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形象标志
07级汉语言文学2班 李
鸿浩
我得家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宝鸡,宝鸡古称陈仓,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宝鸡是周秦文化发源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
宝鸡名字的由来就有2种传说。传说一:唐天宝14年,安禄山起兵反叛,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士兵方可用命。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境内,关中将士故土难离,不愿入川,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他们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到再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 正在危急时刻,忽然飞来两只山鸡。众人跟着山鸡前进,玄宗一行上陈仓山顶,歇入庙中。 叛军追到山下,找不到上山路径,只能站在山脚下摇旗呐喊。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 玄宗躲过此灾,全仗神鸡相助。临别时,玄宗于是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传说二:秦文公十九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致既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獍”,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獍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 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
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
这两种传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宝鸡的名字来源于这只“神鸡”。其实“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吉祥鸟,鸡虽然是普通的禽鸟。在远古时代,鸡的形象就用于辟邪驱邪。后来,鸡的象征意义不断扩大,如古人说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古汉语中“鸡”与“吉”相通,有吉祥、祥瑞之意。而且,公鸡的“公”与“功”、“冠”与“官”、“鸣”与“名”谐音,古人以鸡寓意“功名”、“加官进爵”等;公鸡与母鸡还象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等。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①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鸡,也被称为“五德之禽②”。
宝鸡虽然和“鸡”得关系颇为亲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凤”作为宝鸡得标志。“凤”虽然在现实之中找不到其形象,但它却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吉祥神鸟,是各种兽禽类优合体。它是德、仁、礼、义、信和吉祥的象征。古人认为,国运昌盛时凤凰就出现了。如周文王元年时就有凤凰鸣于岐山的传说。又象征皇后皇妃,如帝为龙,而后妃为凤;也象征夫妻恩爱、和谐,如“凤凰于飞”、“凤凰和鸣”;又象征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如民间称女子配得好丈夫生得好儿子为“凤夫麟子”;还象征人才出类拔萃、前程光明美好,如比孔子为凤,称人才荟萃之地为“凤穴”,喻前途光明为“丹凤朝阳”等等。综上所述,由于“鸡”和“凤”都作为吉祥鸟,在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内在意蕴,也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观念。如果说宝鸡的
形象是“鸡”的说法只是源于附会和传说。而如果将“凤”从历史来看,唐肃宗改扶风郡为凤翔郡,陈仓先为凤翔县,是以“凤”名地,希望“凤见则天下大安宁”。而且,宝鸡据先秦之地,而秦的先祖大业就是玄鸟降
生的:“女修织,见玄鸟殒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凤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岐山县是“凤鸣岐山”传说的发生地,凤凰鸣而周朝兴。
①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
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②
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
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