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云丽 薛芳 周雪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4期
郭云丽 薛芳 周雪莹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
摘要:随着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问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a)-0250-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创业素质。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院校正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并且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意识不强
受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影响,当代大学生较为适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案例、情境模拟、仿真实践等方法增加一些创新创业思维、能力训练环节,但一些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思考,不愿意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训练任务,教学活动总体参与度不高。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也以应付各种考试和考证为主,部分学生有些创新创业的想法,但由于缺少自信、家庭和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这些创新创业的想法没有得到更深地挖掘,往往止步于空想阶段。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也不仅仅限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例,该校的创业课程从第一学年开始一直至第四学年,涵盖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5个方面共十多门课程。在国内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被涵盖在就业指导或职业规划课程中,而且仅占该课程的一小部分,主要灌输一些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环节。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以理论型、科研型师资力量为主,大多数校内专任教师没有一线创业经验,没有关于市场和企业的切身体验,因此设计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难免会与企业脱节。外聘教师大多有企业实战经验,但由于自身精力有限加上不熟悉教学,教学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内容
以自身经验分享为主、系统性不强,学生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效果一般,也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2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1)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意识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一是可以通过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项目载体,设定任务,让学生充分协作,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三是鼓励学生设立各种社团、协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自主调研、策划、组织活动,并进行活动后评价,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次。首先,开设创新学、创业学、理财实务等基础课程,让学生对创新与创业这一概念形成全面充分的了解。同时,结合专业开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外贸公司的创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其次,在此基础上开设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课程,进一步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的技术与步骤,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也可以渗透在传统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例如开设出口产品方案设计、产品发布等课程,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提高了创新创业能力。最后,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此环节应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内教师应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市场、发现、把握和运用商机的能力,例如运用软件模拟企业实践,在课外应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3)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学校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通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同时注重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培养这两个方向。理论型师资要侧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实践、与企业专家对接、科研院所创新实践等方法提高理论型师资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实践型师资要侧重创业教师的企业经验,积极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有丰富创业经历,同时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业环境,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2] 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