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约为30𝑁

B.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2×104𝑃𝑎C. 中学生手的握力约为35𝑁D.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𝑁

2.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B. 空间站上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

C. 测量力时,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或水平放置,不得倾斜D.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4. 如图是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参加比赛项目时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冰球比赛中杆对冰球的力与冰球对杆的力是一

对相互作用力

第1页,共25页

B. 如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时惯性变大

C. 如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转体时,相对于滑雪板,运

动员的脚是运动的

D. 如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匀速滑行时受到的是平衡力

5. 如图所示,撑杆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杆也会恢复原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撑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B. 在弹性限度内,撑竿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C. 撑竿受到的弹力是由撑竿形变产生的D. 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是由撑竿形变产生的

“舞6. 元宵节期间武汉园博园中的舞狮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如图为“狮子乙”站在水平地面上舞动,“狮子甲”站在“狮子乙”身上静止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狮子甲”和“狮子乙”都处于平衡状态

B. “狮子乙”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狮子乙”的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

C. “狮子乙”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D. “狮子甲”竖直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力平衡

第2页,共25页

7. 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从水平面冲上斜面后,最终静止在𝐴点。若水平面和斜面的粗糙程

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B. 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C. 木块在𝐴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D. 木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8. 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

头紧套在锤柄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 锤头向下运动时有惯性,被套紧时没有惯性

C. 运动的锤柄和锤头先后都由运动变为静止,是因为受到了阻力D. 锤头向下运动得越快,受到的惯性力越大

9. 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下列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 自行车的滚动轴承

B. 涂有防滑粉的手

第3页,共25页

C. 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刷冰

D. 给门轴加润滑剂

10. 如甲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

静止。如乙、丙图所示,两手的食指用力使铅笔沿竖直方向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小B. 甲图中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D. 丙图中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强可能相

C. 乙图中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强可能相等

11.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活塞式抽水机B. 锅炉水位计

C. 茶壶D. 船闸

12. 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页,共25页

A. 把甲装置中的玻璃管变粗,同一位置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变小B. 大气压的数值等于水银槽底部到玻璃管内液面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C. 把甲装置从山下拿到山上,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D. 把乙装置从山下拿到山上,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13. 下列现象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 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

B. 图乙所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C. 图丙所示地铁站台边,人必须站在黄色以外的区域候车D. 丁图所示飞机产生的升力奥秘就在飞机的翅膀上

14. 一个空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如图所示的液体中,甲、乙图中瓶口朝

上,丙图中瓶口朝下,这三次药瓶在液体里的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页,共25页

A. 如果没有橡皮膜,液体就不会产生压强

B. 在甲、乙图中,瓶口的橡皮膜向内凹,在丙图中,瓶口的橡皮膜向外凸C. 在甲、乙图中,乙图中橡皮膜凹进得多一些D. 在乙、丙图中,丙图中橡皮膜凹进得多一些

15. 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𝑐𝑚的正方体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它的上

表面距离液面ℎ1为5𝑐𝑚,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𝐹2为13.5𝑁,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𝑃𝑎B. 这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𝑘𝑔/𝑚3C. 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强为450𝑃𝑎D. 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力为4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0分)

16. 如图甲所示,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到小铁球的

速度______ 。再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水平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如图乙所示,看到小球的运动发生变化,以上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说明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______ (填“可能有”或“没有”)力的作用。如图丙所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可以看到两块磁体同时快速分开,这说明物体间______ 。

17. 屋顶风帽是利用自然风使风帽旋转实现室内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它不用电,无噪声,节能环保。只要速度为0.2𝑚/𝑠的微风即可让其轻盈运转。风帽转动时其内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______ ,室内的污浊气体在______ 作用下被排出。已知屋顶的面积是45𝑚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为______ 。

第6页,共25页

18. 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所

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的水由于受到______ 的作用而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此时瓶内水上方的气压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

19. 如图所示,物体𝐴在水平推力𝐹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此过程中,物

体𝐴受到的摩擦力______ ,物体𝐴对桌面的压力______ ,物体𝐴对桌面的压强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圆柱体𝑎、𝑏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𝑎、𝑏的高度之20. 如图甲所示,

比为1:2,他们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则𝑎、𝑏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1.0分)

21.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 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

第7页,共25页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 。

(4)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物体的运动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 不变的性质。

22.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向两托盘放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发现木块能够保持静止,此时木块受力______ (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进一步探究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可以将木块换成小车,以减小______ 对实验的影响。

(2)如图乙所示,在卡片平衡时,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卡片______ (填“能”或“不能”)

保持静止,说明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需要______ ;若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可以探究彼此平衡的两个力需要______ 。

(3)将图乙中的卡片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左右两边各挂200𝑔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 𝑁。

23. 如图,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并使其做______ 运动,此时图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 𝑁;如果拉力增大到3𝑁时,摩擦力为______ 𝑁。(2)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______ 。

第8页,共25页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小明同学比较的是第______ 次实验。但是他进行第3次实验操作时,弹簧测力计拉到了最大测量值,木块还是未被拉动,为了完成探究,他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将实验结果与第______ 次实验进行比较。

24.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乙、丙,说明当压力相同时,______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图乙中海缩受到的压强𝑝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𝑝′的大小关系为𝑝 ______ 𝑝′(填“>”“<”或“=”)。

(4)实验后,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5)在乙图中画出砝码的受力示意图。

25. 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漏气了,用手按压橡皮膜时,𝑈形管液面______ (填“有变化”或“无变化”),则需要拆下软管重新安装。

(2)要在图1乙的基础上探究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比较乙、丙两图可知,在深度一定时,______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如图2为拦河坝的截面图,把它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原理是:______ 。请在图2中画出拦河坝𝐴点处受到水的压力𝐹的示意图。

第9页,共25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6. 武汉“智慧交通”逐步建立起至高铁站、机场等核心交通枢纽的自动驾驶运营专线,将

打造“自动驾驶第一城”,为更名的武汉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如图甲为智能公交的概念车:搭载5𝐺系统,四轮驱动(汽车的前后轮都产生动力),四座对坐布局,车长4.5米,最多可容纳6人。

(1)当自动驾驶车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时,请在图乙中画出该车轮受到地面摩擦力的示意图。

(2)自动驾驶车空载时的质量为2.82𝑡,满载时的质量为3.42𝑡,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𝑐𝑚2,求该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如图丙是智能公交的制动工作原理图。当踩下制动踏板时,活塞𝐴推动液压油,对液压油产生一个压强,液压油能够将这个压强大小不变地传递给活塞𝐵和活塞𝐶,使制动摩擦片紧压在制动盘上实现制动。已知活塞𝐴与活塞𝐵、𝐶的高度差为50𝑐𝑚,活塞𝐴的面积为5𝑐𝑚2,活塞𝐵.𝐶的面积均为20𝑐𝑚2,液压油的密度为0.8×103𝑘𝑔/𝑚2,不计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求①未踩下制动踏板时,液压油对活塞𝐵的压强为多少?

②踩下制动踏板,活塞𝐴对液压油的压力为600𝑁时,每个制动摩擦片对制动盘的压力是多少?

第10页,共2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𝐵

【解析】解:𝐴、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约为2𝑁,故A错误。

B、中学生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𝑐𝑚2,即0.02𝑚2,双脚面积𝑆=0.04𝑚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𝑘𝑔,压力𝐹=𝐺=𝑚𝑔=50𝑘𝑔×10𝑁/𝑘𝑔=500𝑁,压强𝑝==1.25×104𝑃𝑎,故B正确;

C、中学生的握力在450𝑁左右,故C错误;D、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𝑁,故D错误。故选:𝐵。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𝐹𝑆500𝑁=0.04𝑚22.【答案】𝐵

【解析】解:𝐴、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上,图中作用点错误,故A错误;B、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上,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𝐶𝐷、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图中重力的方向错误,故CD错误。故选:𝐵。

在物体上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重力的示意图。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不管物体是否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答案】𝐷

【解析】解:𝐴、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故A错误;

B、若将该实验移至中国空间站,由于失重,不能测量重力,但还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故B错误;

第11页,共25页

C、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故C错误;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故D正确。故选:𝐷。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秒表测时间、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长度、温度计测温度、电能表测电能、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等等。

本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是我们研究力学时都要用到的,需要掌握。

4.【答案】𝐴

【解析】解:𝐴、冰球比赛中杆对冰球的力与冰球对杆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时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转体时,相对于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位置不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匀速滑行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𝐴。

(1)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4)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受非平衡力。

本题通过冰雪运动场景,考查了对相互作用力、惯性、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平衡状态等的理解与应用,有一定综合性。

5.【答案】𝐶

【解析】解:𝐴、撑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故A正确;

B、在弹性限度内,撑竿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故B正确;

第12页,共25页

C、撑竿受到的弹力是由运动员产生的,故C错误;D、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是由撑竿形变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与物体接触,并要发生弹性形变。

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属于基础题。

6.【答案】𝐶

【解析】解:𝐴、由题意可知,“狮子乙”站在水平地面上舞动,没有处于平衡状态,“狮子甲”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狮子乙”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狮子乙”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狮子乙”抬起一只脚后对地面的压力还等于甲、乙的重力之和,而重力大小没变,即压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

D、“狮子甲”竖直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故选:𝐶。

(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4)“狮子甲”竖直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7.【答案】𝐴

【解析】解:𝐴𝐵、木块冲上粗糙斜面的过程中,木块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因此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静止在斜面上时,木块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因此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故摩擦力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B错误;

C、木块静止在斜面上的𝐴点时,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故C错误;

D、木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在水平面和在斜面上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不同,则木块受到的摩

第13页,共25页

擦力大小不同,故D错误。故选:𝐴。

(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摩擦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即可正确解题,有一定难度。

8.【答案】𝐶

【解析】解:𝐴、由题意知,原来锤柄和锤头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撞击硬物,受力而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下运动,所以就套紧在锤柄上了,因此,这一过程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A错误;

B、锤头向下运动时和被套紧时都有惯性,故B错误;

C、运动的锤柄和锤头先后都由运动变为静止,是因为受到了阻力,是阻力改变了它们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整个过程中,锤头的惯性大小不变。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D错误。故选:𝐶。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查了利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还要搞清力与运动的关系,属基础题。

9.【答案】𝐵

【解析】解:

A、自行车的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手上涂上防滑粉,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B符合题意;

C、冰壶运动员不断用刷子刷冰,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给门轴合页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𝐵。

第14页,共25页

(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0.【答案】𝐷

【解析】解:

𝐴𝐵、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力也相等。由此可知:两手指受到的铅笔的压力相同,由于右边的受力面积小,由𝑝=可知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故AB错误;

C、图乙的方法,铅笔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受两手指的压力和重力三个力的作用,故笔尖对手指的压力比笔尾对手指的压力大,且受力面积较小,由𝑝=可知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一定比笔尾对手指的压强大,故C错误;

D、图丙的方法,铅笔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受两手指的压力和重力三个力的作用,故笔尾对手指的压力比笔尖对手指的压力大,但受力面积较大,由𝑝=可知铅笔对两个手指的压强可能相等,故D正确。故选:𝐷。

(1)从铅笔所处的平衡状态入手,分析两手指的受力大小关系。手指所受铅笔的压力等于手指对铅笔的压力,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压强的大小由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只需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即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时要用好控制变量法。

𝐹𝑆𝐹𝑆𝐹𝑆11.【答案】𝐴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第15页,共25页

根据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解答】

A.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茶壶的壶盖上有小孔,壶嘴上端有口,壶身和壶嘴底部相连通,是连通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𝐷

【解析】解:𝐴、把甲装置中的玻璃管变粗,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高度不变,故A错误;B、大气压的数值等于水银槽液面到玻璃管内液面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错误;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把甲装置从山下拿到山上,管内水银柱高度将变低,故C错误;D、将自制气压计从地面移至山顶,外界大气压强降低,瓶内空气压着水柱上升,所以,玻璃管内的水面会上升,故D正确。故选:𝐷。

(1)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能支持约760𝑚𝑚高的水银柱,与管的长短(当然不能短于760𝑚𝑚)、粗细、倾斜与否都没有关系。但如果管上方混入空气就不同了,因为空气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强,从而抵消了一部分外界气压,从而使水银柱变短;(2)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自制气压计,瓶内水面上方气压等于大气压与液柱压强之和。本题考查了托里拆利实验、自制气压计的原理等,属基础题。

13.【答案】𝐵

【解析】解:

A、对着两张平行的纸吹气,两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两纸的外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两纸受到两边向内的压力差,所以两张纸被压到一起,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A不合题意;

B、如图所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是因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

第16页,共25页

强,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B符合题意;

C、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所以人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C不合题意;

D、相等的时间内,空气经过机翼上面的路程大于下面的路程,机翼上面的空气流速大于下面的流速,机翼上面的压强小于下面的压强,出现压强差,出现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向上的升力;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故D不合题意。故选:𝐵。

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有意义。

14.【答案】𝐷

【解析】解:𝐴、实验中通过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如果没有橡皮膜,液体仍然会产生压强,故A错误;

B、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甲、乙、丙图中瓶口的橡皮膜都向内凹,故B错误;C、在甲、乙图中,橡皮膜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甲图中橡皮膜凹进得多一些,故C错误;

D、在乙、丙图中,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丙图中橡皮膜凹进得多一些,故D正确。故选:𝐷。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根据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𝑝=𝜌𝑔ℎ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𝑝=𝜌𝑔ℎ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液体压强影响因素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15.【答案】𝐶

第17页,共25页

【解析】解:

A、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𝑝==

𝐹𝑆13.5𝑁 =1.35×103𝑃𝑎,故−4210×10×10𝑚A错误;

B、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𝑝下=𝜌𝑔ℎ下=𝜌×10𝑁/𝑘𝑔×15×10−2𝑚=1350𝑃𝑎,𝜌=0.9×103𝑘𝑔/𝑚3故B错误;

C、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强𝑝上=𝜌𝑔ℎ上=0.9×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5×10−2𝑚=450𝑃𝑎,故C正确;

D、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力为𝐹=𝑝𝑆=450𝑃𝑎×10×10×10−4𝑚2=4.5𝑁,故D错误。故选:𝐶。

(1)根据𝑝=求得压强;(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𝑝=𝜌𝑔ℎ求出液体的密度;(3)利用液体压强公式𝑝=𝜌𝑔ℎ求出上表面压强;(4)根据𝑝=求得压力。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𝐹𝑆𝐹𝑆16.【答案】变大 可能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磁铁对小铁球有力的作用,所以铁球滚动的速度加快;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后,在水平桌面向前滚动过程中,受到侧面的磁体力的作用,使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速度减小。说明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

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可以看到两块磁体同时快速分开,两个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变大;可能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需要清楚的是,物体运动状态包含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

17.【答案】小 大气压 4.5×106𝑁

第18页,共25页

【解析】解:风帽转动时其内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所以室内的污浊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排出;

大气对屋顶的压力𝐹=𝑝𝑆=1.0×105𝑃𝑎×45𝑚2=4.5×106𝑁。故答案为:小;大气压;4.5×106𝑁。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知道大气压强和受力面积,可利用压强的公式变形𝐹=𝑝𝑆计算大气作用在房顶表面上的压力。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难度不大。

18.【答案】重力 小于

【解析】解:当把装满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时,由于大气压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来;当盆景中的水由于蒸发和盆景的吸收,水面下降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由于重力作用水会流出,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淹没,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如此反复,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故答案为:重力;小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随着盆中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继续没入水中,空气不再进入,如此反复。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19.【答案】不变 不变 变小

【解析】解:

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重力不变,压力就不变;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不变;在向右推动过程中,受力面积增大,由𝑝=可知物体𝐴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不变;变小。

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随着向

𝐹𝑆第19页,共25页

里推进,接触面积(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变小。

此题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力平衡的条件、压强大小的变化,难度不大。

20.【答案】1:4 4:1

=8𝑔/𝑐𝑚3,【解析】解: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实心圆柱体𝑎的密度:𝜌𝑎=𝑉𝑎=

1𝑐𝑚3=1𝑔/𝑐𝑚3,实心圆柱体𝑏的密度:𝜌𝑏=𝑉𝑏=34𝑐𝑚实心圆柱体𝑎、𝑏的质量相等,由𝜌=𝑉可知,实心圆柱体𝑎、𝑏的体积之比:𝑉𝑎=𝜌𝑎=,𝑏𝑚𝑎8𝑔𝑚𝑏4𝑔𝑚𝑉𝜌𝑏18𝑆𝑉ℎ1×21ℎ=𝑉𝑎ℎ𝑏==;由𝑉=𝑆ℎ可知,实心圆柱体𝑎、𝑏的底面积之比:𝑆𝑎=𝑉𝑎𝑏8×14𝑏𝑏𝑎ℎ𝑏𝑉𝑎实心圆柱体𝑎、𝑏的质量相等,由𝑝===𝑆可知,实心圆柱体𝑎、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𝑝𝑏𝑆𝑆=

𝑚𝑎𝑔𝑆𝑎𝑚𝑏𝑔𝑆𝑏𝐹𝐺𝑚𝑔𝑝𝑎=𝑆𝑏=。

𝑎𝑆41故答案为:1:4;4:1。

(1)根据图乙信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𝑎、𝑏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知𝑎、𝑏的体积之比,根据𝑉=𝑆ℎ可知𝑎、𝑏的底面积之比;

(2)根据𝑝===𝑆可知𝑎、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𝑆𝑆本题考查密度公式、重力公式、体积公式以及压强公式的应用,求比值问题时要细心,以免颠倒顺序而出错。

𝐹𝐺𝑚𝑔21.【答案】重 支持 同一高度 越远 慢 不需要 运动状态

【解析】解:(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此时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作用;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知: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速度;

(3)由实验知毛巾最粗糙,对小车的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近;木板最光滑,阻力最小,滑行距离最远;故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第20页,共25页

质。

故答案为:(1)重;支持;(2)同一高度;(3)越远;慢;(4)不需要;运动状态。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关键;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准确哪个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很关键;

(2)为完成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滑行距离越远;(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回答。

本题是探究物体的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控制速度的方法,同时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及推理的得出,这也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22.【答案】平衡 摩擦 不能 在同一直线上 在同一物体上 2

【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向两托盘放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发现木块能够保持静止,则小车两侧受到的水平拉力大小相等,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小车与木块相比,与桌面的摩擦力会更小,因此用小车而不用木块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把小卡片一剪为二,变为两个卡片,观察两个小卡片都运动了,说明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3)如果将小车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边各挂200𝑔的钩码,其受到的还是一对平衡力,其读数应为𝐹=0.2𝑘𝑔×10𝑁/𝑘𝑔=2𝑁。

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2)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3)2。

(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小车与木块相比,与桌面的摩擦力会更小;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将卡片剪断既可以由一个受力物体变为两个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由移动的绳子各处受力相同。

本题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实验,也是常考内容,

第21页,共25页

一定要掌握其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步骤等问题。

23.【答案】匀速直线 2.6 2.6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3 取下砝码 1

【解析】解:(1)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并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此时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𝑁,读数是2.6𝑁,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6𝑁,如果拉力增大到3𝑁时,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不变,仍为2.6𝑁;

(2)比较第1、2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2中压力大,测力计示数也大,故可初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要控制压力相同,故小明同学比较的是第2、3次实验。但是他进行第3次实验操作时,弹簧测力计拉到了最大测量值,木块还是未被拉动,说明滑动摩擦力过大,为了完成探究,应减小滑动摩擦力大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小压力,故他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取下砝码,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将实验结果与第1次实验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6;2.6;(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2、3;取下砝码;1。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根据测力计读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分析;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第3次实验操作时,弹簧测力计拉到了最大测量值,木块还是未被拉动,说明滑动摩擦力过大,应减小滑动摩擦力大小,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小压力,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4.【答案】海绵的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越小 >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第22页,共25页

【解析】解:(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通过比较图甲、乙可知,压力相同,乙中受力面积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根据𝑝=,因两种情况下压力相同,面丁中受力面积大,则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𝑝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𝑝′的大小关系为𝑝>𝑝′;

(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实验后,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压力变小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乙图中砝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砝码的受力示意图如下所示:

𝐹𝑆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越小;(3)>;(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5)

(1)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回答;(3)根据𝑝=分析;(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据此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和根据𝑝=

𝐹𝑆𝐹𝑆第23页,共25页

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5.【答案】无变化 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 液体密度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

【解析】解:(1)用手按压橡皮膜𝑈形管液面无变化,说明𝑈形管的气密性不好,则需要拆下软管重新安装;

(2)要探究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应控制液体密度与深度不变而改变探头的方向进行实验,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

(3)由乙、丙所示实验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液体产生的压强不同,丙图中盐水密度大,液面高度差大,液体产生的压强大,由此可知,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图2为拦河坝的截面图,把它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

大坝受到水的压力,作用点在大坝侧壁的𝐴点处,方向垂直于表面指向大坝,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无变化;(2)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3)液体密度;(4)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上图所示。

(1)用手按压橡皮膜𝑈形管液面无变化,说明𝑈形管的气密性不好,只要取下软管,让𝑈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𝑈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要探究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应控制液体密度与深度不变而改变探头的方向进行实验;(3)比较乙、丙实验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𝑈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是否相等,得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压力属于弹力,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力的作图。

26.【答案】解:(1)根据车轮为主动轮,给汽车提供动力,则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水平向右;

在与地面接触处画出摩擦力,如图所示:

第24页,共25页

(2)满载时的质量为3.42𝑡,重力𝐺满=𝑚满𝑔=3.42×103𝑘𝑔×10𝑁/𝑘𝑔=3.42×104𝑁,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𝐹=𝐺=3.42×104𝑁,满载时喷洒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𝑝==

𝐹𝑆3.42×104𝑁=3.42×105𝑃𝑎。

4×250×10−4𝑚2(3)未踩下制动踏板时,液压油对活塞𝐵的压强𝑝=𝜌𝑔ℎ=0.8×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0.5𝑚=4000𝑃𝑎;

踩下制动踏板,活塞𝐴对液压油的压力为600𝑁时,对液压油的压强𝑝′=𝑃𝑎。

根据帕斯卡原理,活塞𝐵处的压强等于𝐴的压强,则产生的压力𝐹=𝑝′𝑆=1.2×106𝑃𝑎×20×10−4𝑚²=2400𝑁。答:(1)如图见解答;

(2)该车满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42×105𝑃𝑎。

(3)①未踩下制动踏板时,液压油对活塞𝐵的压强为4000𝑃𝑎。②每个制动摩擦片对制动盘的压力是2400𝑁。

【解析】(1)根据车轮为主动轮,给汽车提供动力,则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

(2)根据𝐺=𝑚𝑔计算满载时的总重力,满载时喷洒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根据𝑝=计算压强。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𝑝=𝜌𝑔ℎ计算液体压强;

根据𝑝=计算活塞𝐴对液压油的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知活塞𝐵的压强,由𝑝=计算压力。本题考查压强、摩擦力、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𝐹𝑆𝐹𝑆𝐹𝑆600𝑁𝐹′==1.2×106−42𝑆′5×10𝑚第25页,共2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