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QC小组活动加快斜拉桥节段梁施工进度

QC小组活动加快斜拉桥节段梁施工进度

来源:宝玛科技网


现场型

目 录

一 小组概况 ...................................................................................... 1 二 工程概况 ...................................................................................... 2 三 选题理由 ...................................................................................... 4 四 现状调查 ...................................................................................... 4 五 目标设定 ...................................................................................... 8 六 因果分析 .................................................................................... 10 七 要因确认 .................................................................................... 11 八 制定对策 .................................................................................... 23 九 对策实施 .................................................................................... 27 十 效果检查 .................................................................................... 32 十一 巩固措施 ................................................................................ 35 十二 总结与打算 ............................................................................ 37 十三 QC小组活动计划表 ............................................................. 39

1

一 小组概况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QC小组成立于2011年9月10日,由9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小组成立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加快斜拉桥节段梁施工进度为课题,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小组成员共组织了10次QC小组活动,并参加了总公司举办的QC小组培训班,通过认真学习、交流,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情况见表一。

表1.1:QC小组成员简况表

小组名称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QC小组 课题名称 加快斜拉桥节段梁施工进度 小组接受TQC教育情况 姓名 巫永明 张明德 常孝亭 唐志扬 唐先彬 李君 田守伟 张水林 王丽云 注册时间 登记号 2011.9.10 10次 现场型 组内职务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本QC小组成员均接受TQC教育48小时以活动次数 上,并获得合格证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年龄 文化程度 职称 40 31 27 25 27 27 28 25 22 大专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本科 本科 小组类型 职务 高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工程师 助工 助工 助工 助工 助工 助工 助工 工程 技术负责 技术员 技术员 安全主任 技术员 技术员 资料员 制表人:唐志扬 日期:2011年9月15日

1

二 工程概况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含主桥、引桥全长876m。主桥采用独塔单索面,塔柱采用C55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塔高66.7m。桥梁跨径组合如下:(3×30m)+(3×30m)+(139m+106m)+(2×37.5+2×36.5m)=573m,主墩布置在距北岸40m处,两侧引道总长为303m。

主桥分两幅,为双向六车道,中间为4.5m宽的分隔带,两侧为2.5m宽的人行道,总宽度为33.5m。主桥上部结构主梁采用单箱三室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结构,主梁全长245m,设计要求采用牵索式挂篮悬臂浇注工艺施工。主跨共分21个挂篮悬臂浇注节段,标准节段施工长度为6m,标准节段梁重约3t。

图2.1广州大桥挂篮节段梁分段示意图

主跨21段节段梁

边跨7段节段梁

6m节段梁

2

名词解释:斜拉桥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其结构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体系,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广州大桥索塔高66.7m,主跨拉索为单面索(双排索)、辐射形。桥面处拉索间距为6米和3米两种,塔上拉索间距为1.8米。

图2.2广州大桥效果图

图2.3广州大桥节段梁施工作业图

节段梁

节段梁施工是指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按实际生产情况,将桥梁分段进行施工的施工方法。在挂篮施工的桥梁中最为广泛应用,每段节段梁长度与挂篮有关,一般为3~6米。本工程所使用的牵索式挂篮,每段节段梁为6米,主跨共分21段,边跨分7段。

摄影:唐志扬 时间:2011年9月20日

3

三 选题理由

1、广州大桥节段梁施工由1#节段开始,主跨共分21个节段梁。挂篮安装及预压于2011年9月3日完成,即9月4号正式进入节段梁施工。根据业主及项目部的计划,主桥要在2011年12月31日前进行边跨合拢,在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主桥的主体施工。

2、工程于9月20日完成1#块的混凝土浇筑,10月7日完成2#块的混凝土浇筑,10月25日完成3#块的混凝土浇筑。2#块完成时间为19天,3#块完成时间为18天。距离12月31日边跨合拢只有67天,按一段节段梁18.5天计算,18.5×4=74天>67天。根据该时间推算,远远超出了业主的工期要求。

能否满足合同的工期要求,直接影响着我司的信誉度,同时还将制约着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加快斜拉索节段梁施工进度”为课题开展活动。

图3.1广州大桥挂篮施工进度计划

4

四 现状调查

小组成员对已完成的2个节段梁施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将节段梁施工的步骤分解情况进行统计如下:

图4.1节段施工流程图

挂篮推移就位 斜拉索一张及标高调整 钢筋安装施工 模板安装施工 混凝土浇筑(斜拉索二张) 混凝土养护(斜拉索安装) 预应力张拉灌浆 斜拉索体系转换及三张 挂篮下放、推移

制图:唐志扬 时间:2011年10月28日5

表4.1现状施工情况调查表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预应力施工(斜拉索三张) 挂篮推移、标高调整 混凝土浇筑(斜拉索二张) 混凝土养护(斜拉索安装) 合计 2# 7天 2天 1天 1天 1天 7天 19天 3# 6.5天 2天 1天 0.5天 1天 7天 18天 平均值 6.75天 2天 1天 0.75天 1天 7天 18.5天 制表:唐先彬 时间:2011年11月1日

图4.2现在调查饼分图

广州大桥现状调查612312345654

制图: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1日

6

表4.2与合生大桥施工情况对比表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预应力施工(斜拉索三张) 挂篮推移、标高调整 混凝土浇筑(斜拉索二张) 混凝土养护(斜拉索安装) 合计 广州大桥 6.75天 2天 1天 0.75天 1天 7天 18.5天 合生大桥 3.5天 1.5天 0.75天 0.5天 0.75天 7天 14天 差值 3.25 0.5 0.25 0.25 0.25 0 4.5 频率 72.2% 11.1% 5.6% 5.6% 5.6% 0.0% 100% 累计 百分比 72% 83.2% 88.8% 94.4% 100% 100% 图4.3影响节段梁施工速度的因素排列图

统计: 唐志扬 绘图: 田守伟 时间:2011年11月1日

结论:钢筋安装速度过慢在整个节段梁施工过程分析中占77.2%,是造成节段梁施工进度过慢的关键所在。

7

五 目标设定

1、目标设定

根据工期要求及现场的实际生产条件,为满足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边跨合拢的工期要求,距离该日期仅有67天,剩余4个节段梁施工,可得67÷4=16.75天。因此,我小组把本次活动目标设定为:将斜拉桥节段梁施工由原来平均18.5天一节降低到16.5天一节。 18.5天 16.5天

活动前

活动后

2、目标论证

8

通过小组成员充分探讨,如果我们能改进施工方法来解决钢筋安装较慢原因的77.2%,则每节段梁施工时间为:

18.5—3.25×77.2%=15.99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理论计算可目标是否可行性参照同类型桥梁的施工经验,平均每节节段梁施工为14天

现场管理人员和工部分都有比较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够有效的解决导致节段梁施工进度慢的因素。

项目部有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完善的施工方案,同时有技术骨干落实跟踪方案的实施。

梅州大桥项目是公司的重点项目,在材料设备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成功案例 目标可行 人员保障 技术保障 设备保障 9

六 因果分析

小组成员召开“诸葛亮”会,通过头脑风暴法,对钢筋安装速度过慢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因果图。 工人未经技术培训 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 作业指导书无针对性

钢筋制作耗时长 钢筋焊接不合格 焊接返工率高 模板安装作业与工序衔接不合理 工作平台不足 挂篮作业面积狭小 停电次数较多 电力供应不足 操作不熟练 现场设备数量不足 设备不能满足作业要求 设备故障率高 库存材料不足 钢材供应不足 材料供应不足 材料进场计划不合理 人 机 料 钢 筋 安 装 速 度 过 慢 法 环 图6.1钢筋安装速度慢因果图 绘图: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1日 10

七 要因确认

表7.1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1 末端原因 确认方法 标准 岗前培训普及率100% 100%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日故障次数≤3次,故障时间≤3小时 确保仓库库存材料能保证两个以上的节段梁施工。 材料应在使用前的7天进场 返工率≤2% 钢筋安装施工总时间≤30h 合理安排工序穿插进行,工序间浪费时间≤2h。 能满足30个作业人员的作业施工 停电频率K≤1次/天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工人未培训 检查培训记录 检查现场设备数量 检验故障次数 检查各种材料常孝亭 2011.11.3 2 现场设备不足 张水林 2011.11.5 3 设备故障率高 唐志扬 2011.11.8 4 库存材料不足 库存,统计每节段使用数量 巫永明 2011.11.4 5 6 7 材料进场计划不合理 焊接返工率高 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 检查材料的进场计划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检查现场施工环境 检验停电次数次数及时间 唐志扬 2011.11.4 唐先彬 2011.11.6 田守伟 2011.11.7 8 工序衔接不合理 唐志扬 2011.11.7 9 挂篮作业面积狭小 10 停电次数较多 张水林 2011.11.3 李君 2011.11.4 统计: 唐志扬 制表: 张水林 时间:2011年11月3日

11

要因确认一:工人未经技术培训

确认方法:检查岗前培训及现场情况。 标 准:岗前培训普及率100%。

实 测:由于本工程的钢筋、模板较为复杂,作业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事前进行了详细的岗前培训,施工班组人员共35人,2011年11月2日~4日对其进行岗位考核,成绩如下:

表7.2施工人员考核情况表

考核项目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优 11 16 良 19 15 中 5 4 差 0 0 图7.1施工人员考核现场

制表: 常孝亭 时间:2011年11月3日

结论:岗位考核,成绩均达到中等以上,均为合格,操作工人未培训非主要原因。

12

要因确认二:现场设备不足

确认方法:检查现场设备数量。 标 准:100%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实 测:对各个班组配备的设备进行检查,调查班组之间使用设备的频率及时间。调查如下:

表7.3现场设备数量统计表

项目 设备数量 STT153(QTZ145)型塔吊一台 起重设备 25T吊车两台 变速卷扬机两台 铲车一辆 运输设备 平板车一辆 人货车一辆 电焊机6台,备用2台 动火用电设备 乙炔、氧气6套 液压油泵车5台 千斤顶10个 其他设备 压浆设备1套 锯木机4台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作业时间 24小时作业 24小时作业 分班作业 分班作业 分班作业 使用情况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满足施工要求 制表: 张水林 时间:2011年11月5日

结论:现场所配备的设备满足生产要求,同时配套有备用设备,不存在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现场设备不足不是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三:设备故障率高

确认方法:现场监控中断次数。

标 准:日故障次数≤3次,故障时间小于3小时。

实 测:对现场七天内设备故障次数及时间进行监控,结果如下:

13

表7.4现场设备故障情况统计表

序号 故障次数 故障时间 一 1 10min 二 0 0 三 0 0 四 2 25min 五 0 0 六 1 12min 七 0 0 制表: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8日

图7.2现场设备实拍图

摄影: 李君 时间:2011年11月3日

14

结论:由于本工程所用的设备为新购置的设备,且由材料设备部负责保养维护,现场检查看,各类型设备每天故障次数和故障时间都符合规范要求,故不是要因。

要因确认四:库存材料不足

确认方法:检查各种材料库存。

标 准:确保仓库库存材料能保证两个以上的节段梁施工。

实 测:对仓库现有材料进行清点,并统计每个节段梁使用的材料数量。统计如下:

表7.5库存材料统计表

规格 HRB335φ12 HRB335φ16 HRB335φ18 HRB335φ20 HRB335φ22 HRB335φ25 φ32精轧螺纹钢 钢绞线 单位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每节段梁需求 1857.8 5318.4 1385.3 16381.5 12521.3 2446.9 2059.2 265.6 仓库现有 3700 11000 3100 33000 26000 5000 6000 2000 制表: 巫永明 时间:2011年11月4日

15

图7.3库存材料现场堆放情况

摄影: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4日

结论:仓库现有材料完全满足两个节段梁施工,因此材料供应不足不是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五:钢材进场计划不合理

确认方法:检查材料进场计划。

标 准:材料应在使用前的7天进场。

16

实 测:由材料管理人员检查项目的材料进场计划,同时确认材料实际的进场时间,统计如下:

表7.6材料进场时间统计情况表

材料名称 使用部位 计划进场时间 实际进场时间 钢筋 钢绞线 黑模板 波纹管 425水泥 锚具 钢筋 波纹管 锚具 425水泥 钢管 1#块、2#块 1#块、2#块 1#块、2#块 1#块、2#块 1#块 1#~3#块 3#块、4#块 3#块、4#块 4#块、5#块 2#块 2#块、3#块 2011.8.25 2011.8.23 2011.8.20 2011.8.23 2011.9.20 2011.8.23 2011.10.9 2011.10.9 2011.10.19 2011.10.9 2011.10.8 2011.8.23 2011.8.25 2011.8.23 2011.8.23 2011.9.22 2011.8.27 2011.10.11 2011.10.8 2011.10.20 2011.10.9 2011.10.9 使用时间 2011.9.4 2011.9.5 2011.9.1 2011.8.4 2011.9.30 2011.9.5 2011.10.19 2011.10.20 2011.10.28 2011.10.18 2011.10.20 差值 12天 11天 8天 12天 8天 9天 8天 12天 8天 9天 11天 制表: 张水林 统计:田守伟 时间:2011年11月4日

图7.4材料进场计划审批表

摄影: 常孝亭 时间:2011年11月4日

17

结论:项目部对材料的进场有统一的规划,并且由材料设备部进行跟踪落实。每一项材料计划都能按时进场,并且能满足提前7天进场的要求。

要因确认六:焊接返工率高

确认方法:现场检查。 标 准:返工率≤2%。

实 测:由质检人员随机抽检了15组的钢筋,对其焊接质量、长度进行调查,统计如下:

表7.7现场钢筋焊接质量调查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规格 φ22 φ22 φ22 φ22 φ22 φ20 φ20 φ20 φ20 φ20 φ25 φ25 φ25 φ25 φ25 焊缝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饱满 焊接方式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双面焊 长度 12cm≥5d 11cm≥5d 13cm≥5d 14cm≥5d 11cm≥5d 10cm≥5d 11cm≥5d 10cm≥5d 11cm≥5d 10cm≥5d 13cm≥5d 14cm≥5d 14cm≥5d 13cm≥5d 13cm≥5d 是否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制表: 唐先彬 时间:2011年11月6日

18

图7.5现场钢筋质量实拍图

摄影: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6日

结论:在随机抽取的15组钢筋中,焊接质量及长度均满足规范的要求,返工率为0。根据平常的作业情况调查,钢筋的焊接返工率仅为1.2%。因此钢筋的焊接质量不是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七: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

确认方法: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标 准:钢筋安装施工总时间≤30h。

实 测:由现场施工人员实际调查作业情况,发现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未合理安排钢筋作业时间,统计如下:

表7.8 钢筋制安时间统计表

部位 人数 时间 底板下层 12 5h 底板上层 13 5.5h 腹墙、横隔梁 16 12h 顶板下层 12 4.5h 齿块钢筋 9 8h 顶板上层 13 4.5h 制表: 田守伟 时间:2011年11月7日

19

图7.6钢筋现场作业情况

摄影: 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7日

结论:钢筋安装作业共计39.5小时,远大于标准的作业时间,因此钢筋安装作业的方法不合理是要因。

要因确认八:工序衔接不合理

确认方法:现场检查施工情况。

标 准:合理安排工序穿插进行,工序间浪费时间≤2h。

实 测:现场施工人员调查发现,各个班组之间配合不当,钢筋与预应力、钢筋与模板施工出现脱节现象。一个工序完全做完之后,才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 工,未能合理安排流水作业,时间浪费严重。时间统计如下:

表7.9工序衔接情况调查表

上一工序 底板钢筋 底板预应力 腹墙钢筋 内模板拼装 顶板、齿块钢筋 下一工序 底板预应力 腹墙钢筋 内模板拼装 顶板、齿块钢筋 顶板预应力 浪费时间(h) 2#块 0.5 4 1 5 3.5 3#块 1 4.5 2 7 5.5 0.75<2h 4.25>2h 1.5<2h 6>2h 4.5>2h 平均浪费时间(h) 20

制表: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7日

结论:施工过程中,存在班组间配合不流畅,且工序与工序之间存在冲突。因此,工序衔接不合理是要因。

要因确认九:挂篮作业面积狭小

确认方法:检查现场施工环境。

标 准:能满足30个作业人员的作业施工。

实 测:本工程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工作平台以挂篮的底模板作为主要承载平台,挂篮长6.4米,宽35米,能满足班组的作业施工。

图7.8挂篮作业现场

摄影: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3日

结论:工作平台不足不是要因。

21

要因确认十:停电次数多。

标 准:停电频率K≤1次/天。

实 测:对现场的施工日记进行了检查,停电情况统计如下:

表7.10 停电记录表

停电记录 2011年10月11日 2011年10月12日 2011年10月13日 2011年10月14日 2011年10月15日 2011年10月16日 2011年10月17日 合计 日停电次数 0 1 0 0 0 1 0 0.28次/天 停电总时长(min) 0 32 0 0 0 40 0 72 制表:李君 时间:2011年11月4日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主要原因:

22

八 制定对策

根据要因确认结果,QC小组成员针对“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和“工序衔接不合理”这两个问题召开对策方案分析会议,会上分别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几个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整理、归纳成系统图和分析表如下所示:

1、方案选择与试验分析 (1)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

钢筋安装方法不合理

制图: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6日

表8.1 方案比选表

加大人员、设备投入

重新制定钢筋制作方案

序号 方案 名称 方案分析 特点 优点: 1、增加了作业人员的数量,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 2、增加了人员和设备的数量,能保证钢筋作业的要求。 缺点: 1、增加了工程成本。 2、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困难的问题 结论 1 1、方案: (1)现有作业钢筋工人15个,再增加15个钢筋工人。 (2)增加2台电焊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切断机。 加大 (3)对新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及入场安全人员、 教育 设备 2、成本分析: 投入 (1)增加人工费: 15×150×16.5=37125元 (2)增加设备费用: (4000×2+2600+520)÷4=2780 总计:平均每个节段梁增加成本: 37125+2780=39905元 提高施工速度,成本费用高,不宜采用 23

序号 方案 名称 方案分析 1、方案: (1)修改不合理图纸,降低施工难度; (2)讨论确定钢筋安装顺序; (3)提前预制横隔梁钢筋,再进行吊装。 2、成本分析: (1)预制横隔梁钢筋的人工费: 平均预制一个节段梁横隔梁钢筋为2天,需要工人10个,则增加人工费为: 2×10×150=3000元 (2)横隔梁钢筋吊装台班费: 吊装需要1台25T吊车及塔吊,共需5小时。塔吊为工地现有,则增加的吊车台班费用为: 500×5=2500元 总计:平均每个节段梁增加成本: 3000+2500=5500元 特点 优点: 1、降低了施工难度,合理安排作业顺序,提高施工速度。 2、提前进行横隔梁钢筋的预制,节省了钢筋的制安时间。 缺点: 1、增加了吊车的台班费用; 2、钢筋吊装为高空作业,增加了作业危险。 结论 2 重新制定钢筋制作方案 成本费用相对低廉,施工速度提高明显,宜采用 制表:常孝亭 时间:2011年11月7日

通过上述对策分析,“重新制定钢筋制作方案”在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速度、成本费用等方面更占优势,为此我们将此方案定为可行的对策方案。

(2)工序衔接不合理

制表:张明德 时间:2011年11月7日

序衔接不合理

采用轮班作业,延长作业时间

合理安排作业顺序

24

表8.2 方案比选表

序号 方案 名称 方案分析 1、方案: (1)将现有工人分两班作业,同时延长作业时间; (2)增加夜间施工设备,如碘钨灯、低压灯等。 (3)加强管理人员对现场的管理水平。 2、成本分析: (1)增加工人加班费: 15×50×16.5=12375元 (2)增加设备费用: 碘钨灯18盏、低压灯6盏 120×18+240×60=16560 (3)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4000元 总计:平均每个节段梁增加成本: 12375+(16560+4000)÷4+=17515元 特点 优点: 1、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 2、加强现场的管理水平,大幅度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缺点: 1、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费用,增加了工程成本。 2、加大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容易造成疲劳作业。 优点: 1、成本相对较低。 2、通过工序的穿插进行,提高了施工进度 缺点: 1、对工人素质较高; 2、班组间的工序安排不易协调。 结论 1 采用 轮班 作业 ,延 长作 业时 间 提高施工速度,但是作业强度大,成本费用高,不宜采用 2 合理安排作业顺序 1、方案: (1)确定工序间的制约因素; (2)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合理安排生产; (3)提高班组之间的协调能力。 2、成本分析: (1)管理人员的培训费用:4000元 总计:平均每个节段梁增加成本: 4000÷4=1000元 成本费用相对低廉,施工速度提高明显,宜采用 制表: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9日

通过上述对策分析,“合理安排作业顺序”在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同时不增加工人的作业强度、成本低廉,为此我们将此方案定为可行的对策方案。

25

2、对策表

针对发现的主要原因,小组成员进行了综合论证分析,按5W1H原则制定了以下对策、措施。

表8.3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1、修改不合理图纸,降低施工张明德 难度; 钢筋安1 装方法不合理 重新制定钢筋制作方案 缩短钢筋2、讨论确定钢安装时间 筋安装顺序; H ≤30h 3、提前预制横王丽云 隔梁钢筋,再进行吊装。 1、确定工序间合理穿插现场管理工序衔人员合理2 接不合安排作业理 顺序 施工时间≥1天 生产; 3、提高班组之间的协调能力。 制表: 常孝亭 时间:2011年11月9日

李君 月14日 工,缩短水平,合理安排张水林 现场 2011年11到流水施理人员的技术田守伟 施工月8日— 作业,做的制约因素; 2、提高现场管唐志扬 2011年11唐志扬 月11日 唐先彬 现场 2011年11常孝亭 施工月8日— 2011年11负责人 地点 完成日期

26

九 对策实施

实施一:重新制定钢筋制作方案。

1、QC小组成员通过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方案的详细研究探讨,对钢筋制安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拟定了以下3条对策:

(1)通过1#、2#、3#块的钢筋制安,对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由技术负责常孝亭积极跟业主、设计院联系,修改部分图纸,降低施工难度。

(2)通过QC小组的讨论,对于底板的底层钢筋,可以在调整挂篮标高的同时进行摆放捆扎。在挂篮底板完成提升之后,由现场管理人员唐志扬随即安排钢筋工人进行钢筋制安,合理利用可以同时进行的工序,减少钢筋制安时间。

(3)在讨论中还发现,每个节段梁的横隔梁钢筋结构是一致,而且不一定要在底层钢筋铺完之后再进行,可以在空闲时间将横隔梁钢筋提前捆扎好。在完成底层钢筋之后,进行逐片吊装。由唐先彬安排钢筋工人在混凝土养护的空闲时间,在钢筋场提前预制横隔梁的钢筋,之后再用塔吊及汽车吊进行起吊拼装。

图9.1横隔梁钢筋预制图

27

图9.2横隔梁钢筋起吊图

28

图9.3安装好的横隔梁钢筋图

摄影: 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9日

2、对策实施后,小组对4、5#块的钢筋制安用时进行统计,如下表:

表9.1 钢筋制安时间统计表

部位 实施前 实 4# 施 后 5# 底板下层 5h 3h 2.5h 底板上层 腹墙、横隔梁 顶板下层 5.5h 5h 5.5h 12h 3.5h 3h 4.5h 4h 4.5h 齿块钢筋 8h 7h 7h 顶板上层 4.5h 4.5h 4.5h 制表: 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12日

由表可以的出,钢筋制安的时间由原来39.5小时降低为27个小时,减少工作时间约1.5天。

结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安排钢筋制作,降低施工难度,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钢筋制安的时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9

实施二:合理安排作业顺序

根据QC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节段梁的钢筋制作工序如下:

图9.4作业流程图

底层钢筋 底板预应力 吊装横隔梁、腹墙钢筋 底板面层钢筋 内箱支架模板 顶板底层钢筋 顶层预应力 横隔梁预应力 中箱钢筋 中箱模板 齿块钢筋 顶板上层钢筋 QC小组成员通过对各个工序的跟踪,分析工序与工序间相互冲突的部位,对该冲突点进行细化探讨,分析结果如下: (1) 底板预应力与腹墙钢筋的冲突:

腹墙钢筋下部有两束7孔的钢绞线和2条φ32的精轧螺纹钢。按之前施工顺序,底板预应力是从两边向中间摆放,造成腹墙钢筋只能等底板预应力全部安放后才能进行捆扎。经过小组的研究分析,底板预应力按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施工,在完成腹墙下方预应力后,随即安排钢筋工进行腹墙钢筋捆扎,从而节约了时间。

(2) 底板上层钢筋与内模板的冲突:

根据1#、2#的施工情况,内模板的安装是在完成底板钢筋后,直接在现场进行制作加工,大约花费1~1.5天的时间。在小组的调查中发现,内模可以提前进行拼装加工,再完成底板钢筋后,直接吊到预订位置进行支撑加固。通过该调

30

整,直接节省了内模的安装时间1天。 (3) 顶板预应力与齿块钢筋的冲突:

中箱索道管位置的齿块钢筋是本工程施工难度较大的位置。该位置的钢筋密度大,种类多。钢筋施工人数须每端9人,每节段施工时间约为8h~10h。同时该位置是三向预应力的交汇点,经常存在钢筋跟预应力冲突的情况。通过QC小组的探讨,积极与设计院、业主沟通,合理调整了部分钢筋、预应力的位置,有计划的安排工序间的穿插,减少了施工难度,从而降低的施工时间。

2、针对以上存在的现状,小组根据施工工序将小组成员按工序进行分组,由技术员担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交流,很好的将工序合理衔接起来,节约了施工时间。

表9.2 小组成员分工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工序 钢筋施工 预应力施工 模板施工 挂篮施工 斜拉索施工 混凝土施工 负责人 唐先斌、田守伟 唐志扬 张水林 詹杨 常孝亭 李君 负责内容 负责钢筋下料、钢筋制安及钢筋验收 负责预应力筋下料、安装及张拉压浆 负责模板下料制安,模板拆除 负责挂篮推移、定位及提升 负责斜拉索安装、张拉 负责混凝土浇筑、养护 制表: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3、对策实施后,根据4#块的应用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表9.3对策实施后作业时间统计表

上一工序 底板预应力 底板上层钢筋 齿块钢筋 下一工序 腹墙钢筋 内模板 顶板预应力 原作业时间 13h 2天 14h 现作业时间 11h 1天 10h 节省时间 2h 1天 4h 制表: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结论:通过协调好工序之间相互冲突的地方,合理安排工序的穿插进行,做到流水作业,科学生产,节省了施工时间1.5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1

十 效果检查

1、本工程实施对策措施后,主梁3#节段梁混凝土于2011年10月25号完成混凝土浇筑,4#节段梁于11月9日完成混凝土浇筑,11月25日完成5#节段梁的混凝土浇筑。4#、5#节段梁各个工序施工时间如下:

表10.1活动后现场作业情况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预应力施工 (斜拉索三张) 挂篮推移、标高调整 混凝土浇筑 (斜拉索二张) 混凝土养护 (斜拉索安装) 合计 QC活动前 4# 4天 1.5天 1天 0.5天 1天 7天 15天 QC活动后 5# 4天 2天 1天 0.5天 1.5天 7天 16天 节约用时 (平均值) 4天 1.75天 1天 0.5天 1.25天 7天 15.5天 2.75天 0.25天 0天 0.25 -0.25天 0 3天 6.75天 2天 1天 0.75天 1天 7天 18.5天 制表: 王丽云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18.516.5 15.5 活动前 目标

活动后

32

表10.2 活动后施工情况与合生大桥对比图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钢筋安装 模板安装 预应力施工(斜拉索三张) 挂篮推移、标高调整 混凝土浇筑(斜拉索二张) 混凝土养护(斜拉索安装) 合计 广州大桥 4天 1.75天 1天 0.5天 1.25天 7天 15.5天 合生大桥 3.5天 1.5天 0.75天 0.5天 0.75天 7天 14天 差值 0.5 0.25 0.25 0 0.5 0 1.5 频率 累计 百分比 33.3% 33.3% 16.7% 50.0% 16.7% 66.7% 0.0% 66.7% 33.3% 100.0% 0.0% 100.0% 100% 制表: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结论:通过QC小组的活动,4#节段梁、5#节段梁平均施工用时仅为15.5天,达到并超过了我们QC小组制定的16.5天目标,钢筋制安的平均用时从原来的6.75天压缩到4天,其他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图10.1 5#块节段混凝土施工图

摄影: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2月1日

33

2、效益分析:

①、QC小组的活动中发生成本共计6500元,如下表:

表10.3QC活动成本分析表

项目名称 培训费用 试验费用 合计 成 本 4000元 2500元 6500元 制表: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30日

②、通过QC小组攻关后,斜拉桥的节段梁施工进度大大提高,每个节段梁施工由原来的18.5天压缩为15.5天。按平均每天施工班组为28人,每人每天约150元,每个节段梁节约的人工费为(18.5—15.5)×28×150=12600元。扣除每个横隔梁预制、安装的费用5500元,则每个节段梁节约的成本为:

12600-5500=7600元

全桥共分21个节段,扣除已经完成的3个节段,还剩18个节段梁,全工程节约成本为:

18×7600—6500=130300元。

图10.2 财务证明

34

摄影: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3、社会效益

通过QC小组活动,大大提高了斜拉桥节段梁的施工进度,为本项目的按时竣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司在梅州建设系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度,为滚动经营创造了条件。

图10.3 项目经理接受梅州电视台采访照片

摄影: 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35

十一 巩固措施

1、巩固措施

QC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总结了本次QC活动的实施经验,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斜拉桥节段梁 图11.1 作业指导书 施工工艺”控制措施写进施工工艺规程,并将具体工艺以书面形式整理成作业指导书,文件号GJ-GY-RJ-11,为今后该类工程提供参照。

2、巩固效果检查

自2011年11月25日完成5#的混凝土浇筑,到2011年12月27号完成7#节段梁的混凝土浇筑, 6#、7#节段梁用时32天,扣除中间调索2天时间,实际作业时间为30天,平均每个节段的作业时间为15天,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摄影: 田守伟 时间:2011年11月15日

36

十二 总结与打算

1、总结

通过开展本次QC活动,小组成员在专业水平,管理技术、小组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水平,得到监理、业主的充分肯定,被称为梅州市一个“样板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司在梅州地区,乃至广东地区影响力以及社会的知名度。 (1) 专业技术方面

提高了施工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也提高斜拉桥节段梁的施工进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小组成员对技术攻关的热情。 (2) 管理技术方面

培养了小组成员运用PDCA循环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增强了小组成员以客观事实数据为依据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小组成员运用统计技术工具的能力。

(3) 团队精神方面

通过QC小组的活动,提高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小组凝聚力。在攻克各个难题的同时,也让小组各个成员更深刻的体会到“集思广益”的真正含义。

(4) 小组综合素质方面:

表12.1小组综合素质评分表

序号 1 2 3 4 5 6 评价内容 团队精神 质量意识 管理能力 工具运用能力 工作热情 经济意识 活动前(分) 4 3 4 3 3 3 活动后(分) 5 5 5 4 4 4 满分 5 5 5 5 5 5 制表:常孝亭 时间:2011年11月30日

37

图12.1自我评价雷达图

团队合作精神 5 4 质量管理意识

经济意识 3 5 4 2 活动前 3 1 3 活动后 3 工作热情 4 3 4 4 5 管理能力

QC工具运用能力

制表:唐志扬 时间:2011年11月30日

2、今后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准备继续围绕健全制度、提高技术质量、创造效益为核心开展QC活动。经小组讨论,下一个QC课题为:提高模板施工速度。

38

十三 QC小组活动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定题目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打算 项目 9.10 9.20 2011年 9.30 10.10 10.20 10.30 11.10 11.20 11.30 12.10 12.20 图例:计划进度: 实际进度:

制表:唐志扬 时间:2011年12月20

39

成果点评

一、总体评价

该小组针对广州大桥1#,2#节段梁施工工期滞后的现状选择课题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了活动目标,符合QC小组问题解决型活动程序的要求。选题的背景交待清晰,现状调查能够逐层寻找问题症结,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对策实施阶段通过对策优化过程确定最佳方案,效果检查阶段能够做到前后对比,突出了小组活动的成效。 二、不足之处

1. 现状调查阶段不宜采用调查表结合饼图的方法寻找影响已完工的节段梁施工工期拖延的症结。调查表中的调查项已有六项,这时是用饼图展示累计频数不尽合理。

2. 广州大桥与合生大桥相比较,是否具有可比性不得而知。另外调查表中从两座大桥工程施工各调查项差值获得累计频数,确定钢筋安装是造成工期拖后的问题症结,显得思维混乱,难以成立。

3. 末端原因偏多,有些对症结影响不大的末端因素可以省去;鱼刺图中“模板安装作业与钢筋作业有冲突”与“工序衔接不合理”层次颠倒。

点评:陈革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