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彝族丧葬舞蹈《喀红呗》的考察研究

彝族丧葬舞蹈《喀红呗》的考察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彝族丧葬舞蹈《喀红呗》的考察研究

赵海潮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摘 要:彝族舞蹈《喀红呗》(彝语)其24套舞蹈动作中所表现的生产劳动、迁徙征战、原始宗教信仰等,皆是彝族从古至今文化在不同视角的呈现,它承载着溯源、驱邪逐鬼、教化、认同、内聚、调适等功能,与彝族的历史共生繁衍。文章通过对《喀红呗》的起源进行梳理,与24套舞蹈动作的意义阐释,以期对《喀红呗》形成更为深邃的认知。

关键词:舞蹈;《喀红呗》;起源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31-02

一、《喀红呗》起源初探

泽桂在《“肯合贝”舞蹈的叙事——赫章彝族丧葬舞蹈笔者田野作业期间采访的当地一位毕摩老人王思荣介

对于《喀红呗》的具体缘起时间尚不得考证,据

考察》一文中分别将上述绍:《喀红呗》25来观察其中的共性因素,总结出祖先——迁徙、6种说法采用深层次的比较法六祖分别在向彝族先祖叩拜时各支准备的舞蹈集合,说个组合的形成源于六祖分支后,是

死亡——丧祭——告别,这4个因素是各说法中出现最打仗——明此舞大致形成时间为六祖分支期间。关于《喀红呗》多的故事因素,因而总结出:“恳合呗”舞蹈的产生与的起源,学者众说纷坛,有迁徙开路说、军事战争说、祖先死亡的丧葬祭礼相关联,是祭祀性舞蹈。但从《喀驱赶乌鸦蛆虫护尸说、迷惑说、告别说、请神说等。黄红呗》舞蹈动作反映的象征文化及手中道具来看,笔者对于军事战争说略为赞同。杨军在《贵州彝族民间舞“恳是林在翻译过程中将隐含的主语一一译出。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理解,也是从可接受性角度出发。

角,为翻译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林语堂先生在翻译苏东坡的诗歌过程中,运用了图里的翻译规范论,充分考多涉及句式和标点选择的,(3)句式和标点选择:在本书的诗歌翻译中有很

虑了西方读者的可接受性,同时也将苏东坡的个人魅力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被译为“How rare 比如,疑问句变为感叹句,例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大提升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对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意义深层语义和语篇功能所做出的改变,强化了句子之间的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这是译者根据诗句的

重大。

逻辑关系。规范的运作

3.从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的翻译策略看初始参考文献:

[1]Gideon Toury.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图里认为在翻译中至少存在两种翻译规范,即源语

Translation [M].Tel Aviv: The Porter Institute 规范和目标语规范。若译者倾向于源语规范,那么译文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51.

的充分性会大大提高,但是译作的语言生硬蹩脚,会降[2]Gideon Toury.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么译文的可接受性会增加,但其充分性也会相应受到影低读者的阅读兴趣。相反,若译者倾向于目标语规范,那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57-61.响,无法做到对原文的忠实翻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决[3]林语堂.苏东坡传[M].张振玉,译.长沙:湖南文

策成了一名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艺出版社,2018.

[4]施建伟.林语堂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上所讲操作规范的三个方面,即直译、增译、句式和标我们可从译文的微观层面反观该译作的初始规范,综

社,1999.

点选择,其中既涉及充分性,又涉及可接受性,可见这[5]朱文拿,张小曼.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刘殿爵《论

两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翻译过程中林语堂在追求语》英译本[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

读者的可接受性,尽力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文本的充分性来表现中国文化思想的同时,也适当考虑

作者简介:丽(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四、结语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为译者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

翻译理论与实践。

-031-2019年

第17期(总第165期)

合呗”的特点》一文中提到《恳合呗》与古代联系密切。“其中一说来自乌蒙山区,公元前先祖分封六侯的时代,各侯国各部落之间不断发生冲突8世纪是彝族和战争。彝族先民经历了频繁的战争,伤亡惨重。为了彝族先民在护送阵亡将士途中,以马铃为道具,通过舞使灵魂能回归到祖地,人们把阵亡的将士遗体运回家乡。

蹈来抒发悲痛之情,与自己的战友告别。其二说,彝族先民在世时骑马、翻山、过河,与外族战斗,舞蹈中的骑马、战斗等技巧表演就是为了追忆死者生前事迹,以此悼念。”另有学者认为彝族先民在征战途中,伤亡惨重,领队将士为安定军心,扰乱敌军,便下令让将士晃动战马上的铃铛,以此鼓舞士气,使赢得胜利。战后为纪念伤亡的战士及再现征战的历程,“铃铛舞”便被保留下来。从《喀红呗》的道具及舞蹈动作特征、舞队变化来看,也有军事征战的遗留。《喀红呗》一般多为求跳舞人数仅限于双数。)舞者右手握铃铛,左手执白4人所舞,也可6人、8人或12人(《喀红呗》要带;舞蹈动作古朴简单,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步伐交错,舞者以腰部为轴做前后左右扭动,或前俯后仰,或互相背驮;舞队变化复杂,舞者行进过程跟随马铃的伴奏,步步紧逼,气势恢宏。按龙正清先生的解释,《喀红呗》属于舞蹈与叙事相结合的“战状舞”。此种从传至民间的舞蹈,并延续于丧葬风俗中,由此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始舞蹈,尚属少见。

二、《喀红呗》的动作简述

有根据笔者在田野调查期间采访所得,《喀红呗》2425念六祖所舞。按照王思荣先生的介绍,《喀红呗》与彝

组代表了彝族的组动作内容,256个祖先所分为的组动作中第一组为请神曲,其与24个支系,为纪25族祖先的迁徙、组动作介绍整理如下。征战有关。现将王思荣老师对《喀红呗》

(1)请神曲,意为照此节奏开始活动跳舞活动。事的动作描述。(2)牛擦背,该组动作是对相互帮忙合作完成农军剿灭。里,努力要把草地翻个底朝天,比喻隐蔽作战,要把敌

(3)毛狗钻洞,彝语哦得斯啜颇,意为动物在草

灭敌巢。

(4)猴子搬桩,彝语诺瓦诺酬谷,意为互相合作,剿(5)猴子搬疙瘩,意为绕路(绕砖)走。中,为获取食物,互相背驮,互相帮扶。

(6)猴子爬桩,意为彝族人民在生产劳作过程-032-(7)猴子抓背,意为内部团结,互相帮扶,即两2019人背对背,旋转腰部互相拥抱做交叉步。年

跨手翻转。(8)猴子摔跤,意为行走途中遇到的重重障碍,即第17(9)羊角碰角,意为征战过程中互相推动的场景。期((10)老虎跌膘,民间称土跟斗,象征行军中的总第艰难险阻。

165(11)猪拉耙子,描述田间劳作的情景,主要体期现队形变化。

(12)翻山越岭,形似搭桥,一人从另一人身上

翻滚过去,比喻迁徙路上过河、爬山时的不易。

吵后或做了错事后,迷途知返,最终全家团圆的景象。(13)夫妻团圆,转十字架,意为夫妻二人在争程中取得胜利后,围圈跳舞,互相团结庆祝。(14)猴子拥抱,意为彝族先民在征战或打猎过谷子。

(15)粮杆打荞,反映彝族人民生产劳作,即打有的一切困难都会过去。

(16)爬山涉水,意为躲避灾难,只要肯努力,所族故事。猴儿搓蛆是彝族人用脚蹍拧驱虫的动作。(17)猴子搓蛆,该组动作表现的是一则彝族民了得到生存食物,多人共同合作努力的样子。(18)猴子摘果,意为互相合作,表现生活中为(19)编院桩,意为劳作中互相帮助分享。彝族狩猎生活的体现。

(20)老鹰拿鸡,学习大自然中的动物捕获食物,是(21)猴子坐轿,脱旧穿新,新生活的向往。民间生活测,反映生活现象。

(22)骑马游城,生活场景,观天象预测天气,观(23)老鹰展翅,意为克服艰难险阻。

(24)毛狗拨草,意为寻找食物,表现狩猎。

(25)四马追羊,赶走戾气,将好的留在身边。是一个关于劳动、迁徙、征战的舞蹈。

通过以上25组动作称谓,我们可以得出,《喀红呗》崎岖的山路,因村落地处乌蒙山区,逶迤的山褶、贫瘠的土地、

红呗》在村落丧葬仪式中能够较好地遗存下来。在笔者交通工具的缺失等因素,使得小米多村《喀田野调查期间了解到,村落中老的少的都会跳,先前是禁止女性跳,现在也有少许妇女会跳,村中有自己的表演队,每逢村中人去世,展演队便会受邀来到主家,进行昼夜的人”的演变,因功能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又随着村落“狂欢”。《喀红呗》经历了从“娱神”到“娱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各级文化馆对民间舞蹈的关注,《喀红呗》在传统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舞蹈内容更加丰满,形式更加完善。有些村落将《喀红呗》与体育、健身相结合,有些村落则将《喀红呗》进行动作的美化,减少其原始风格,将其搬上舞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转变,《喀红呗》都是彝家人民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态度的呈现。参考文献:

[1]陶波.乌蒙山区彝族“恳合呗”研究[J].红河学院

学报,2017(6).

[2]杨军.贵州彝族民间舞“恳合呗”的特点[J].前

沿,2011(16).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身份呈现与‘非遗’舞蹈传承研究——以镇雄县小米多村彝族舞蹈《喀红呗》为例”(2018Y146)。作者简介:赵海潮,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与文化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