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来源:宝玛科技网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张东红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韩城715405) 摘要:公司生产规模扩大、装备升级后对生产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计划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其对合理、均衡 地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坚持 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生产计划的编制和统计分析工作,进一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344(2013)17—0024—02 随着龙钢公司向700万t生产规模的跨越式迈进,加强公司内部管 理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公司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更 理的起点与依据。推行生产计划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于通过对企业的 生产系统进行有计划的,全程的控制,达到高效运行的目的。生产计划对 合理、均衡地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说 有如下几点: 应充分发挥生产计划管理职能,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公司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活动进行 了统筹的安排,是公司在计划期内组织生产活动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其 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随着龙钢公司产能向700万t规模的迈进,公司对生产的系统管理 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需进一步加强内部生产 计划管理,提高生产运行效率,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公司在市场的竞争 力。而目前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使工人心中有数,日常管理有了秩序,保证了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配合,及时检查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2)实现企业均衡生产手段。生产计划规划了企业内部包括设备、物 资、能源、技术等在内的一切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系统稳定、均衡、持续、 高效运行的基础,是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物料消耗,保证 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因此,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本着“效能最大化”的原则加强生产计划管 理是非常必要的。 (3)组织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平衡的手段。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 职能部门、各单位及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情况和新矛盾。而生产 计划则可以根据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安排生产环节的任务, 建立起新的平衡关系,保证生产的jE ̄,J进行。 2生产计划管理的主要作用 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 的十分好,工作人员的操纵看上去十分的规范,但是在检查以外的操作 很有可能存在众多的隐患。因为检查工作不可能对工地进行较为细致的 检查,也不能够全过程的督促工作人员的现场施工,就肯定会存在检查 不严格的现象。各个工地也是为了对应检查,都在检查前做了一定的功 课,把好的一面表现在检查组的面前,却将一些不规范和不合格的隐藏 起来让检查的工作仅仅是表面形式,也就给安全事故的出现埋下了隐 患。 要求和本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或下发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 施,并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 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 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 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3加强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加强现场管理,必须抓住班 组这一龙头,因为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 电力的施工大部分都是在室外作业的,要求每位员工需要掌握一定 实。在一些电力施工建设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 的技术技能,针对工地中的技术人员和工地的负责人要有更高的施工技 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特别是一些班组成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 术要求,他们不但要详细的全面的掌握施工技术及熟悉现场的设备系 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结果是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 统,还要详细的了解安全工作的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然而对这些知识 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 的掌握是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的。 了不稳定因素。 2_3安全的技术知识比较缺乏 3对电力的施工安全生产加强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 4总结 电力企业的施工安全生产是一项较复杂系统的工程,它具备多层 次、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特点,并且会遭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 因素的制约。电力企业施工生产工地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基本上都是可以 预防的,预防的主要前提就是需要不断的加大施工安全的监督力度,严 格的按照安全生产的奖惩规定来执行,对重大的事故责任要追究的严格 制度,对电力企业施工工地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 能够将电力施工的安全生产中各项标准落到到位。使“安全”这个意识可 以深深的刻录在每位员工的脑海当中,让企业的每一天,每个时刻都可 电力企业由上到下都必须要树立“责任量于泰山和管理就是责任” 的意识,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做到尽职尽责,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和 职责意识,采取严格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万无一失。为此,必须采取和运 用各种手段,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 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防范措施上,做到发现问题就是成绩、纠正问题 就是进步,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从公司到建设工地建立一套行 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在各自管理范围内,  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现场安全监察与危险点分析,落实安全组织措施 以是平平安安的。和技术措施。 收稿日期:2013—7—24 3.2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公司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专门建立安质部。每年会根据上级公司的 2013年9月 撞团 3编制生产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生产计划管理包括两个方面:①生产计划的编制;②生产计划的管 控,包括生产调度和产品管理,生产计划统计与分析。 4.1.4生产计划管控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公司的生产计划管控信息传递依然延续过去的“部分视频信 息+二级生产调度信息汇报+调度现场调查”的模式,在公司生产规模扩 大后已不能满足生产管理快速决策对生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 求。 3.1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 (1)做好市场调研,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原燃料供应状况、竞争对手 的状况,分析产品效益状况。 (2)对下一计划期内的生产条件进行充分预测,如设备状况、技术条 件、人力资源、上下工序的能力平衡,找出薄弱环节和解决的措施。 (3)收集与分析上一计划期完成实绩及各种基础数据。 (4)研究确定大宗原物料配料(配矿、配煤等)方案。 (5)进行综合平衡,确定产品产量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编制综合生 产计划主要进行四个方面的综合平衡,即,设备平衡、工序平衡、物流平 衡及动力能源平衡。设备能力平衡是指工序内部设备能力的平衡。通过 设备能力的计算与平衡,可以确定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作为安排生产 的依据;工序能力平衡是在确定工序产能基础上,查明影响生产系统稳 4.2生产计划管理中不足的对策 4.2.1完善生产计划管理过程 严格按照PDCA循环模式做好生产计划的编制、执行、统计跟踪、总 结分析,做到生产计划管理的闭路循环,不断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生 产计划的编制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的原则,执行要体现其严 肃性的一面,实绩跟踪要采用相应的统计技术。计划期结束后,重点要对 该计划期内的生产状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其包括:①生产分析。主 要是对本计划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制定改善措施;②质量分 析。主要是针对原燃料质量、产品质量、工艺操作要点等进行分析,找出 关键性环节,并研讨优化策略,通过会议督办的形式进行逐项落实。③经 营分析。重点是分析成本的影响因素。 定、顺行的“瓶颈”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克服,从而确定整个生产系 统的综合生产能力:物流平衡是从原燃料的投入到产品产出全过程的平 衡。通过物流平衡,为编制原燃料采购计划、生产运输计划、废钢平衡计 划等提供依据,又为降低消耗、压缩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寻找途径。能源 平衡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二次能源的平衡。通过能源平衡,找出能源使用 中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措施。 (6)通过调度系统组织实施生产作业计划目标。 4.2.2充分发挥生产计划的产前综合平衡作用 (1)要加强市场的调查和预测,与生产系统互通信息,使生产计划切 实与市场变化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客观因素,对综合平衡中出现的薄弱环 节,要积极开展挖潜创新,使生产计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2)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的不平衡,要及时采取应 筹安排,使生产计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对产量指标、设备能力的估算要 3.2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要使编制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 变措施,不断解决制约生产的新问题,切不可盲目冒进,要量力而行,统 作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企业生产现状,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 资料,为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留有一定的空间,以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考虑生产能力的波动,在原燃 料的准备和产品的销售方面要留有一定超产的余地。 (2)要搞好预测,主要是市场预测、外部主要生产条件预测。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 计划,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3)逐步推行周生产作业计划,将月生产作业计划根据每周生产条 件的不同进行阶段性的平衡,以明确生产目标,整合生产资源,顺利实现 月生产计划任务。 (3)要进行综合平衡,通过综合平衡,确定计划指标 综合平衡要从 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出发,要量力而行,要留有余地,要统筹合理安排。 3I3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调度管控工作的重点,调度要围绕计划 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作业计划。生产计划统计与 4.2.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生产计划管控能力 要学习和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结合龙钢的生产 实际,加快生产数据、能源数据等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生产数据的 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可策划公司的MES系统,与公司目前的ERP系统 结合,形成产、销一体化管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后对市 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 分析工作,是生产的事后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对计划的实施,要认真总结 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拟定提供改进依 据。 4生产计划管理中的不足与对策 4.1生产计划管理中的不足 4.1.1过程控制还不完善 参考文献 f11马跃,徐然,刘晓兵.钢铁企业先进生产计划和实时生产调度技术的 研究.制造自动化,2003,3. f21杨洪波.钢铁企业MES中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控制工程,2005,11. 生产计划管理可视作一个“过程”,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和方法对 生产计划实施管理,目前公司计划管理虽然重视了计划的编制(P),执行 (D),检查跟踪(C),但对分析提高(A)的环节重视程度还不够。 4.1.2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差 f31李建祥,唐立新,王梦光.钢铁企业分时段多品种高炉生产计划问题研 究.系统工程学报,2003,5. 收稿日期:2013—7—30 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市场状况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时, 就需要对生产计划做出迅速的调整并组织实施。然而,公司目前的月生 产作业计划还不能适应该情况变化的需要,经常会出现“市场好的时候 没产量,市场不好时产量却很高”的情况。 4.1.3阶段性平衡作用未充分发挥 由于企业内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条件会经常出现新情况、新 矛盾,这样以来,就需要进行新的平衡。然而,公司目前月生产作业计划 在执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矛盾仅对生产的结果——产量按周 进行了粗线条的排产,而对生产资源(包括物料需求、能源需求)和相关 指标定额却未给予相应的调整,造成生产组织的目标不清晰、责任不明 确。 作者简介:张东红(1974一),男,助理工程师,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 学,钢铁冶金专业,主要从事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困 撞 2013年9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