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1.给下面带点字注音。 筵席( ) 着意( ) 嗔道( ) 朴刀( ) ....调停( ) 促狭( ) 聒噪( ) 兀自( ) ....歇息( ) 怨怅( ) 逞能( ) 颠倒( ) ....行货( ) 绾发( ) 作揖( ) 带挈( ) ....行事( ) 银箸( ) 星宿( ) 长亲( ) ....轩敞( ) 心窍( ) 麈尾( ) 拜谒( ) ....疏懒( ) 愧赧( ) 锭子( ) 纶巾( )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jiǎo( )幸 桑zǐ( ) bǐ( )贱 chà( )气 发zhèng( ) wēi( )武 zuàn( )住 kē( )头
商zhuó( ) zhāi( )公 yán( )王 醉xūn xūn( )( ) 报tiě( ) 傲màn( ) 分xiǎo( ) 存xù( )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无可奈何 如雷贯耳 口渴难熬 B.面面斯觑 劈头劈脑 顿开矛塞 C.剜口割舌 不省人世 赤日炎炎 D.不言而遇 叹气吹嘘 金株宝贝 4.写出下列带点词的含义。 (1)挟天子以令诸侯 ______________ .(2)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 .(3)民殷国富 ______________ .(4)曲赐教诲 ______________ .(5)开备愚鲁而赐教 ______________ .(6)屏人促席 ______________ .(7)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 .(8)惟将军图之 ______________ .
5.下列带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酷热难行(极、很、十分) 嗔道(怒) .. 直这般做大(真的) 干系(责任) ...B.做大(摆架子) 夫子(挑夫) .... 端的(真的) 强人(强盗) ....C.都叹气吹嘘(说大话,夸耀) 权且(暂且,姑且) .... 没分晓(不明白,糊涂) 数内(其中) .....D.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明白) 左右(反正) ....
吃嘴(吃食) 也合依我劝一劝(应该) ...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范进不_____便罢,_____了一遍,又_____一遍,自己把两手_____了一下,_____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_____倒,牙关_____紧,不省人事。 A.念 念 看 拍 笑 摔 闭 B.看 看 念 拍 笑 跌 咬 C.念 念 看 敲 哭 摔 闭 D.看 看 念 敲 哭 摔 闭 7.写出下面带点词的古今异义。 (1)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2)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但恨亮年幼才疏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4)权且奈他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
8.《智取生辰纲》中,反复描述天气炎热,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还从不同角度反描述、渲染,对其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能够烘托故事气氛
B.有助于刻画杨志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 C.暗示当时如火如荼的农民斗争 D.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9.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B.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C.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D.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揭示的人物性格。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2)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律,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3)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11.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 ) (2)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
(3)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 )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 12.《智取生辰纲》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顾茅庐》选自《________》,作者____,名____,号____,____(朝代)小说家。 14.《范进中举》选自我国____代一篇____小说《____》,作者是____,清代____家。 15.《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他是____代____家。本部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四大家
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实。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之事。 B.《水浒传》中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的全过程,虽然结局是义军招安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加工而写成的。
17.阅读《智取生辰纲》最后四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直到故事结尾才交代晁盖等人的姓名及用药的过程,这种补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你从“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一句中可以看出吴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阅读《三顾茅庐》,回答问题。
(1)本文侧重描写刘备第几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什么样的思想品格?也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雄才大略?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______(用《出师表》中的一个四字词语回答)。 (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这个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19.阅读《范进中举》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6自然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一情节?
(2)文中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拿来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0.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回答问题。
(1)鸳鸯拉刘姥姥出去嘱她一席话的用意是 ( ) A.告诉刘姥姥贾家的饮食规矩。 B.提醒她用餐时要尊敬贾母。
C.哄骗刘姥姥为使其出尽洋相,逗大家发笑,让贾母高兴。 D.教她说祝酒的话。 (2)“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这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一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3)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参
1. yán zhuó chēn pō tiáo xiá guō wù xiē chàng chěng diān háng wǎn yī qiè xíng zhù xiù zhǎng chāng qiào zhǔ yè lǎn nǎn dìng guān 2.侥 梓 鄙 岔 怔 威 攥 磕 酌 斋 阎 醺 醺 帖 慢 晓 恤 3.A
4.(1)来 (2)确实 (3)富庶 (4)敬辞,表示对方降低身份
(5)启发 (6)使回避 (7)大概 (8)考虑 5.B 6.B
7.(1)懂得,明白 理睬
(2)额外增添 宽容,饶恕
(3)遗憾 仇视,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 (4)同“耐”,忍耐 奈何,怎奈 8.C 9.A
10.(1)动作描写。写出胡屠户倨傲粗鲁的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写出胡屠户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非常势利粗俗。 (3)心理描写。写出范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如痴如醉。 11.(1)反问 (2)夸张 (3)借代 (4)引用
12.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13.三国演义 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14.清 讽刺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小说
15.红楼梦 曹雪芹 清 小说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贾家 16.C
17.(1)这是必不可少的交代,使前文设下的悬念得以释疑。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
(2)吴用是一个足智多谋、考虑周到的人。
18.(1)侧重描写第三次。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品格;体现了诸葛亮洞悉天下大势,胸中早有应对之策的雄才大略。 (2)兴复汉室
(3)示例: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要想赢得尊重,我们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人才!
19.(1)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2)表现了众人的趋炎附势,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20.(1)C
(2)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3)史湘云性格率直,最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便“岔了气”;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恃宠撒娇,自然会“滚到贾母怀里”……(举两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