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5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是( ) (分数:2.00) A.《资本论》的发表
B.《党宣言》的发表 √ C.主义同盟的创立 D.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解析:解析:1848年2月,《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从此,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该论断所表达的是( ) (分数:2.00)
A.暴力是的唯一的形式 B.暴力是无产阶级独有的形式 C.暴力是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 D.只要是暴力就能成功
解析:解析:无产阶级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切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所以C项正确。A项错误,不是唯一形式。B项错在“无产阶级独有的形式”,资产阶级也有暴力的形式。D项错误,暴力也有失败的时候,不是每一次都成功。 4.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列宁所提出的这一新论断,其理论依据是( ) (分数:2.00)
A.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B.剩余价值规律
C.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剩余价值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但与社会主义如何获得成功并无关系,所以B不选。D和A是一组因果,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以资本主义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但这无法解释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5.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不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分数:2.00) A.民主集中制
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 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解析: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原则。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6.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 (分数:2.00)
A.产品极大丰富 √ B.按需分配 C.阶级消亡 D.国家消亡
解析:解析:BCD都是主义社会的特征,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8.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 ) (分数:2.00)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 √ C.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解析:解析: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而不是平均利润。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所以D项错误。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 (分数:2.00)
A.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 √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 D.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
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的投资不属于国家垄断,国家工作人员属于个人因素。因此D选项错误。
10.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展,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有( ) (分数:2.00) A.技术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 C.生产资本输出 √ D.商品资本输出
解析:解析: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品资本输出。这三种形式中,商品资本输出在自由竞争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在垄断阶段占主导地位。选项A是杜撰的干扰项。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C项。
11.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起统治地位后,必然要把其势力扩展到国外。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其势力的经济原因有( ) (分数:2.00)
A.将国内的过剩资本输出到外国,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B.将国内非要害的技术输出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地位 √ C.拓展商品的销售市场 √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
解析:解析: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动因:一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在别国谋求高额利润;二是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三是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四是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1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 (分数:2.00)
A.全球范围内普世价值的逐渐形成 B.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 C.国际水平分工代替国际垂直分工 √ D.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 √
解析:解析:本题为知识再现型考查,A项错误。普世价值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价值观,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有( ) (分数:2.00)
A.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世界的两极分化 √ B.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
C.一些国家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受到冲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 D.各国的相互依赖不断增强,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
解析:解析: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BCD。 14.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 (分数:2.00) A.生产全球化 √ B.贸易全球化 √ C.金融全球化 √ D.企业经营全球化 √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
15.历史地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进和变化经历了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等形态。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对个体资本所有制而言( ) (分数:2.00)
A.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 √ B.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分离的 C.财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统一的 √ D.财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分离的
解析:解析: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等形式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但其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AC属于个体资本所有制的具体特点;BD属于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的特点。
16.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 ) (分数:2.00)
A.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 √ B.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 √
C.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 √ D.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
解析:解析:二战后,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上述四个选项都是当代资本主义法人资本所有制的特点。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新产生的所有制形式包括( ) (分数:2.00)
A.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 B.国家资本所有制 √ C.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 D.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解析:解析:D项错误。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并非二战后形成。 18.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 ) (分数:2.00)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 √
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 C.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的队伍迅速壮大
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
解析:解析:当今世界进入了科技时代,脑力劳动日益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而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的队伍在逐渐减少。所以C项错误。
19.伴随各方面情况的改变,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有( ) (分数:2.00)
A.对经济干预不断加强
B.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 √ C.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 D.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
解析:解析:A项属于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它是当今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但不是变化的具体表现。
2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分数:2.00)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变化 √ B.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 C.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 D.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
解析: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21.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分数:2.00)
A.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力量 √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
D.西方国家中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解析:解析:四项均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分数:2.00)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 B.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C.触动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根基
D.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
解析: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所以A项正确。尽管有许多变化,但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为社会主义,不具备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所以D项正确,B项错误。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并未触及统治根基,C项错误。
23.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 (分数:2.00)
A.生产全面社会化 √ B.管理日益社会化 √ 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 D.资本日益社会化 √
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更高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24.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有( ) (分数:2.00)
A.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要性,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 B.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 C.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D.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 解析:解析:C项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不是局限性。
25.无产阶级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是不同于以往一切的最新类型的。无产阶级的主要特点是( ) (分数:2.00)
A.无产阶级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 B.无产阶级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 √ C.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 D.无产阶级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 解析:解析:四项均为无产阶级的主要特点。 2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分数:2.00) A.无产阶级专政 √ B.暴力 C.无产阶级 D.社会主义民主 √
解析:解析: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27.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2.00)
A.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 B.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 C.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 D.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 解析:解析:四项均为启示。
28.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
D.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解析:解析:四项均为原因。
2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 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 D.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D项是由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0.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因为( ) (分数:2.00)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
B.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 C.资本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D.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并非曲折性发展的原因。 31.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其基本特征是( ) (分数:2.00)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C.人类的发展不再依赖自然界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 解析:解析:C项错误,人类的发展不可能脱离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