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纵断面设计成果
教学目的:掌握纵断面设计成果
重点难点:路基设计表的计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1. 经济点的认识
2. 路基施工高度=设计高程—原地面高程
Ⅱ导入新课
在前面掌握了平面资料和纵断面设计资料及结果的基础上,整理一下纵断面的设计成果。
Ⅲ讲解新课
纵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路线纵断面图,一个是路基设计表 一、纵断面设计图
纵断面设计图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文件之一,它反映路线所经的中心地面起伏情况与设计标高的关系。把它与平面线形结合起来,就能反映出公路路线在空间的位置。
纵断面图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为了明显地表明
地形起伏,通常将横坐标的比例采用1∶2000,纵坐标采用1∶200。(纵坐标比例要比横坐标比例下,就是为了明显的表明地形的起伏)
(一)纵断面图的内容
纵断面图是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的。
上部包括:
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
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
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
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及最高洪水位;
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
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
下部:
超高
直线与平曲线;
里程桩号;
地面标高;
设计标高;
填、挖高度;
土壤地质说明
(二)绘制纵断面设计图的步骤
1.按一定的比例,在透明毫米方格计算纸上标出与本图适应的横向和纵向坐标,横向坐标标出百米桩号,纵向坐标标出整十米高程;
2.在坐标系中按水准测量提供的各桩号地面高程与相应的桩号配合点绘各桩号地面点,并将各地面标高点用直线依次连接后就成为纵断面图的地面线;
3.在坐标图上绘出各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并注明高程;
4.将桥涵位置绘制在坐标图上,并注明孔数、孔径、结构类型、桩号等;
5.在纵断面设计图下部表内分别注明土壤地质资料、绘出平面直线和平曲线的位置、转向(平曲线以开口梯形表示,开口向上为向左转,开口向下为向右转),并注明平曲线有关资料(一般只需注明交点编号和圆曲线半径);
6.纵坡和竖曲线确定后,将设计线(包括直线坡和竖曲线)绘出,并注明纵坡度、坡长(以分式表示,分子为纵坡度,分母为坡长),在各竖曲线范围内分别注明各竖曲线的基本要素(包括变坡点桩号、竖曲线半径、切线长、外距);
7.填注其它各有关资料或特定需要的资料;
8.描图或在透明毫米方格计算纸上直接上墨,待墨汁干后再将无用的铅笔字线擦净。
二、路基设计表
路基设计表是公路设计文件的组成内容之一,它是平、纵、横等主要测设资料的综合。表中填列所有整桩、加桩及填挖高度、路基宽度(包括加宽)、超高值等有关资料,为路基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数据,也是施工的依据之一。
路基设计表填写详细见课本76页。
Ⅳ课堂总结
路线纵断面图的上部和下部内容
Ⅴ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