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2、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3、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 / 10
5、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6、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7、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4.8 16 0 0 0 0 0 10.8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反应物 C.X中含有氢元素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
8、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
2 / 10
A.pH=1.3的工业废水 C.pH=7.0的蒸馏水
B.pH=4.5的雨水 D.pH=7.3的矿泉水
10、下列四组溶液,只用紫色石蕊溶液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OH KOH HCl C.H2SO4 HCl NaOH
B.NaCl NaOH HCl D.NaCl Na2CO3 Na2SO4
11、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1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 / 10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15、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6、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 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C.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 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4 / 10
1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Fe
B.CO2
C.Fe2O3
D.NaCl
1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9、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2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B.高压锅因为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C.车胎因为暴晒而发生爆炸 D.气球因为充气过多而引起爆炸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__________。
5 / 10
2、在NaOH、Ca(OH)2、Cu(OH)2、Fe(OH)3四种碱中,
(1)属于微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与酸反应溶液呈蓝色的是 ______________;
(4)水溶液通入CO2后有浑浊或沉淀出现的是 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若C表示氯离子,则X=_____。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
6 / 10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F装置收集满O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可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需答两种)。
(4)硫化氢(H2S)是有毒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胶皮管,再向长颈漏斗中 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6)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在b端连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D.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7 / 10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剩余固体质量/g 1.0 2.55 1.5 2.25 2.0 2.10 2.5 2.04 3.0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生成氢气的质量(g) 试求:
(1)m的数值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第一次 15 m 第二次 15 0.04 第三次 15 0.02 七、 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
8 / 10
B.1﹣8a
C.12a
D.8a
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A 3、D 4、D 5、C 6、C 7、D 8、C 9、A 10、B 11、B 12、C 13、B 14、A 15、A 16、D 17、B 18、B 19、C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 ⑤ ④ ① ② ③
2、Ca(OH)2 NaOH、Ca(OH)2 Cu(OH)2、Fe(OH)3Ca(OH)2
3、118.7 6 8 小于 非金属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9 / 10
(OH)2 Cu
1、分液漏斗 吸水(或干燥气体) CO2+H2O=H2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铁架台 锥形瓶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先把导管移
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H2、CH4 B 直至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 水柱液面不下降 AC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0.96 (2)81.7 %
2、(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m的数值是0.04。
(2)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 设锌质量为x。
Zn+H2SO465x652= x0.1g=ZnSO4+H22 0.1gx=3.25g
10g-3.25g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67.5%,
10g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七、 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A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