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玛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完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完

来源:宝玛科技网


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号:102001040019 姓名:胡振鹏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四班

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于互联网所创造和提供的这个全新环境,人们好像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而对于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少人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一些惊慌失措。 我们要正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为青年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创造了便利条件 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技能是青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任务,除了在儿童少年时期已经习得的基本生活动作技巧,青年社会化的重点是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会社会交往,以适应的生活,自食其力。 (二)网络文化能够帮助青年正确的认知社会角色,完成角色培养和角色调适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身份、社会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角色社会化失败会造成许多心理或精神疾病。青年虽然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但对未来的可能担当的社会角色却有各种猜想,角色之间应如何取舍?网络文化的虚拟现实为青年提供了丰富的角色实践场所,满足了其体会和尝试各种角色的精神需求,因为借助网络虚拟空间,青年可以改变原始的点对点的交流方式,如果愿意,甚至可以以多种年龄、多种身份、多种性别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交流感情,增加对不同角色的体验机会,从中可以体会到社会对不同角色

的期待,正确的理解、认知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角色,缓解角色紧张,解决角色冲突,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的角色义务。 (三)网络文化有助于青年的个性培养和自我完善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遗传或生理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实现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培养与社会标准相吻合的个性,使人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和困惑又往往难以启齿,长时间压抑于心中就可能引发人格障碍,网络文化的隐匿性使青年免去了现实社会中可能暴露身份的顾虑和尴尬,可将自己的真实思想在网上流露出来,一方面可以寻求到专业的援助,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网络空间宣泄情感,促进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虚拟毕竟不等于现实,网络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工具,手段的目的化将会泯灭真正的目的。因此,在洞察网络文化在给青年社会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对其消极方面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四)网络文化导致青年学习能力的下降 网络文化中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它所营造的平面化、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使受众被投入经验的覆盖之下。网络文化一方面能够使正在求学期的青年摆脱学校的刻板学习模式,完全凭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但同时由于许多人还没有悟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这样就很容易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有的甚至染上网瘾,长期沉迷于网吧,学习时间减少,以至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荒废学业。据报载,上海某高校

退学试读和转学的200名学生中,至少有30%是因为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导致成绩下降造成的。 (五)网络文化的隐匿性引发或强化人的潜在的不良心理,弱化青年道德意识 在网络交流中,青年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调查表明,有不少青年就是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并以撒谎为乐趣。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一项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素质”时,66.1%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甚至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正常的。由于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并直接影响到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有的甚至仅仅为了支付上网费用走上偷窃、抢劫的道路,网络犯罪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六)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不利于青年对社会文化的内化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社会人不过是掌握了社会群体行为方式,并将社会主流文化内化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内化的只是能够代表特定文化存在的比较一致的理想和信念,它在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在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所起的定向作用和稳定作用,决定并影响着个人的人生观。传统的教育下,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学校教育和大众对于青年接受社会文化的教化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与网络文化的接触,使一切变得复杂起来,网

络信息良莠不齐,色情、反动的信息更是大行其道。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标准的多样性,青年在难辨是非真伪或受不良信息诱导的情况下,就可能由欣赏而走向趋同,由无意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最终做出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的错误选择。 (七)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青年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 首先,沉溺于网络文化中,造成了青年同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一个青年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几个小时不同其他人交谈半句是常见的事;其次,网络文化的虚拟环境很容易使青年耽于幻想之中,沉醉于一种虚假的满足,从而把与他人的交往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第三,虚假环境很可能会扭曲青年人格,影响同他人的交往。在虚拟环境中,人人都是完美的,可以发号施令,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到了现实社会中,持这样的观念同他人交往,必然会四处碰壁,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引发网络依赖,恋网成瘾,网络幽闭症和人际信任危机。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青年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更是明显不足。综上所述,网络文化在缩小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同时,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天涯咫尺也使咫尺变成了天涯,使青年重视了远交,却漠视了近往,习惯于虚拟却离开了现实,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弱化。 网络文化对青年社会化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无情诅咒还是盲目歌颂,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当务之急是按照同志“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十六字方针,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和网络伦理教育,提高

人们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意识贯彻到网络这一新的领域,发展健康向上的科学的大众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社会要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使青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把网络文化塑造为影响青年社会化的重要的积极因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普及,作为一个崭新的人类文明,他改变着现在的社会文化结构,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并演绎着新的思想控制和社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mayou.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