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中教育理念的实践与突破
摘要: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中,教育下一代的成长,成为了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杨红樱将创作的视角和精力更广泛地投入到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中,并在其创作中揭示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阐述了其教育观点,作品中的文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可小觑,为现今社会的家长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并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操作性。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育;成长;杨红樱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近几年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日益扩大,其作品大多讲述的是在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家庭生活中,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成长的故事以及教育的方法。杨红樱作品的视角和题材更多的是以青少年的成长为题材,热切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其故事的内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本文将从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创作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来对杨红樱的创作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创作
杨红樱的作品内容丰富,创作体裁多样,其树立的人物形象均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突破性,具有一定的文学研究价值。
首先,杨红樱的儿童文学创作主要特色在于其树立的形象都是“非榜样式”的儿童主人公形象。杨红樱在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突破了旧有的儿童文学创作模式,不再树立品学兼优,完美无缺的“榜样式”的主人公。相反,其笔下的人物则成为了一个有着明显的缺点、调皮淘气的的人物,即便如此其笔下的人物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坏孩子”。他们虽然有着缺点,虽然没有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具备了青年儿童理应具备的基本的品质。这在其系列作品《淘气包马小跳》中尤为突出。
《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主人公马小跳不再是以往传统模式下的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安安稳稳、听从父母安排的好孩子。马小跳是一个调皮捣蛋,成绩一般甚至有些偏差的调皮蛋。即便如此,马小跳身上却也有着作为一个好孩子应该具有的品质:他诚实勇敢,有所担当,是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小男子汉”,他对待同学热情真诚,对待小动物有爱心、有耐心,在《暑假奇遇》中,马小跳表现的极为勇敢和机智,他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同吸取贩卖熊胆的恶势力做斗争。这都是其积极向上的一面。马小跳形象的树立是儿童文学作品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形象,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因而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其次,杨红樱的作品讲述了不同家庭背景下的不同人物的不同成长故事,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更青睐的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中,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成长的关爱和启迪,作家尽量避免对单亲家庭的描述。而杨红樱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将视角扩充到在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中,表现了对孩童无差别的关注和爱护,这就是其作品《男生日记》。
《男生日记》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吴缅就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当中,当时的吴缅正在六年级,父母离异也有一段时间,杨红樱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吴缅成长的过程和心理的变化。当今社会中,也有许多家庭因为孩子的缘故父母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婚姻,杨红樱在《男生日记》中就告诉了这些家长:单亲家庭未必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单亲家庭一样可以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吴缅的父母虽然离异,但是二人“并没有说过对方一个不好,而是互相尊重对方”,父母虽然并不经常往来,但是在吴缅成长过程中依然扮演着负责尽职的父母形象,吴缅并不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在吴缅选择和谁生活时,吴缅选择了更需要照顾的母亲,并且吴缅在其生活中也是极其照顾母亲的。
吴缅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但是其成长过程中使吴缅更多的认识到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让自己能够更为,尊重和理解父母之间做出的选择,因此,作品影响了一代单亲孩子的成长。
此外,杨的儿童文学创作内容题材贴近现实,叙述真实,使孩子们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杨红樱的文学创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儿童成长的“说教式”教育,她针对现实,贴近现实,并且不受社会观念等其它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对于社会和家庭中所避忌不谈的问题她大胆地去接触、描写和叙述。杨红樱在《女生日记》中也大胆的描写了青春期女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她写到了女生第一次来月经,身体形态的变化等等,这都是传统儿童文学创作中所刻意避讳的部分。杨红樱认为,“女人最美丽的两个时期一是月经的初潮期,二是绝经期”。她认为月经的初潮期正是一个女生从女生走向女人的转变过程,这种毫不避讳的创作方法也确实是蕴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教育儿童,尤其是家长,应当直面现实、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事实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意图。对于传统所避讳的内容,杨红樱大胆的写出来,表现了其作品的确是从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出发,具有切实的实际性,同时也表现了其创作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二、杨红樱作品中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杨红樱不仅是一个作家,她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的作品中也包含她个人的对教育下一代的观点和看法,不得不承认,她的教育方法在现今社会中确实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认为,杨红樱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杨红樱提倡营造一种“朋友”式的家庭学校关系。纵观杨红樱的作品,从《女生日记》、《男生日记》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我们
不难发现杨红樱所塑造的这种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几乎都是一种亦师亦友、亦是父母亦又是朋友的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在《男生日记》中,从第一则日记吴缅去机场接他的父亲,到二人后来喝酒等都可以看出来在父亲与儿子之间构架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父亲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儿子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考,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形象。
在《淘气包马小跳》当中,这种平等的观点更为明显,马小跳的父亲马天笑几乎和马小跳一样长不大,一样爱疯爱闹、妈妈则也是天真无邪温柔体贴的,涉及到一些重大事情的决定时父母还会征求儿子的。这种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使得马小跳对自己的父母几乎无话不说。相反,学校的班主任秦老师则始终保持着一种威严感,这就令马小跳极为反感,在反感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想尽办法和秦老师“做斗争”,这很好的表现出了在这种压迫的关系氛围下孩子的反抗情绪和心理。
第二,杨红樱也提倡一种“散养”与“圈养”相结合的成长方式。所谓“散养”是指任孩子自由成长不做任何拘束和控制,而“圈养”则是指将孩子始终控制在自己的手下,其成长和发展均由家长决定。过度的放任孩子不加以有可能会让孩子接触到社会上负的方面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过分的孩子的成长,则会一直让孩子躲在父母的庇护下,无法形成的性格和习惯,对于孩子成长和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杨红樱在其作品中渗透出了一种“散养”与“圈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杨红樱书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一种“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人物,比如马小跳,比如吴缅,比如冉冬阳等等。他们既不完全受到家长的,有一定的自主的权利,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大多会向父
母征询意见,父母借此向儿女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既保证了儿女成长的性,也保证了父母可以教育儿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