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关资料 战略: 古代早期的战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较量。因此,在研争,进行的方式究世界战略格局及不同国家的军事战略,要将其是两军对阵,胜负主要取决于兵从大国防的观念出发,明确其演变和发展的趋员的数量、勇气势。(下一张幻灯) 和体力,作战方法简单,往往一一、 基本概念 次交战就决定胜在讲世界战略格局及美事战略之前,首负,无战略战术之分,随着战争先应明确战略的概念。 的发展和长期实1、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经验的积累,即根据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人们逐渐懂得了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在战争中使用战略,并总结出指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战略方针、原则、计划,导战争的方法,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于是产生战略。 法。 应当说,早在“战略”这个概念出现之前, 人们就已经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只 是没有直接使用战略这个词语来表述。即使在“战 略”这个概念出现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也没 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做出确切的界定。随着社会 的演变,环境的变化,以及军事斗争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运用和驾驭战略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 时,对战略的人士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 2、战略的类型 战略可按社会历史时期、作战性质、使用武 器类型、军种、作战时间等划分不同的类型 (下一张幻灯) 3、军事战略 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
2
域,本义即军事战略,从全局上对军事领域活动 进行的谋划和运筹。 由于近年来“战略”二字被其他领域广泛使 用,为了便于区分,在军事领域之外使用时,须 在“战略”前冠以领域的名称,如政治战略、外 交战略等。 军事战略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判明国家 (集团)安全面临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战略 上的主要对手和作战对象,提出军事斗争所要道 道的总体目的和主要任务,规定战略上的重点方 向、地区,确定准备与实施军事斗争的指导方针 的基本原则,明确斗争的主要手段、形势和协同、 保障的主要方法等,并依此制定总体的行动计划 和实施步骤。 2)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 特点,其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战略思想、 战略环境和军事力量。 战略指导者给予对一定历史时期内上述三方 面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军事斗争的基本国策和 保障国家集团安全的基本方法,就是这个时期军 事战略的基本内容。 3)军事战略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国家总的路线、方针、在军事方面的 具体表现,不同性质的国家和,其战略的目 的不同。对于奉行防御战略的国家来说,维护国 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特 1)战略产生与战争实践,长期使用于军事领
3
别维护的是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下一张幻灯) 4、世界战略格局 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其消长与分化、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格局具有重大影响而又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世界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间力量对比,利益需求和矛盾,以及基本的战略关系。 (下一张幻灯) 二、 当前世界战略格局 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是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的战略动向,既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又互相影响和制约。大国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影响。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的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所推行的战略,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有重大的影响,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一超的局面,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具体多长时间,还要看其他几极的发展,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力量占据着极大的优势,虽然它的经济在连续十多年的增长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2009年出现“两房”次贷危机等,但它在国际上得竞争力和影响力仍然是最强的,处于“超级”地位。尤其是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借“911”事件,2009年,美国经济衰退和中国崛起震惊了全世界,同年主张“美帝国还能持续至少500年”的书在美国、日本、韩国同时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该书原名是《NEXT 100 YEARS 》(未来100年),作者是美国著名军事政治专家乔治.弗里德曼。2011年他在美国出版了续集《THE NEXT DECADE》未来十年,在书里对韩国经济界期待的中国崛起论进行警告,主张中国在以出口为主的结构和贫困的冲突下,未来10年将陷入危机,日本将再次崛起为亚洲最强大国家,对美国未来表现得信心十足,说:“美国占全球GDP的25%。这是中国、日本、德国GDP的总和。韩国等很多国家对美国4
的出口占本国GDP的5%到了一仗,推翻了阿富汗的政权,把军事力10%,美国的海量部署到了中亚地区。在中东地区,美国绕过联外直接投资占全世界海外投资的合国,在伊拉克发动“倒萨战争”,炫耀军事实力,22.5%。虽然美国控制中东石油,进一步巩固其霸主地位。美国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美国在21世纪的首要目标,债务国,但凭此美国在世界市场是要防止在欧亚上出现对美构成战略威胁的发挥着另外一种新对手,从而确保“美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巩影响力。谁也不能摆脱美国的影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 响”。 (下一张幻灯) 来看看美国的几位总统是怎么看待美国承担 世界的意志的吧! 肯尼迪总统:“让每一个国家——不管它对 我们抱有善意还是恶意,都知道我们将付出任何 代价,承担任何义务,迎着任何困难,支持任何 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生存和赢得自由。” 克林顿总统:“要使世界免遭过去的灾难, 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 小布什总统:“美国强盛的经济为美国带来 一个无与伦比的机会,美国应当凭借强大的实力 地位追求更高的目标,繁荣应当有目的,这个目 的就是恢复受人尊重的美国领导地位。” (下一张幻灯) 2、 世界多极化趋势 1)目前的世界从总体上说,是处在一个新 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之中,作为一种过渡状态,当 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一超诸 构筑全球反恐联盟,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打
5
的两极形态,现在则是美国一超独霸的单极局面, 从长远来看,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霸权”, 大英帝国的衰落就是历史见证。美国的国民生产 总值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已由二战初期的46%下 降到现在的25%。它在国际市场上得竞争力也正 受到愈来愈严重的挑战。可以预见,美国的单极 世界之路也是行不通的,多极化是必然的趋势。 可以说,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被打破 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化所取 代的暂时历史过程。从单极到多极化是世界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这也是 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 的根本动因。 而且由于这次世界战略格局的转换具有渐进 性,这将使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保持相当一 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到底持续多长,则取决于世 界其他几极的发展。 2)当今世界多极化向的是哪几极呢? 美国、中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印度) 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 表现在经济上,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美国的 60%,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中国则在 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力量均衡化发展必将 引起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在亚太地区 与美国争夺主导权日趋明显,并且正在隐蔽而又 节制但却是扎扎实实加强其军事力量,逐步建立 强、多元争极”。冷战时期,是以美苏为首较稳定
6
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实力。欧盟在2002年就完成了10国的入盟谈判,是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内聚力更加增强,在外交上,与俄罗斯、拉美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多方交好的同时,与美国在经贸、安全等领域的矛盾和争吵表面化,其作为世界一极的独特性愈显突出。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当先进的科技力量,从长远看,俄罗斯不可能无地削减其军事力量而放弃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它的军事力量仍然是一个可以并可能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已超过英国和法国。拥有的科技人员366万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占世界第三位。2010年印度申请的国际技术专利数量排在世界第35位,出版的科技专著数量位于世界第8位。总兵力则从刚时的28.9万增加至现在的136.5万。近几年的军费开支都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 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突出,早在1990年就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样也算一极”。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天下;20世纪是美国人的天下;21世纪是中国人的天下;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今天的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上起示范作用。 (下一张幻灯) 三、 美事战略 7
1、 美国战略文化的历史溯源 美国的成长历史虽然不足三百年,但其战略思想或者说战略理论的文化渊源应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文明。正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在欧亚引发的一系列文化、思想领域里的大,才为后来北美殖民者的血液注入了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崇尚科学的民主思想、尊重的法制观念以及弱肉强食的竞争意识。 1)上帝的选民 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从历史上看,清教徒这种充满自信、自负的理念构成了日后美国人的不断进取的民族性格和追求扩张的战略理念,九死一生的远航经历、美洲的残酷生存环境、追其宗教自由的磨难,使美国先民们形成了勇于进取的文化精神,至今仍是美国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的高层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决策思维。美国领导人多次为维护重大战略利益而冒险一搏。1950年麦克阿瑟面对朝军的节节胜利和整个智囊机构的反对,大胆组织仁川登陆,迫使朝军转入战略性撤退。再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总统面对可能引发世界末日的核大战,断然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苏联做出让步。 (下一张幻灯) 2)绞杀印第安人 1733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东海岸建成了13个地理上连成一片、政治上相互的殖民 清教徒的基本理念是,人受原罪牵累,本来都不值得救赎。但仁慈的上帝在实践开始之前就选定了一批人作为救赎的对象。谁能被救赎,是一个极端的秘密,没有任何人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人人都要将自己当成被选定的人那样生活,那样要求自己,这样天恩才会降临。 2)印第安人的作战方式与白人不同。印第安人从不打全面战争,很少攻击非战斗人员,把战斗严格在战斗人员之间。他们作战的目的似乎不是消灭敌人,二8
地。但是殖民者仍然不满足,仍然不断发动对印第安人的战争。 虽然印第安人的战斗人员总是分成若干小股,各自单独行动,行动隐蔽,集结快速,采用游击战和伏击战术,却足以对殖民者构成战术上的威胁。掌握相对先进技术的殖民者则习惯采用欧洲式的正面进攻战术,即以密集队形进行近距离平射。因此,在遇到印第安人的骚扰时殖民者甚至无法识别和发现敌人。为弥补白人作战时的不足,殖民者奉行了以毁灭印第安人的社会基础为特征的歼灭战略。避免和印第安人游击战,力争找到印第安人的村庄并把它夷为平地,从根本上断其生路,而后加以歼灭。不顾一起大肆是通过比武战胜敌人。“他们从不互相靠近,……而是在很远的地方朝天射箭,然后盯着天上,看箭落在什么地方,不到箭落就不射第二支箭。这种战斗简直是在消磨时间,而不是要战胜和征服敌人” 普通居民,毁坏其社会财富,这种总体战略成为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战略传统,也构成了有别于欧 洲的战略特色,并对日后美事战略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在19世纪的南北战争,20世纪 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甚至在冷战后的几场局部战 争中,都可以看到美国高度重视运用经济和 军事的整体手段,遏制和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 3)战争时期形成美国的契约思想和民 兵建国。民兵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时期组建的“军”主要是由宾夕法 尼亚6个连,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各2个连凑成的 10个民兵连队。(如要求10-16岁男孩都要接受 军事训练) 1778年正式生效的联邦确保了正规军
9
和民兵相结合的制度。正规陆军人数很少,从未超过5000人。 1812年6月,美进攻加拿大,前后7次北征,除第一、二次取得有限战果外,其他都失败了,美国于1814年7月放弃进攻加拿大,同年8月,英国击败拿破仑,移师北美,转入。但美国在防御战役表现十分出色。说明以民兵为主的,在组织本土防御方面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在实施进攻方面确实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此后,美国开始了建立正规军的探索,200年后,美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但依靠文官治军,常备军与后备军结合的传统则保留下来。 4)1845年美墨战争是美国发起的第一次扩张战争,美国远征墨西哥的兵力从来没有超过12000人,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美军最大限度地节约战争成本,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以最小代价打通了通向太平洋的通道,并增加了119.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1861-1865年南北战争是总体战思想的运用典范。 南北战争双方参战兵力达300万人,伤亡达109.5万人,由于战争中伤亡人数甚多,1862年4月16日,南部同盟颁布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征兵法,规定所有18至35岁的白人男子都要服3年兵役。 (下一张幻灯) 6)18年4月美西战争,成为美国战 5)格兰特的部将谢尔曼忠实地贯彻并发展了总体战战略,在攻占密西西比首府杰克逊城后,把这个铁路枢纽和军需生产城市彻底毁掉,他还把摧毁敌方经济资源同心理攻击结合起来,向南方民众发出恐吓:“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必要的话,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片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 10
争以来持续时间最短的一次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珍珠港所在的夏威夷群岛就是在美西战争中,美国人从西班牙人手中获取不到50年,而且距离美国本土有4500公里之遥的新土地。所以美国本土长达130余年没有收到战火的洗劫。 7)1867年和俄罗斯以720万美元购买阿拉斯加;13年,在美驻夏威夷公使约翰史蒂文斯支持美国商人、传教士和甘蔗种植园武力侵占夏威夷办公大楼,宣布推翻夏威夷女王,建立临时;19年,美国与德国签订瓜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规定西经171度以东所有萨摩亚地区归美国所有。 至此,美国的扩张到海洋扩张基本完成。 (下一张幻灯) 8)在世界大战中成长 (1)一战初期美国所秉承的中立使得美国海外市场迅速扩大,百万富翁增加了17000人,军火出口增长了12倍多,钢铁出口增长了3倍,小麦和面粉出口增长近2.5倍。实现了“和平而体面地征服国外市场”的“合理的雄心壮志”。美国驻英大使沃尔特·佩奇在战争爆发之初就写信给美国总统顾问爱德华·豪斯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破产„„而10年以后,整个世界的前途将会掌握在我们手中。” 保持中立为美国进行战争准备赢得了时间。 战前,美国只关注太平洋和西半球,没有估计到会卷入欧洲战场。直到1916年,其陆军(包 11
远不及英德海军。大战爆发后,美国迅速通过了 一系列加强军事力量的法案,建立国防委员会, 扩大了正规军和国民警卫队,制定了大规模制造 军舰和飞机的计划;国会还授权总统使用武力对 付“任何歧视美国贸易的国家”。 一战结束,美国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华尔 街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还一跃成为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得意洋洋地 表示:“美国现在世界金融和商业上所占的地位和 必须占有的地位,其规模是过去所未曾梦想到 的”。 (下一张幻灯) (2)二战爆发后,美国重申了“中立”。 罗斯福宣布:“我国将继续是一个中立国家„„ 我希望美国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 1938年,美国对华贸易输出额仅为3000多 万美元,对日本则达2亿多美元,另外还持有1 亿美元的日本公债。1941年6月,苏德战争 爆发,日本南下入侵印度,直接威胁美国利益, 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1.3亿元的资产, 并对日本实行除大米和棉花以外的全部禁运。日 美关系急剧恶化,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日情 绪和参战热情,孤立主义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 踪。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准 备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来投入这场战争。”美国参 括国民警卫队)只有25万人,海军作战能力还远
12
议院随即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美日之间随即正式开战。 从本质上讲,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并不是真的要孤立于列强争夺之外。这种与“门罗主义”、“门户开放”的本质一样,都是重商文化,实用主义的产物。其真实意图在于利用德、苏、英、法等欧洲强国之间的矛盾,“在中立的名义下,暂时不参加战争的任何一方,一边在将来出台活动,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权。”因而,美国是一战和二战的最大的赢家,在欧洲、亚洲战场生灵涂炭之时,美享太平。 (下一张幻灯) (二)二战后美事战略的发展 1、两极争霸:陷入达尔文主义的迷思 二战后,美国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导弹核武器的出现,促使美国历届为了维护其霸主地位不断修订其战略。 美国之所以在战后与苏联陷入旷日持久的冷战,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强权政治观。这种政治观,其实就是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中。其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他指出,人类社会同样受“生存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等 13
胜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据此美国战略制定者 认为,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永无休止的生存竞争 是人类的天性;“弱肉强食”是人类社会的绝对 法则;国际竞争中最有效的是强权不是道义;在 竞争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国家利益是处理一切国 际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受这种强权主义文化影响,二战后美国国家 安全战略虽然几经修改和调整,但是始终以称霸 世界为目标。特别是美事战略的演变,不断 以威慑求安全却导致更大的安全威胁,陷入了 “恐怖和平”的怪圈。 (下一张幻灯) • 1945-1952杜鲁门“遏制战略” 所谓遏制战略,就是以核垄断作为讹诈手段, 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联合西 欧诸国和加拿大,建立了北约军事集团; • 1958-1960艾森豪威尔“大规模报复 战略” 此时继续挥舞核大棒,玩弄战争边缘,企 图以核战争威胁苏联及世界各国的人民 运动,宣称要“依靠一支庞大的力量,用我们 选择的武器,在我们选择的地方立即进行报 复”; • 1961-1968肯尼迪、约翰逊“灵活反应 战略” 当时美苏核僵局形成,不过不敢动用,也无力 自然法则的支配,“优越民族”在这种竞争中获
14
同的威胁,要求美军准备打各种战争,特别是 “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 • 1969-1980尼克松、福特、卡特“现实 威慑战略” 此时美国深陷侵越战争泥潭,欧洲军事部署削 弱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该战略实质是玩 弄“大国均势”企图利用中苏矛盾与苏联 展开争夺;在军事上退居二线恢复实力,收缩 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战备指 标降为一个半战争以核力量为盾,常规为 剑。在必要时出动海空军进行支援。 • 1981-1988里根“新灵活反应战略” 当时军事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出现苏攻美守 的战略态势,苏军入侵阿富汗,里根重新采取 了全面对抗的强硬,主要是大幅增加军费 开支,以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势和灵活多变的手 法对付苏联的扩张;在确保可靠威慑的基础上, 加强各种战争准备;一旦威慑失灵或冲突失控, 灵活运用各种军事力量,打赢各种战争;强调 通过加强实战准备获取可靠的核威慑力量;将 军备控制谈判纳入了美国核战略的轨道;主张 在多个战区,多条战线上对苏作战。 (下一张幻灯) 2、一超独霸:自命不凡的世界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 优越感和使命感表现的十分强烈。美国政治学家 打无限战争,该战略提出以不同的方式应付不
15
释:“文明的冲突讲师现代世界冲突演变的最后 阶段”,美国要把自己的“文明”强加于人。 从冷战末期到2011年“911”事件前,美国 军事战略经过了“地区防务战略”、“灵活选择参 与战略”以及营造-反应-准备战略”三次转折。 其核心都是认为美国是维护秩序的“世界”, 有义务向世界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下一张幻灯) • 1992年2月老布什“地区防务 战略”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事战略进行了战 后以来的最大调整,该战略将防务重点由对付苏 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其核心为“全 球威慑,危机反应”。重点准备打局部战争;战略 防御系统的建立侧重于对付有限的弹道导弹的攻 击;在维持战略威慑力量的同时,在兵力部署上, 缩减海外驻军和基地,在关键地区保持前沿存在。 • 1993年克林顿“营造-反应- 准备战略” 克林顿认为需要灵活并有选择地参与对 美国利益关系重大的国际事务。针对美国面临的 地区性不稳定、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危 险以及民主和改革面临失败的危险等“四大威 胁”,提出了以“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作 为基本手段,以“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 突、战斗并获得胜利”作为美军的主要任务,通 塞穆尔·亨廷顿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做了这样的诠
16
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战备和现代化”等措施, 确保“打赢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 突”,从而维护灭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以和 平时期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对各种危机做出反 应、着手准备应付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为三大战略 任务,通过和平参与、危机反应和改善编制 、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全面提高美军实力。 因此,冷战后美事战略不论如何发展演 变,其核心时钟是要维护美国“一超独霸”的地 位,发挥“世界”的作用。正如克林顿在1994 年《战略报告》中宣扬的:“我们是世 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在全球拥有利益,而且 富有责任。”其战略指导所反应的是美国在全球 化时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充满自信和自负, 相信通过“全方位接触”,可以建立一个由美国 领导的国际体系,并追求它所界定的国家利益。 (下一张幻灯) 3、反恐泥淖:“先发制人”战略与新保守主 义 911事件粉碎了美全“坚不可摧”的神 话,并对“世界”的自信和自负提出了质疑。 2002年9月,小布什总统在其战略 中首度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扬言要对伊朗、 朝鲜和“一切的政权、国际”, 采取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并首先将其 直接运用到萨达姆政权。这一战略主张利用美国 拥有的绝对优势力量,以军事实力为首要手段,
17
建立绝对霸权的单极世界,维护美国霸权不容挑战的地位。布什的这种单边主义意识形态,被称为“新保守主义”。 支持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社会力量包括一大部分教右派,这些政治势力开始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后来逐渐入主美国政坛,新保守主义的势力是保守主义势力的一支,但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在对外方面,新保守主义反对传统保守主义的势力均衡理念,认为传统保守主义是被动防守型的现实主义,无法有效保护美国的利益。他们主张“先发制人”地打击将有可能威胁美国利益的潜在敌人,即“进攻型”的现实主义,认为正是美国向苏东集团主动发动“民主”攻势才赢得了冷战的胜利。美国今后应该更主动地在全球发动“民主攻势”,以确保美国的全球利益。为什么“911”事件不但美引起美国人对自身作用的反思,反而导致新保守主义的盛行,并展开新一轮的全球扩张?这需要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去考察。 (下一张幻灯) 美国民众在文化传统上更相信自身实力,这是导致其单边主义、孤立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重要原因。美国民众对国际体系一直不太信任,民间流传着种种有关联合国的故事。其中最让人苦笑不得的一种谣言是,联合国是外国要统治美国的阴谋。美国的右派把联合国看成是美国行使其主权的障碍;左派把国际机构规则看成是非民 18
织中被卷入得太深,更相信华盛顿总统在辞职演 说中的忠告:“让美国离这个世界远一点”。 因此,911事件后,大多数美国人相信必须 依靠自身力量来铲除安全威胁。“新保守主义”利 用美国教原教旨主义与传统的意识形态,来 维系其在国内的影响。但是在美国伊拉克战争胜 利之后,却很快陷入了恐怖袭击的泥潭,长达十 年无法自拔,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反 思“新保守主义”是为美国赢得了更持久的安全, 还是换得了更持久的威胁! (下一张幻灯) (三)美国现行军事战略和核战略 1、美事战略 1)建立新“三位一体”的全面威慑力量; 进攻性打击系统(有核和非核两种); 防御系统(主动和被动两种); 后备反应基础设施(即能够提供新的能力来随时 应对正在出现的威胁) 2)把保卫美国本土作为首要任务; 911以前主要为了实现霸权,之后将保卫美 国本土作为首要任务。国际军事界认为,美国总 体实力超过排在它后面的世界10强之和。美国在 西欧驻军10万,在亚洲(主要日韩)驻军10万 余人,在中东驻军2.5万人,在巴尔干地区2万 人。美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和地中海舰队(第 六舰队)在海湾,海峡、地中海东岸和巴尔 主的规章制度;中间派则担心美国在这些国际组
19
政。美国空军将替代过去的全球到达和全球力量, 在世界各地有300余个军事基地。2009年还成立 非洲司令部,全球参与 3)放弃“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战略,转 向“有能力在一个战区决定性地打赢战争”战 略; 从几场21世纪的战争来看,都是非对称战 争,而且在许多国家的帮助下,美国仍然力不从 心才提出此战略。 美军现在的作战样式追求“三非一零”所谓 三非指的是非对称战、非线性战、和非接触战; 非对称战主要针对传统作战样式而言,如坦克对 坦克,火炮对火炮,而非对称战则是“一己之长 攻彼之短”,根据自身的装备优势,想如何打就如 何打,比如:专攻指挥中心和通信中心,使敌人 瘫痪。非线性战指的是在运送火力、空中投送, 战场快速机动,战术上更多采用穿插分割,包围 迂回战术。非接触战则是让敌人看不见,摸不着, 我打你时,目标明确,你打我时却不知敌人在哪。 2011年11月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确定伊 朗有核武器,美国立即宣布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 行打击,并且宣称要赶在伊朗将离心机等设备转 入山区前进行重点打击。 4)继续保持在欧洲、东北亚的军事基地, 加大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每年都在亚太地区举行军事演习,韩美军演 干半岛南部保持经常性的巡弋。到处干涉他国内
20
求韩方为此承担驻韩美军开支的一半。可见驻韩 美军的区域管理野心。美日则经常进行联合军演, 日本东京、横须贺等地都部署了美国的航母,美 国保持欧洲,东北亚的军事基地,将战略重心向 亚太地区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 力量。 5)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投入巨资发展新型武 器装备。 2000年时,美费为2888亿美元,而我 国为170亿美元,2011年美国国防预算为7250 亿美元,而我们为934亿美元,虽然看似我们增 长幅度大些,但总数和美国仍是差距很远,且分 到人均就更少了。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同时也是世 界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2011年,美国国防预算 7250亿美元,从09年开始,美国的国防预算连 年在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是一个高位的运 行。2012年的国防预算目前为6710亿美元。里 面包括5530亿美元的基础国防预算项目的自主 预算和1180亿美元的海外突发性军事行动(OCO) (主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 而中国在2011年的国防预算为6011亿人民 币,折合934亿美元,增加了2010年基础的 12.7%,美国的各种的媒体就不停散布中国威 胁论。 美国国防部2011年财政预算将特种经 韩国一方在1994年要回了军事指挥权,但美国要
21
兵和提升军方非常规作战能力,还称将把网络空 间与陆海空天等量齐观,视为潜在冲突区,正发 展新手段在这范畴活动,国防部正建立一支网络 专家,去“防卫”美国在全球4000军事设施 的超过1.5万套不同的计算机网络。 (下一张幻灯) 2、美国的核战略 1)奉行“遏制”、“打赢”并举的核战略方 针; 首先是遏制,美国的核武器数量、质量都是 最多最好的,使得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对美国使用 核武器,一旦美国使用核武器就要赢得战争的胜 利。每年在核武库的维护费用就高达50亿美元。 美国和俄罗斯在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确 定,到2007年12月31日前,分别将核弹头减少 至2500枚到2000枚,事实证明,并没有履行相 应的条款。而且新型的核弹头向小型化、微型化 方向发展,将旧的核弹头进行改造。 2)建立“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这个三位一体指的是陆基导弹、战略轰炸机 和潜艇战略核导弹,07年5月在导弹防御系统上 就额外多批准了85亿美元。这一点我国也具备相 通的能力,今年的深海测量船的研制成功。 3)确定软硬兼施的核战略打击目标; 所谓软目标(如机场、城市等地面军事、政 治、经济中心,好打的目标。硬目标是地下的目 费增加近6%至63亿美元,足以多添2800名特种
22
标)美国核武及一些军事战略家认为只有发展小当量的钻地核武器,摧毁敌方深藏在地下的掩体或国家指挥控制中心。 4)筹建攻防兼备的核战争体系; 美国的核战争体系主要源自星球大战计划的总体设想,星球大战计划主要部署地基和天基武器,在天基部署动能武器(5倍10倍于音速的武器)及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武器)等。地基部署陆基导弹; 目前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就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延续,我国拥有突破其防御的技术即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 5)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美国无疑是最有资格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是它在1972年就退出了国际反导条约,在未来战争中,不排除美国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去年奥巴马承诺不对无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在2011财年预算中逾20亿美元用于“核武库支持项目”增幅达25%、16亿美元用于科研工程(增幅超过10%)、超过23亿美元用于基建(增幅4.7%)包括准备兴建新设施,取代已老化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实验室等。在核武研究和保安的开支有很大增幅,使得遭来反核组织的质疑。 (下一张幻灯) 思考题:
NNSA表示,有关投资是要确保美国可以减少核武储存但又可应付国家需要,亦可保障核武储存安全。但是核武监察组织“洛斯阿拉莫斯研究组”的总监米洛(GERG MELLO)称,“自里根当权初期以来,美国从没出现过像这样的核武活动开支增长”,有形容预算案的相关安排,是“对参议院共和党人的全面投降”。共和党坚持,裁核的同时,必须伴随将核武设施现代化。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