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 课题:第18课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址、遗迹考察活动 课型 活动课 课时 两课时 活 动 目标 1、了解日本侵华暴行,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感受民族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2、学会访问历史见证人的方法,培养记录、搜集、整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主导,学生主唱;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学习内容 1、 选定考察项目。如本地抗战时期的历史遗址:两顺村大山排抗战遗址、佘田桥五里牌抗战遗址,也可以访问日本侵华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或亲历过这场战争的老人。 2、 确定活动的方式和时间。按学习小组,既合作又竞争。 3、 了解与考察内容有关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并拟定考察提纲。 4、 联系好考察访问的场所及对象。 5、备好现场记录或摄影、录像、整理表等考察用的工具。 活动过程 1、 到考察地点后,对遗址、遗迹要仔细观察并认真听取接待人员的介绍;遇有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询问,请求解答。 2、 随时做好考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 3、 注意保护考察现场、遗物和有关设施。 4、 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考察报告,或将拍摄的资料配以文 1
字说明。 (1) 考察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 (2) 考察的基本情况。 (3) 考察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例:在北京有许许多多抗战的足迹。 在西单原旧刑部街东口路北奉天会馆内,因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事变而到北平的东北各界人士四百多人,于1931年9月27日举行了会议,成立了“东北留平同乡抗日救国会”,后改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大会通过的抗日救国会主要任务为:“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还创办了抗日宣传刊物,培训了许多抗日救国骨干力量。在救国会的号召与影响下,在北平的东北籍人士纷纷返回家乡参加对日斗争,有不少人士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 在1933年5月23日,傅作义在怀柔指挥战役,痛击了日军。长城一线被日军占领后,傅作义奉命率部驰援平北。在5月中旬到达怀柔以西牛栏山一带。5月23日凌晨,日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配合下向傅军发动疯狂的进攻。傅作义指挥与日军展开了激战。中午时日军又向傅军后方迂回。这时双方展开了白刃格斗。激战到晚上终于将日军击退。在这次恶战中,日军伤亡近千人。报纸以“肉搏十数次,使敌失所长”、“沙场战士血,死也重泰山”为题,赞扬抗日将士。 日军1936年11月唆使伪蒙军向绥东进攻,傅作义指挥奋起抗击,一举击溃日军和伪蒙军,并乘胜收复了百灵庙和大庙。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也发起了大规模的为慰劳绥远抗日将士的募捐。几千名男女学生涌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和募集慰劳品及钱款。市民解囊相助。学生们用募集来的钱买
2
布等原料为抗日将士赶制冬装。 在日军占领了北平后,驻扎在圆明园一带的平西游击队趁日军立足未稳夜袭了德胜门外的河北第二监狱。这里关押着七八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党员和其他\"政治犯\"。在1937年8月22日夜,这支有四五十人的小向监狱进发,里有两个人乔装成日本军官和翻译,骗开了监狱大门。当时,被营救人员绝大多数参加了游击队,使游击队一下子猛增至六七百人。 在日寇占领北平后,城内的抗日斗争转入了地下,而在北平四周抗日军民则与日军展开了形形色色的斗争。 焦庄户地道战曾是北京最著名的抗日方法。焦庄户地处顺义,属于平原地区,为了便于和日寇作斗争,抗日军民利用地道隐蔽自己消灭敌人。 在北京的山区,抗日军民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山区如今留下一处又一处的抗日战争遗迹。 在京西百花山下斋堂地区有一个马栏村,在抗日战争时这里曾经是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在1939年夏至1940年夏,萧克和他的司令部在这里指挥了冀热察地区的抗日游击队。 门头沟区的斋堂川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党开辟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如今在斋堂中学校园内建有\"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碑文记述了八年抗日战争中宛平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和巩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人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军英勇战斗的英雄业绩。 在房山大安山乡西边的山坡上立有一座\"大安山烈士碑\"。碑文记述了在日军侵略大安山时,英雄的大安山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的大旗奋勇抵抗日寇的动人事迹,于振边等77位烈士则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这壮丽的抗日壮歌。
3
活动评议 1、围绕活动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进行总结,开展考察报告互学互评活动。 2、举办一个专刊,刊载优秀的考察报告。 活动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