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全卷8页,2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禅师(chán) 分外(fèn) 汲取(jī) 自惭形秽(huì) ....B.赦免(sè) 惊骇(hài) 折腰(zhé) 大发雷霆(tíng) ....C.佝偻(1óu) 游弋(yì) 麾下(huī) 成吉思汗(hán) ....D.亵渎(xiè) 恪守(gè) 濡养(rú) 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篝火 忧戚 呢喃 可望而不可即 B.灰尽 贸然 阔绰 富丽堂皇 C.天娇 飘逸 劫掠 断章取义 D.瑟索 坍塌 端祥 自吹自擂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在于,诗人把大堰河对儿子的爱,升华为祖国大地上如大堰河般的母亲们对她的儿子的爱:把兄弟之间的亲密之情升华为黑暗中底层民众的团结。该诗奠定了艾青以后创作的总体取向一一真、善、美。
B.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的意象是按照诗人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前三节是对最后一节的铺垫,第四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乡愁升华为家国之思。
C.《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灵活运用了拟人、比喻、呼告、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加上诗人丰富的想象,使全诗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在抒发情感,描摹场景,增加诗意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D.《敬业与乐业》这篇议论文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敬业”“有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 4.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A.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B.一方面我们要认真钻研书本,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动手操作。 C.这条路天气好的时候尚且坑注不平,何况一场暴雨过后呢? D.不辛勤地耕耘,不会有丰硕的成果。
5.为满足学生中音乐爱好者的需求,学校筹建“音乐数字资源库”需要从下面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作为资源库首页的配图。你会推荐哪一张?请说明这张图片适合用作配图的原因。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和主题:②80字左右。(3分)
答: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二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4分) 材料一: 近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 学段 小学生 初中生 2020年(疫情影响) 高中生 截止到2020年 14.5% 约11.8% 时间 截止到2020年 截止到2019年 不及格率 约6.5% <10%
材料二:运动者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们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请想象一下,当这种压力转换成一种愉悦,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当运动者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会是怎样的情景…
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强身健体的乐趣,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1)从“材料一”中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材料二”,请你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2分)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4)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明月几时有》)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作州:任知州,②洒然:不拘束的样子。③优游:悠闲自得。④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其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乃公所寄意于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普者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个文段都表现了欧阳修的“乐”,甲文表现了他的“与民同乐”,乙文中管巩用 哪些句子表现了欧阳修真正的“乐”?请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前人阅读《湖心亭看雪》后做的批注。你认为这处批注恰当吗?请结合句子加以 评析。(3分)
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6题。(12分)
①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 ▲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②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一一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 ▲ ),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③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④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⑤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⑥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 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⑦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⑧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成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⑨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⑩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⑪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⑫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扶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魔下持久的人质。 (选自《精神的三间小屋》) 12.为第①、②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4分)
①段:A.自得其乐 B.自惭形秽 C.自我陶醉 D.自怨自艾 ( )②段:A.杀鸡焉用牛刀 B.心有余而力不足 C.不登大雅之堂 D.可望而不可即 ( ) 13.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⑨段画横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简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魔下持久的人质”。(2分)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6~20题。(18分)
文本一
清代袁枚《续诗品》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剩袭数衍之莽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几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几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之情。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家书中感叹词“鸣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
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家书的审美风格》)
文本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文本三
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诚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刷改)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谏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家书的个性风格因创作主体抒情需求而异,有的平淡深沉,有的涕泪纵横,其中并无优劣之别。 B.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能产生共鸣。 C.袁枚认为“法古”和“著我”都应成为家书创作的原则,后者尤其重要,否则就会有敷衍之弊。D.家书创作过程中,强烈的自我色彩与独特的个性风格,会使一封家书成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17.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B.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传统家书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情感并不都能用键盘打出来,青年人还应坚持手写家书。
C.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不少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D.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19.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一段材料是曾国藩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上述文本对以下材料进行简要分析。(6分)
“十八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日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茶
②
①
然”自馁也。”
【注】①十八:十八日 ②茶(nié)然:精神颜丧的样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长大了,乡愁是一块小小的屏幕,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数字时代的乡愁》)
小小的邮票,诉说着对故乡母亲的眷念;窄窄的船票,承载着对家乡新娘的牵挂……时光荏苒,如今,人们的乡愁在一块小小的屏幕间传递。
请你结合材料,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讲述经历,可抒发真情,可展开议论。 (1)命题作文:在这头,在那头
(2)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隔屏相守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书写工整规范。 ③不得抄袭或套作。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参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A (B大发雷霆tíng;C刹chà那;D挑衅xìn。2分) 2.B (A鸠占鹊巢;C震耳欲聋;D要诀。2分) 3.C (2分) 4.B (《羊脂球》是短篇小说集。2分)
5.辛勤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用劳动创造社会价值;从辛勤劳动中体味快乐。(每点1分,共3分)
6.正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分),国徽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刊年号“2021”字样(1分)。
背面:主景图案为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1分),辅以花卉、飘带、光芒线等设计元素(1分),主景图案上方刊“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字样,下方刊面额“10元”字样(1分)。(每点1分,共2分,答到任意2点即可) 7.(1)静影沉璧;(2)长风破浪会有时;(3)秋草独寻人去后;(4)雪拥蓝关马不前;(5)千里共婵娟;(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每句1分,共7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共14分)
8.(1)疾:快 (2)绝:消失 (3哪能还有 (4)西:向西 (5)限:界限,边界
9.(1)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2分)
(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3分) 10.D(2分)
11.D(2分,甲文没有流露出了作者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感;乙文写于明亡之后,隐含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
【丙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边界,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
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二)(共12分)
12.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或赞美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能抓住主要内容,作简明扼要地概括,意对即可)(2分)
13.这些词都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圆明园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她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些词语用得准确,精当,都是在反复凝练的基础上形成的。(1点1分,共2分)着重从作用角度来答,意对即可)
14.答案示例:[A]句,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都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又都是在法国强盗劫掠下遭受了灭顶之灾,作者将二者对比来写,更加突出英法联军的强盗嘴脸。
[B]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既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节奏感,又把圆明园描绘的如诗如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圆明园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英法联军的无知与野蛮的憎恨与鞭达。 (指出写法1分,谈出写法的作用2分,共3分。意对即可)
15.雨果是一位具有同情心的人,他对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伤害深表同情;雨果是一位对世界文明艺术成就极其珍视的人,从他对圆明园的细致描写与赞美中,从他对法国人两度破坏世界文明艺术成就的憎恨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从他对英法联军的辛辣的讽刺与憎恨中可以看出。(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它答案,意对即可) 16.A(2分) (三)(共19分)
17.父亲支持“我”自作主张退学(1分),并花高额学费送“我”去作家班读书(1分);父亲知道“我”因虚荣而高价买了一双不实用的鞋却未批评“我”(1分),并为“我”买了镇上鞋店里最贵最漂亮的鞋(1分)。
18.“温暖”既指鞋子的暖和(1分),又指父亲的爱带给“我”的温暖(1分);“点亮”既指鞋的漂亮招来女孩子的羡慕(1分),又指“我”因为别人的羡慕而充满自信及对父亲的感激(1分)。 19.由“鞋”展开选文主要事件,表现了“我”的自卑与虚荣;突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与疼爱;推动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到2点得4分,答到3点得5分)
20.内容:交代“我”日记中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强调并深化中心(2分);结构:总结全文,与标题相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2分)。
21.C(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⑬段写奶奶的话,间接地表现了父亲的形象) 三、作文(35分)
22.一类卷 32~35分 二类卷 28~31分 三类卷 25~27分 四类卷 21~24分
21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26分。(合乎规范的议论文以27分切入) 【说明】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扶”为题作文,“扶”意为搀扶,扶起。当你身陷河泥进退不能时,一双坚实的手伸来,搀扶着你到达岸上时,你是否会感到无比温暖?当你挂在树梢不能着地时,有人伸出双手,扶你下树,你是否会激动万分呢?生活是由自己演绎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少不了别人的搀扶!当别人的心情悲伤时,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种搀扶;当别人陷入困境时,一次简单的伸手是一种搀扶;当别人失去信心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搀扶......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
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例文】
扶
①夕阳西下,两位老人步履维艰,相互搀扶走向漫漫人生路。搀扶是夫妻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②为打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百万红军排成队列,相互搀扶一起走过艰难的沼泽之地。搀扶是朋友之间一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同甘共苦。
③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旁,束手无策的他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手执盲杖干着急,忽然一双手轻轻地架住他的手,带他前行。搀扶是陌生人的关爱与帮助。
④人类社会是集体群居的社会,谁也不能离开集体而单独存活。漫漫人生路就是一次登山旅行,每个人都会有疲惫的时候,当脚如灌铅之沉重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双手搀扶我们前行,这双手来自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他们的搀扶使我们走过艰难苦恨、走过阴霾。 ⑤不得志的刘备桃园结义,使关羽、张飞搀扶他打江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搀扶他坐稳蜀地。唐太宗李世民也由于魏征的搀扶开创了贞观之治。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哪一位贤君左右没有一位搀扶他坐稳江山的贤臣志士呢?搀扶使他们共同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⑥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没有保伦•爱伦的友情搀扶,还会有今天的微软吗?假使欧阳修没有搀扶王安石、曾巩,唐宋家还会存在吗?友情的搀扶使各行各业“青出于蓝,胜于蓝”,使大师成就了大师。友情应是如此,在最需要的时候一最正确的方式扶对方一把。
⑦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的举动,并不是过分依靠、依赖对方前行。刘禅过分依靠诸葛亮,最终蜀国不复存在;某些拥有特殊天分的天才,由于过分依懒父母,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子”。搀扶需要把握一个度,用力过轻,达不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太重,反而会使自己和同伴都无法前行。
⑧搀扶是双向动作,不仅是他人搀扶自己前行,也是自己帮助他人前进。人生旅途坎坷,搀扶使我们相互帮助,共渡难关,“患难见真情”,搀扶使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人生道路,让我们搀扶前行。
【点评】
文章首先简要列举了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搀扶的事例,得出“搀扶使我们走过艰难苦恨、走过阴霾”的观点。然后又列举了古今中外名人在互相搀扶下共同载入史册,名留青史。接着又从另一个角度“搀扶需要把握一个度”进行了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最后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