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勃的教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诗人王勃的教案
关于诗人王勃的精选教案 滕王阁 王勃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王勃教案。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觉的。 2、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学习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习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2
二、回顾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滕王阁座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故道的汇合处。滕王阁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席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3
1、范读。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 注释江:赣江。槛:jiàn栏杆。 和同学合作,解释诗句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教案《王勃教案》。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一).赏析首联: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2.佩玉鸣鸾是怎样的场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有何感慨 场景: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及其宾客,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场面十分豪华。(又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4
艺术手法:一个\"罢\"字,转入了现实的描写,诗句由古及今,滕王已经死去,以建时宴会的豪华反衬过后的凄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3.首联两句从不同的.方面写滕王阁,是哪两个不同的方面? 空间:高。时间:逝。
4.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二).赏析颔联:
1.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四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种意境和首联的哪句紧扣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意境冷落、凄凉。与\"佩玉鸣鸾罢歌舞\"紧扣。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
3.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5
诗人通过时空转换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思考: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哪些属于时间的有哪些
?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 ?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 ?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三).赏析颈联:
1、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颈联的空间描写,转为时间的描写。\"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2、\"日悠悠\"\"几度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诗人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自然过渡到\"槛中帝子今何在\"。
(四).赏析尾联:
1.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槛外长江空自流\"句,融情于景,以景作结,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感慨。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主旨:《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诗人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转星移,面对世
6
间的盛衰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含蓄、凝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六.背诵 七、作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