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10%,即1 mol,由2X(g)+Y(g)
Z(g)+W(g),可知当有2 mol X反应时,气体的总物
质的量减少1 mol,说明有2 mol X参加反应,则放出热量为Q kJ.(5)由于这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减小,相对于原平衡,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6)由题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c(X)=1 mol ·
L-1,c(Y)=0。5 mol·L-1,c(Z)=c(W)=0。5 mol·L-1,K=
错误!
=0.5,则温度为350 ℃。
答案 (1)1 (2)AC (3)A (4)Q (5)N > (6)350 9.(12分)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洁燃料。从天然气获得合成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CH4(g)+H2O(g)②CH4(g)+CO(2g)
-1
CO(g)+3H2(g) ΔH1=206.1 kJ·mol-1 2CO(g)+2H2(g) ΔH2=247。3 kJ·mol
③CO(g)+H2O(g)CO2(g)+H2(g) ΔH3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测得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进行的前5 min内, v(H2)=________;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________。
图1
(2)如图2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②,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H4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画出乙容器中CH4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图3
(3)反应③中ΔH3=________。800 ℃时,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0。5 mol H2O 8。5 mol CO2 2.0 mol H2 2.0 mol 此时反应③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__(填代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解析 (1)根据图像先计算CH4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错误!=0.1 mol·L-1·min-1,可知H2的生成速率为0。3 mol·L-1·min
-1
。1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增大容器体积,否则改变条
件的瞬间CH4浓度应减小。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充入水蒸气)。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甲容器反应开始后压强增大,乙容器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可看成是由甲容器增大体积减压得到,乙容器的反应速率慢、CH4转化率大,画图时注意3点,一是拐点即平衡点,二是CH4转化率,三是斜率。
(3)将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即可得到反应③的反应热,则ΔH3=ΔH1-ΔH2=206.1 kJ·mol-1-247。3 kJ·mol-1=-41。2 kJ·mol-1。根据浓度商Qc=错误!=错误!=错误!<K=1。0,可以判断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v(正)>v(逆)
答案 (1)0.3 mol·L-1·min-1 升高温度(或充入水蒸气) (2)如图
(3)-41。2 kJ·mol-1 a
10.(16分)(2013·福州质检)为妥善处理氯甲烷生产企业的副产物CCl4,以减少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化学家研究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下列反应:CCl4+H2
CHCl3+HCl使CCl4转化为重要的化
工原料氯仿(CHCl3)。此反应伴随有副反应,会生成CH2Cl2、CH3Cl和CH4等。已知CCl4的沸点为77 ℃,CHCl3的沸点为61.2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测得如下数据(假设不考虑副反应).
温度℃ 110 110 100 初始CCl4的平错误! 实验序号 CCl4浓度/(mol·L-1衡转化率 ) 0。8 1 1 1。2 1 1 1 2 3 A 50% B ①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110 ℃时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②实验1中,CCl4的转化率A________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实验2中,10 h后达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④实验3中,B的值________(选填序号)。 A.等于50% C.小于50%
B.大于50%
D.从本题资料无法判断
(2)120 ℃时,在相同条件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H2的初始浓度为2 mol·L-1和4 mol·L-1的实验,测得反应消耗CCl4的百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率(x%)和生成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y%)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图中实线是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虚线是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变化曲线).
①在图中的四条线中,表示H2起始浓度为2 mol·L-1的实验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曲线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②根据上图曲线,氢气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时,有利于提高CCl4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CCl4的沸点为77 ℃,CHCl3的沸点为61.2 ℃,所以在110 ℃或100 ℃反应时各物质均为气态,其平衡常数K=错误!。110 ℃时,由实验2可知反应中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均为0.5 mol·L-
1
,代入表达式计算得平衡常数为1。实验1和实验2的反应温度
相同,所以其平衡常数相同,利用平衡常数相等,可以求出实验1中CCl4的平衡转化率,然后与50%比较,对于实验3,因温度不同,又不知该反应的热效应,所以无法判断转化率的大小。
(2)氢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消耗CCl4的百分率变化就越快,相反就比较慢,所以H2起始浓度为2 mol·L-1时,消耗CCl4的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分率变化曲线是c,H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趋势越大,CCl4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也越大。 答案 (1)①K=错误! 1 ②大于 ③0.05 mol·L-1·h-1 ④D
(2)①c ②4 H2的浓度越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趋势越大,CCl4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中CHCl3的百分含量也越大
11.(15分)SiCl4在室温下为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如SiCl4先转化为SiHCl3,再经氢气还原生成高纯硅.一定条件下,在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SiCl4转化为SiHCl3的反应:3SiCl4(g)+2H2(g)+Si(s)
4SiHCl3(g) ΔH=Q kJ·mol-1。2 min后达
到平衡,H2与SiH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2 mol·L-1。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SiCl4)=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Q________0(填“>”、“<”或“=”).
(3)若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与起始时等量的SiCl4和H2(假设Si足量),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较,H2的体积分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原容器中,通入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5)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缩为10 L,再次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为________.
(6)图中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a、
b表示不同的压强,则压强a________b(填“>”、“<”或
“=”)。
解析 (1)v(SiHCl3)=错误!=0.1 mol·L-1·min-1,v(SiCl4)∶v(SiHCl3)=3∶4,v(SiCl4)=0。075 mol·L-1·min-1.(2)温度升高,K值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平衡后再充入与起始时等量的SiCl4和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减小。(4)Δc(SiHCl3)=0。2 mol·L-1,则Δc(H2)=0.1 mol·L-1,则起始时c(H2)=0。2 mol·L-1,物质的量为4 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H2)=4 mol×22.4 L·mol-1=。6 L。(5)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H2浓度减小,所以0.1 mol·L-1<c(H2)<0。2 mol·L-1。(6)压强增大,H2的体积分数减小,则A点压强大于B点。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答案 (1)0。075 mol·L-1·min-1 (2)错误! > (3)减小 (4)。6 L
(5)0。1 mol·L-1<c(H2)<0.2 mol·L-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