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内容介绍 一、黄土的分布
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褐黄、灰黄或黄褐等颜色,并具有针状大孔、垂直节理发育的特殊性土。按其形成的年代可分为老黄土、新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
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黄土分布厚度大、地层全而连续,发育较为典型。另外,在河北、山东、内蒙、东北各地以及青海、等地也有所分布。 二、黄土对隧道施工的不良影响
在黄土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主要影响如下: 1.黄土节理
黄土常具有各方向的构造节理,有的原生节理呈X型,成对出现,且有一定的连续性。在隧道开挖时,土体容易顺着节理张松或剪断。如果此种地层位于隧道顶部,则极易产生“塌顶”;如果位于侧壁,则易出现侧壁掉块,若施工中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塌方。 2.黄土冲沟
在黄土冲沟或源边地段施工时,往往由于受冲沟构造和地表水侵蚀影响较严重,当隧道覆盖层较薄或存在较大偏压时,容易发生较大的坍塌或滑坡现象。 3.黄土洞穴与陷穴
黄土洞穴与陷穴是黄土地区经常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当隧道位于其上方时,可能出现基础下沉的危害;当隧道位于其下方时,可能会出现冒顶的危险;当隧道位于其邻侧较近时,则可能因承受较大偏压而出现坍塌。 4.地下水的影响
黄土在干燥时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但当其受水浸湿后,则强度会急骤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性,产生下沉,极易导致坍塌。 5.湿陷性
黄土对隧道最不利的影响是其湿陷性,遇水后黄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并产生湿陷性,极易导致隧道基础沉降,引起衬砌开裂等病害。 三、黄土隧道施工原则
⑴黄土隧道施工前,首先应做好黄土土质分析和湿陷性试验,采取“先保护后加固”的措施和方案,以消除、抵御其湿陷性的影响。
⑵施工中应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严治水、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各工序应安排紧凑,配套紧跟。
⑶慎重选择开挖方法,黄土隧道按照下列经验来选择开挖方法: ①单线隧道Ⅴ、Ⅵ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②单线隧道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
③双线隧道Ⅴ、Ⅵ级围岩,采用CD法或CRD法。