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双向反馈体系的构建

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双向反馈体系的构建

来源:宝玛科技网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双向反馈傩系硇构建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袁园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 赵炎 济南大学理学院 张海鸥 [摘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教师的教学 质量评价机制和由教师主导面向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构建了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双向反馈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双向 信息反馈体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 协调发展,是衡量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 重要标志。全面系统地收集与教学方方面面有关的信息,科学地分析教 学信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信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和机制,是完善 建立此机制的学校制定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即以班级为 单位,设立信息员,任务就是由信息员从学生中间收集教学过程中影响 教学质量的信息并及时通过报表形式或公共网络平台反馈到有关部门 和任课教师,以便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以山东交通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学信息 的反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教的反馈,教师根据这 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学生根 据这种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合理构建信息反馈体系,需要从 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人手,建立双向互动的信息反馈平台。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很早就有的评价方 式,教师可以从反馈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及时调整。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于20世纪5O年代强调对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 6O年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被普遍接受;70年代此评价方式得 到深入研究;至今这种方式已成为大多数美国和西方国家高等学校教师 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例行公事,甚至全部依赖学生评价【L 。我国 于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高校开始引入这种评价方式,并逐渐为多数 高校采用 。目前,国内高校在具体的实现形式上主要有以下两种途 径。 1.1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 理论上有着很强的学科交叉性,需要结合教育学、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 论、教育心理、教育统计学、系统科学等理论知识,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中形成学生评教的科学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设计是影响 学生评教科学性、适宜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因素。目前,教学质 量评价指标一般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展开,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设置不同权重系数,进行量化统计分析 。表1 给出了济南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10个指标和相应权重,学生可以 通过网络参加评教。 表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评价号 评价指标 权重 评分 (百分制) 1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讲普通话,用规 范字 0.04 2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O.06 3 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0.14 4 对问题的阐述简练熟练,重点突出,思路 清晰 O.08 5 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O.14 6 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O.12 7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 想O新概念,新成果 .10 ,8 能给与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0.12 9 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 O.1O l0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O.1O 大范围的学生评教虽然具有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和公正性等特 点,但是在反映问题的实效性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建立学生信息员制 度,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弥补大规模学生评教的不足。 1.2学生信息员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济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QO814)。 作者简介:袁园(1980一),女,助教,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院为例,具体说明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情况。 1-2.1信息员的推选及管理办法:学生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工作由教 务处及各院、系共同负责,分管教学工作的院、系领导主管。每个班级有 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由各系(院)推荐。经系(院)审核批准后产生。每 个系(院)设立一个学生教学信息站,站长原则上由系(院)教学秘书担 任。学生教学信息员推选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两 周内各系(院)将推荐名单报教务处备案。教学信息员队伍保持相对稳 定,对于工作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任务或报送虚假信息的信息员,或其 它特殊情况,可由所属系(院)做出调整,并及时向教务处备案。每学期 期末教务处组织优秀教学信息员及优秀教学信息站站长评选,对获奖 者颁发证书。 1.2.2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主要有:收集反映教师在教风学风 建设中好的做法;反映各教学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态度、教 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的意见及建议等;按时填报《山东交通学 院教学信息反馈周报表》;组织学生评教调查;学期末教学信息员、信息 站站长分别完成本学期本班、本站的教学信息工作总结。 2由教师主导面向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从事教 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 用和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关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并 不断地进步;与教师的结识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投入并激励他们思考 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未来 】。但是,由于高校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 公共课教学),高校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学生缺乏了解,对学生的评价仅 仅表现为期末考试成绩。因此,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学生建立形成性评 价体系十分必要。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芬(G.F. Scriven)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实质是 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 补充指导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形 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 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 生间的交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形成性评价的积极 作用。一直到2O世纪9O年代,国内外许多学者才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 对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在部分专业中初步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内容 主要有: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讨论的情况;课下作业 完成情况、主动答疑情况;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另外还 包括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与课程有关的科研和助教活动情况。为了 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带来的数据失真,我们对部分科目开发了网络题库。 学生可以通过该题库随机组卷,进行定期自测。测试结果经系统分析 后,既便于学生复习总结,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形成性评 价体系,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另外,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 3总结 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引入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教师的教学 质量评价机制和由教师主导面向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构建了高等 学校教学信息双向反馈体系。实践证明,这一体系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下转第21页) 科技信息 博士・专家论坛 f0.8 0.2 0 0 l 由表2可知,u。中的4个因素的权重为A (0.18,0.20,0.40,0.22), 类似地可得u ,u,,的权重为A2=(O.25,0.30,0.25,0.20),A3=(O.25,0.25, 0.30,0.20); B。=A。・R。=f0. s o.z o, o.zz]・l : : : l=[0.,z o. s o. o】 l0.5 0.3 0.2 0 J fO.7 0.2 0・1 0] 3_3建立评价等级标准 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 的集合,即V=fv ,v2,…,v ),针对旅游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等级,我们确定 为4个等级,即V:fv ,V2,…,ve}=f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且规 定等级标准为优秀:9O分以上;称职(80—9O);基本称职(65—80);不称职 (65以下1。 吼:-R -25 0.3 oI25 o.2]憾 【016 0.2 0.2 0 J 『0.6 0.2 0.2 0 1 2 o_17【).12 0] 3.4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我们设指标体系为三级指标,以第三级指标为基础构建相对应的 B,=A,・R =[0.25 o.25 0.3 o.2]・ l: :: : :l=[o.67 o.2 o.12 0] 第二级各个因素的模糊评价矩阵。对三级指标各因素u。; 按照评语集合 【0.8 o.1 0.1 0 J V={vl,"42,…,v0的等级评定出u , 对V 的隶属度R ( 1,2,…,n;e=l,2, 对于第一因素集u={u】,U2 u,)={态度,能力,业绩)作综合评判,用相 『Rll…Rl ] 同的方法得出 …,f),由此组成二级指标各因素的评价矩阵R __l:【u=fu。,U:,u3l的权重为A=(0.2,0.3,0.5),总评判如下: R, ;。… ;fR J 。 『0.72 0.18 o.1 0 1 这里我们采用1O人评估小组先对第二级因素中的每~因素进行 B=A・R=[0.2 0.3 0.5 0.【72 0.17 0.12 0 l=[0.7 o.18 0.12 0] 单因素评判,如对因素集U。=={组织纪律,民主性,廉洁性,进取精神l中 O.67 0.21 0.12 0 J 的四个因素进行等级评判,评估小组投票结果如表3所示: 4.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模糊评价结果分析 表3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得出,该被考核者处于优秀行列,为了便 于和其他人员比较,采用算出实际分数的方法进行排列比较。如下所 v。(优秀) v2(称职) V3(基本称职) v4(不称职) 示:将集合V=fv V2, ,v4}中的等级量化为,Cj=le ,e。’c1,c4}给每个评语打 个分值C.0=1,2,…4),满足c。≥…≥c (O Ci≤100),确定第1层各因素 u,(组织纪律) 8 2 O O 的评估向量,在本文中,我们把V={v。,V2,v,,V4)量化为Cj= 4 U:(民主性) 7 2 1 O 【95,80,65,5o]。由此根据c= 乩.我们可计算出其分值。同理,我们可 j=l u,(廉洁性) 8 1 1 O 以根据专家小组对其他的人员的评定,依照上述过程计算出其最后的 综合得分。根据分数,我们可以进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归 Il4(进取精神) 5 3 2 0 类。 5.结束语 基于AHP和模糊评价法对员工进行评价,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的 思路,将分散的评价对象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建立不同的评价体 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进行综合评判,得到被评价者的综 fo.8 0.2 0 0 1 『0.7 0.2 o.1 0] 合评价值,确定评价等级水平,进而可以得出员工之间的差异,发现员 J :: :J R _10 .8 :: :J 工个体的不足和自身优势,并根据这个结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进行培 训,薪酬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0.6 0.2 0.2 0] 参考文献 = :J [1]滕玉成,俞宪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3.9:207. 【0.8 0.1 0.1 0 J [2]余泽忠.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 87-90. [3]运筹学与最优化理论编写组.现代应用数学手册[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4. [4]王赛.层次分析法AHP的简化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96 (06):5O一52. [5]C K Prah ̄ad,G Hame1.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 itonEJ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05—06):79—81 [6]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2006.8:175-180. (上接第18页) [1]时庆洁,马娜.剑桥大学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及 [5]朱海林,宋承祥,刘弘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启示[1].2.r-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26—29 [T].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4-6 [2]蓝江桥.美国高校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J].比较教育 [6]张继华.美国大学教育七条原则与我国大学教学质量[J]黑龙 研究,2004;167(4):85—88 江高教研究,2008;169(5):75—77 [3]刘华.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T].江苏大学 [7 JWeirCJ.Unde ̄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lM J.Lon— 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1):49—53 don:Prentice Hal1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3 [4]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门.高等 [8]Bachman I F&Palmer A s.Language Festing in Practice[M].Ox— 教育研究,2009;26(1):44—47 f0rd:0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上接第19页) 体育文化遗产,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增强 [2]姬乃军.建立陕北民俗博物馆的探讨[J].文博,1986(I):P27-30 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f3]陕西省测绘局编.陕西省地图册[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各级普通高校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优 1981年 势,借鉴国内其他省份学校开设民俗体育课程的经验,尽快将更多适合 [4]陕西省2006年统计年鉴 陕西高校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以期形 [5]冯增烈.清代陕西研究[M].三秦出版社,1990年 成独特的具有陕西特色的高校体育课成体系。 [6]李红梅.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D].福 建师范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7]费孝通.谈谈民俗学[A]民俗学讲演集[C].书目文献出版社, [1]刘江.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陕西省卷)[M].中国物价出版 1986生 社.1999年 一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