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易经读后感

易经读后感

来源:宝玛科技网
易经读后感

在中国人一般的观念中,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联系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但我们现在来读易经,不能简单的把《易经》看为简单的占卜书籍,而是应该从中读出人生的智慧。《礼记》的《五经解》这篇文章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清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易经》分别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所完成。《易经》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列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那《易经》怎么帮人占卜的呢?易经中有卦,他们分别是乾(卦一)坤(卦二)屯(卦三)蒙(卦四)需(卦五)讼(卦六)师(卦七)比(卦八)小畜(卦九)履(卦十)泰(卦十一)否(卦十二)同人(卦十三)大有(卦十四)谦(卦十五)豫(卦十六)随(卦十七)蛊(卦十八)临(卦十九)观(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贲(卦二十二)剥(卦二十三)复(卦二十四)无妄(卦二十五)大畜(卦二十六)颐(卦二十七)大过(卦二十八)坎(卦二十九)离(卦三十)咸(卦三十一)恒(卦三十二)遯(卦三十三)大壮(卦三十四)晋(卦三十五)明夷(卦三十六)家人(卦三十七)睽(卦三十八)蹇(卦三十九)解(卦四十)损(卦四十一)益(卦四十二)夬(卦四十三)姤(卦四十四)萃(卦四十五)升(卦四十六)困(卦四十七)井(卦四十八)革(卦四十九)鼎(卦五十)震(卦五十一)艮(卦五十二)渐(卦五十三)归妹(卦五十四)丰(卦五十五)旅(卦五十六)巽(卦五十七)兑(卦五十八)涣(卦五十九)节(卦六十)中孚(卦六十一)小过(卦六十二)既济(卦六十三)未济(卦六十四)。六十四卦由八卦演变而来,八卦最早它的名称完全从自然现象取出来,叫做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代表八种跟人类生活最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可是如果八卦老是用这种很具体的东西来象征、来代表,那八卦的作用就不大了。周文王就把这八个自然现象里面的特性把它萃取,把它的精华萃取出来。然后他发现,所有跟人类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这八种特性。这八种特性正好配上八种自然现象。因此就把八卦由原来的“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变成“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卦,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爻”,卦当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叫一个爻。整部《易经》就是两种不同的符号,阴的(▅▅)叫阴爻,阳的(▅▅▅)就叫阳爻。乾卦所有的爻都是阳爻,坤卦所有的爻都是阴爻。卦的第二个关键字是“六”,即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共组成卦。这就告诉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调整。当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个人要做分析,但如果把它分析成一百个阶段或步骤,结果一定会乱掉;如果只分析成三个阶段或步骤,也太简单了。把它划分成六个阶段,然后考虑每个阶段怎么样去调整,基本就差不多了,就会走得很顺了。六十四卦中,六爻都是阳的,只有乾卦这一卦;六爻都是阴的,也只有坤卦这一卦。其它还有六十二卦,都是有阴有

阳,有阳有阴。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纯阴的不多,纯阳的也不多,杂七杂八的最多。所以真正的好人很少,真正的坏人也很少,坏中有好好中有坏的人最多。前面说过,阴阳是合一的,阴阳分开,就没有办法生生不息。要想生生不息,就需要交易,所以交易就成为《易经》里面很重要的概念。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了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图5),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置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分,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阴阳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阴的都叫六,凡是阳的都叫九。坤是纯阴,是六画,所以阴叫六。可能有人就些想到阳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

么叫九呢?因为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

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要把阴带上,叫做阳统阴。阴阳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这两卦的原文是这样写的:乾乾为天九二:龙星出现在天田星旁,对王公贵(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族有利。初九:潜龙勿用。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会有灾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难。无咎。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进深潭自杀,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失。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对王上九:亢龙有悔。公贵族有利。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卦: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大吉大利,吉祥的占卜。吉利的征兆。

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是吉利的兆头。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卦:大吉大利。占问母马得到了吉利的征兆。君子贵族外出旅行经商,开始时迷了路,后来遇上招待客人的房东。往西南方向走有利,可以获得财物;往东北方向走会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利的预兆。

初六: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

六二:大地的形貌平直、方正、辽阔;虽然去到不熟悉的陌生地方,也不会用六:。利永贞

有什么问题。

六三:周武王战胜殷商,是很好的占卜。有人参与战争,虽然没有战绩,但结局却很好。:把收成装进口袋捆好,收成不好不坏。

六五:黄色裙裤是大吉大利的象征。上六:龙在旷野上争斗,血流遍地。用六:这是永久吉利的最好征兆。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对此作出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解释,并且进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体现,对天顶礼膜拜,这是中国古人的思维习惯。按古人的思维习惯,绝不可能把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认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人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神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表现出来,便成为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启示。大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超出人们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都可以按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来解释。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举止就有了依据。掌握着财富、权力、知识的王公贵族需要这样,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需要这样。

天文望远镜早把自然奥秘和神的实质看透了,但人在现实生活甲需要某种精神支撑,却是天文望远镜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再像古人那样信奉“天人感应”的教条,也不信上天只对“大人”、“君子”显灵。然而,好人得好报,上天保姑善良的好人们,恐怕是许许多多善良的普通人宁可坚信的理想吧!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吉人自有天象”,不也很好吗?《易经》的道理,是说明宇宙人生的。这一点跟西方不同。西方人是把宇宙交给科学,人生他们是不管的。而中国人是把宇宙和人生合在一起,从来不分开的。中国人认为,人是宇宙

的一部分,必须要尊重宇宙的规律,所以我们的观念是天人合一的。宇宙和人生,都是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变化的过程,生老病死是必经的道路,没有人例外,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我们现在过分强调变,所以大家很辛苦。其实变的后面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叫做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很重要。孔子把人生演变的过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元、亨、利、贞。人生的演变,一年四季的变化,甚至整个宇宙的变化,都离不开元、亨、利、贞这四个字。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必须要尊重宇宙的规律。有句话叫“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意思就是说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其实《易经》中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生活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这句话就来自《易经》大过卦的卦象,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对人对事采取中间态度,似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过头或不及都失之偏颇。相比之下,不及比过头还要好些,所以才有“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这样的说法,以及打出头鸟这样的做法。中国人早已习惯了中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无论我们现在怎样指责,这个现买,这种内在心理结构,一时难以改变。退后一步想,撇开中庸是好是坏的争执,折中的确是处理矛盾冲突的一种现实的手段。远的不说,就说近几年世界两大阵营冷战状态的结束,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解,中国用“一国两制”的解决港、澳、台

问题,都是突出的事例。其实,西方明智的人士远比一些国人更钟情于中庸思想,更懂得运用它的奥妙。这至少表明,走中间道路,取中间态度,是现实的,聪明的,也是有生命力的。这是大过卦象的精髓所在。易经中的卦象分当位和不当位,所有爻都是当位的挂是六十三卦既济挂,所有爻都是不当位的是六十四卦未既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了。

易经中这既济卦与未济卦说的便是得失之理。有句古话,叫做“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说的是丢失马虽然是个损失,但谁叉能说这不是更大的福气到来的征兆呢。

福与非福,成功与失败,损失与收获,都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界限,完全

可以相互转变。这个思想,可以用来概括“既济卦”的主题。殷人强大的时候,周人还较弱小,不足以与之抗衡。后来周由弱变强,最终消灭了殷,情况发生了逆转。

这类情形在现实中大多了,所以作者才说丢了头巾不必寻找,它自己会回来,以此说明不济之中又有济。再夸张一点说,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山不转水转,天无绝人之路。看透了这些道理,多少会给人心理上一些慰藉,也可能会使人心胸开阔起来,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正如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患得患失,反而可能得到的少,失去的多;洒脱无忧,却有可能得到的多,失去的少。从这当中,再一次反映了中国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对立两方面去体悟宇宙人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思维习惯。不济中有济,讨伐鬼方就是;济中有不济,殷被周灭就是。正如有生命就意味着有死亡,也只有不断的死亡,才会有不断的新生命诞生出来。于是,万物生生不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

既然是运动变化不止,就没有永恒静止不变的东西。既济不会永远是既济,不济不会永远是不济。君不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已是过去了的皇历。如今,谁能领风骚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很不错了。运动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快得令人眼花纷乱,目不暇接,再也没有谁敢于自夸是“不倒

翁”,再也没有谁敢吹嘘代表了“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如果要说有什么永恒的话,新陈代谢,代谢无疆,就是真正的永恒。

祸福看似绝对对立的两个极端,实则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好运中潜藏着危机,厄运中孕育着希望,祸福相依,互为因果,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化与前者不同,寒暑的转化是阴阳的自然转化,而这种转化不是自然实现的,是与当事人所持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的。面对厄运、不幸、灾难,只有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积极进取,才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度过山重水复的困境,创造柳暗花明的未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得意莫轻狂,失败不言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