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2分)“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哪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的( )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2.(2分)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产生了的认识。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下午放学同学排队出校门的平均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约为100kg D.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3.(2分)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的路上,若说他肩上背着的书包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小明自己 C.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
4.(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B.用电脑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属于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5.(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墙壁上的手影
第1页(共17页)
B.池塘中塔的倒影
C.天空中的彩虹
D.水中的鱼儿
6.(2分)小明的奶奶有一只放大镜,放大镜的焦距为12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A.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12cm D.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2cm
7.(2分)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8.(2分)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kg棉花的质量小于1kg大豆的质量
第2页(共17页)
B.把“铁杵磨成针”时,铁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C.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质量也变小了 D.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
9.(2分)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称量时,向砝码盘中加砝码的顺序是由小到大
D.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10.(2分)体育课结束后,小明将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半杯水(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半,密度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11.(2分)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内装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 C.丙容器中液体
B.乙容器中液体 D.无法判断
12.(2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运动会上,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运动状态一直保持不变
13.(2分)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第3页(共17页)
14.(2分)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B.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C.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D.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
15.(2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C.体重大的同学
B.手臂长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16.(2分)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中的身姿,下面在空中滑翔时的运动员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4页(共17页)
17.(2分)被踢出的足球正在空中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此时足球受到的力是( )
A.脚的踢力和重力 C.重力和向前运动的力
B.只有重力
D.重力和地球的吸引力
18.(2分)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 B.
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C. 行李箱可以滚动的轮子 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
19.(2分)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线的拉力可使钓鱼竿发生形变
B.瓶发生形变产生的力改变了海绵的形状
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D.用力使静止的足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多选)20.(2分)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像,其中对实验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第5页(共17页)
B.图乙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D.图丁说明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21.(3分)单位换算:(1)10m/s= km/h (2)1.0×103kg/m3= g/cm3
22.(2分)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23.(3分)春日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4.(1分)用重垂线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道理。 25.(2分)如图(a)、(b)所示表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如图(a)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b)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6.(2分)1kg的水变为冰后,其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5分)请写出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的含义:
第6页(共17页)
甲: 乙: 丙: 丁: 戊: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计26分)
28.(3分)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物体A重为 N,图丙中秒表的读数是 s。
29.(2分)如图,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0.(2分)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G和绳对小球拉力F的示意图。
31.(6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在去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小明同学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 的位置;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
第7页(共17页)
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图乙的白纸上记录了多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沿者镜面所在的虚线对折,像和蜡烛的位置恰好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是 的。
32.(4分)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中所示时,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33.(5分)小明在滨河阳光沙滩游玩时捡到一块鹅卵石,并对该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鹅卵石质量时,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托盘天平的右盘后,分度标尺的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第8页(共17页)
(3)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鹅卵石的质量是 g。
(4)如图丁所示,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 (5)由以上数据可知,该鹅卵石的密度为 kg/m3。
34.(4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实验时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 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大小相等,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摩擦力。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四、计算题(34题8分、35题8分,共计16分)
35.(8分)小明家新买了一辆某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坐满五人满载时的总质量为2.0×103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2km,用时1min。(g=10N/kg) 求满载时:(1)汽车的总重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6.(8分)某一品牌的油罐车,罐装了20m3的石油运往城区加油站。为了估算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研究员小华从中取出了20mL的石油,称得其质量为16.2g。 求:(1)油罐车所装石油的密度; (2)油罐车所装石油的总质量。
第9页(共17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解答】解:“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名言。 故选:C。
2.【解答】解: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A不符合实际; B、下午放学同学排队出校门的平均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约为50kg,故C不符合实际; D、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解答】解: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肩上背着的书包是静止的,则书包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没有改变。选择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都在改变,是运动的;选择小明自己为参照物,书包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故选:A。
4.【解答】解:A、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需要借助于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手影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池塘中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天空中的彩虹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看见水下的“鱼”是由于从池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第10页(共17页)
6.【解答】解: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需满足u<f=12cm,即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2cm,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 故选:B。
8.【解答】解:A、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1kg棉花和1kg铁块所含物质多少相同,质量相等,故A错误;
B、把“铁杵磨成针”时,铁的质量减少了,故B错误; C、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质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位置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即左盘的质量偏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故A错误; B.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B错误; C.称量时,向砝码盘中加砝码的顺序是由大到小,故C错误;
D.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增加砝码,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水与原来的水比较,瓶内所含的水减半,质量会减半;所占空间减半,体积减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故选:B。 11.【解答】解:
因为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丙容器中液体体积最小。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得:乙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
第11页(共17页)
故选:C。
12.【解答】解:A、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故A错误; 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给它的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故C错误;
D、运动会上,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大小也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其运动状态一直保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14.【解答】解:A、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速度和方向均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速度和方向均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B不合题意;
C、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其方向是改变的,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C符合题意; D、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5.【解答】解: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它们都将手臂撑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 故选:B。
16.【解答】解: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运动员的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图可知,A图中重力的方向错误,B图中重力的作用点错误,C图中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都错误,只有D图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被踢出的足球正在空中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此时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解答】解: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
第12页(共17页)
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刹车装置,是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C、行李箱可以滚动的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的,符合题意; 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解答】解:A、由图可知,鱼线的拉力使钓鱼竿发生形变,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还发生形变,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20.【解答】解:A.图甲是v﹣t图象,且v保持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乙是s﹣t图象,而s保持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图丙中的m与V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
D.图丁中的G与m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21.【解答】解:(1)10m/s=10×3.6km/h=36km/h。 (2)1.0×103kg/m3=1.0g/cm3。 故答案为:(1)36;(2)1.0。 22.【解答】解: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23.【解答】解:(1)桃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桃花时,桃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看到桃花呈红色;
第13页(共17页)
(2)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绿。
24.【解答】解:用重垂线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
25.【解答】解:由图(a)可知,气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由图(b)可知,气球飞出,所以(b)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26.【解答】解:水变成冰,状态变了,质量不变;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根据ρ=可知,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减小。
27.【解答】解:甲:通过桥梁的车辆限总重30吨以内; 乙:此路段限速40km/h; 丙:禁止鸣喇叭;
丁:该路段禁止一切车辆停放;
戊:高度标志,表示禁止装载高度超过2.0m的车辆通行。
故答案为:通过桥梁的车辆限总重30吨以内;此路段限速40km/h;禁止鸣喇叭;该路段禁止一切车辆停放;高度标志,表示禁止装载高度超过2.0m的车辆通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计26分) 28.【解答】解:
(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9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2.95cm﹣1.00cm=1.95cm;
(2)由图乙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测力计示数为1.2N,由于拉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重力为1.2N;
(3)由图丙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显示的是5min=300s;
第14页(共17页)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3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5s,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5s=335s。 故答案为:1.95;1.2;335。
29.【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定律的内容,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0.【解答】解: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点都可画在小球的重心处(即球心),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
31.【解答】解:(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5)图乙的白纸上记录了多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沿者镜面所在的虚线对折,像和蜡烛的位置恰好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故答案为:(1)像;(2)大小;(3)不能;(4)不变;(5)相等;对称。
32.【解答】解:(1)实验中,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第15页(共17页)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
33.【解答】解:(1)由图甲知,测量前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由图乙知,测量质量时加入最小的5g砝码后,指针偏向右侧,说明砝码的总质量较大,即这时石块的质量小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下来的操作是: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3)图丙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鹅卵石的质量:m=50g+4g=54g;
(4)由图丁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50mL=50cm3,图丙中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70mL=70cm3,
故鹅卵石的体积:V=V总﹣V水=70cm3﹣50cm3=20cm3; (5)鹅卵石的密度:ρ==
=2.7g/cm3=2.7×103kg/m3。
总
故答案为:(1)右;(2)取下5g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3)54;(4)20;(5)2.7×103。 34.【解答】解:(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得摩擦力等于拉力;
(2)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压力较大,而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应选择甲图和丙图。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压力;(3)甲、丙。 四、计算题(34题8分、35题8分,共计16分) 35.【解答】解:(1)汽车的总重力: G=mg=2.0×103kg×10N/kg=2.0×104N;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v==
=72km/h。
答:(1)汽车的总重力为2.0×104N;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72km/h。 36.【解答】解:石油的密度:
第16页(共17页)
ρ==
=0.81g/cm3=0.81×103kg/m3;
石油总质量:
m总=ρV=0.81×103kg/m3×20m3=1.62×104kg。 答:(1)油的密度是0.81×103kg/m3;
(2)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1.62×104kg。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